第201章 明知府升官,盛鸿怀疑黎荞 盛鸿心虚,赏黎荞田产
接下来几日, 黎小睿每天都让黎荞带着他与两个小叔叔一起去城南城西,好挑选他想资助的小孩子。
一开始,黎荞的打算是挑几个家境贫困的儿童让黎小睿资助他们读书, 但现在他想创办学馆,好帮助更多的小朋友,为了不打击黎小睿助人的兴致,黎荞决定凡是黎小睿选中的小孩子,离开学馆之后, 要为黎小睿干活。
黎小睿很兴奋,他喜欢这个决定!
于是黎小睿选人的兴致就更高了。
同时, 在日常生活中, 他思考的也就更多了。
比如说吃饭时。
现在黎家的饭食很是丰富,每餐都会摆满一大桌,但是, 因为早上和中午黎荞不在, 所以餐餐都有剩饭。
这些剩饭,若是在黎粮看来, 那肯定是拿给下人吃,每一盘不是肉就是油的,不是面粉就是精米的, 还伴有山珍海味, 搁从前的黎家, 做梦都梦不到这么多菜式。
但身为大户人家,哪能让自家下人顿顿吃剩饭?
这传出去多不好听。
况且, 黎荞陶竹待下人们也挺好, 像是黎刀黎满黎雨这些人, 个个乖巧能干, 能给这些人吃剩饭吗?
肯定不能。
因此,黎家每顿的剩饭都是先问过府里的下人,若下人不感兴趣,那要么喂给家畜,要么端出去放到乞丐常出没的地方。
现在黎小睿想到穷苦人家的小孩子大过年的还在吃窝窝头,再瞅瞅自家的剩饭,皱着小眉毛思索了两日,然后他对黎荞提建议了。
剩饭不好,家里应该每餐吃多少做多少。
若还是有剩饭,可以给那些贫苦小孩儿,贫困人家的小孩子肯定不在意剩饭不剩饭的。
黎小睿的建议,黎荞大力夸赞。
不错。
有同情心。
也能给出切实可行的法子。
但第二条嘛,贫苦人家的小孩儿也是有自尊心的,哪能餐餐给人家剩饭,与其将吃不了的剩饭给别人,不如拿来养家畜。
高志远说盛平十五年会有大蝗灾,波及到三个省,河西府也有。
明年就是盛平十四年了,所以,得想办法防止蝗灾的发生,要将蝗灾的危害降到最低。
但高志远是小人物,不了解整个大盛的情况,所以,盛平十五年的蝗灾到底会出现在哪几个省,黎荞不知。
盛京有没有,黎荞也不知。
以防万一,黎荞只能当做是盛京也有蝗灾。
蝗灾自古就有,在史书中多有记载,频繁程度仅次于旱涝这两种灾害,并且遍布北方和南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应对蝗灾的措施。
俗话说,久旱必蝗,旱久了会出现蝗灾,为避免这种情况,那就应该多挖河渠,让庄稼喝足水,让蝗虫诞生的温床直接消失。
而恰好盛京这边盛鸿已经允了七皇子的建议,要多挖河,挖池塘,好方便农人灌溉。
因此,在干旱这一块,黎荞已经不需要操心了。
除了消灭蝗虫诞生的温床之外,还可以多养鸡鸭,鸡鸭吃蝗虫,因此黎荞打算在自家的田庄上养一些鸡鸭,府中的剩饭可以运送到庄子上喂给鸡鸭。
另外,蝗虫不是所有植物都吃的,他打算今年多种些黄豆,在有其他食物可选择的情况下,蝗虫不吃黄豆。
黄豆挺好的,不仅能做豆奶,还能做各种豆制品,他家的火锅铺子,鸭货铺子都能用得上。
至于河西府那边,平城他是完全不用担忧的,因为平城的情况和盛京很像,农人家里都养着鸡鸭,水井、河流小溪也不缺。
可整个大盛……
黎荞叹气,他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啊。
黎小睿不知道自己的叔父父在忧虑什么,他听了黎荞的解释,皱着脸蛋思索了半天,最终点了点小脑袋。
好吧,的确不该给人吃剩饭。
“叔父父,若是我选中的小孩子进了学馆,那我可以把我当天吃不完的饭菜分出来一部分,给这些小孩子送去吗?”
“这当然是可以的,你提前分出来,那就不是剩饭了。小睿真善良,也聪明。”
黎荞听得此话,毫不吝啬的大力夸奖。
他这大侄孙真棒!
黎小睿得了夸奖,骄傲的挺了挺小胸脯:“那学馆什么时候开学?”
“元宵节之后开学。”
没办法,报名的人太多了。
和之前那个专门培养赤脚医生的学馆不同,这个学馆没有门槛,甭管识不识字,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人都能过来报名。
不仅提供一顿午饭,还不收束脩费。
不仅教读书,还教手艺。
更重要的是!三年后还包分配!
这多好的事儿啊!
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这完全就是天上掉馅饼了。
原本一些父母是不愿意让自家的娃去学馆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哪怕五六七八岁的,也可以在家做饭做一切能做的家务,稍微大一点儿的,可以出去干活挣钱。
可若是去了学馆,那家里的家务活没人干,也少了一个人挣银钱。
若不是黎荞开出来的条件太优厚,一些父母还真不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馆。
现在只需要在学馆待三年,出来之后就能为黎荞、朝廷做活,于是,哪怕是短视的父母,也愿意将自己的娃送过去报名。
这么一来,黎荞陶竹就得好好筛选了。
场地有限,每家只能收一个孩子,而且,家境若是不错,那学馆也不收。
当黎荞、陶竹为学馆一事忙活时,黎荞还在自家的铺子门口挂出了收购棉花的木牌牌。
想让农人多种棉花,那他必须得给棉花寻一个出路,正好棉花好储存,他以他个人的名义收购棉花,等将来天气冷了富人捐不出足够的衣物了,那他就将这批棉花捐出去。
这是小事,他并没有向盛鸿报备。
倒是盛鸿趁着他入宫当代笔时,问起了他此事。
盛鸿听完他的解释,不由感慨:“黎爱卿,你可真能为朕分忧。”
若天下的官儿都跟黎爱卿这般,那他能省多少心啊!
“微臣能从三柳村来到盛京,主要是靠了您的庇护,微臣自然要为您分忧解难。”
黎荞做出感激的模样。
“这话朕爱听。”
盛鸿闻言不由笑了一下,但很快他又道:“说起来,河西府的知府明爱卿,该动一动了。”
“明大人?”
黎荞惊讶。
“对,他在河西府已经待了十余年了,如今河西府的情况挺稳的,他给朕交了一份不错的政绩表,他自是要往上走一步了。”
黎荞闻言,不由欣喜:“不知明大人要升到何处?”
“正好暨东两省的总督候亿临候爱卿上了告老还乡的折子,那明爱卿就任暨东两省的总督吧。”
黎荞:“!”
他眸子瞬间睁的溜圆。
暨,指的是暨北省。
东,指的是东山省。
两省总督,那就是掌管这两省的军政大权,从二品!
虽然官职比六部尚书低了一级,可是天高皇帝远,不在盛京,不必日日伴君,也不必上朝,论舒服程度,那可是比六部尚书爽多了。
整个大盛只有五位总督,现在明知府成了其中之一。
明知府这是直接由正四品的一府知府跳到了从二品的封疆大吏!
“圣上英明!”他难掩激动。
明知府护了河西府十年太平,也让河西府的百姓都致富,如今一步飞升,他真心为明知府高兴!
但盛鸿盯着他的脸看了两秒,挑着眉梢问道:“看你开心的,你和明爱卿关系不错?”
黎爱卿高兴的有点过分啊,看看,笑的双眼眯成一条缝,他很少见黎爱卿笑的如此开怀呢。
怎么高兴成这样?
他不喜欢官员结党营私。
黎爱卿应该乖乖当他的纯臣。
“微臣与明大人除了过年时有书信往来,平日里并无来往。在微臣的名字尚未传到您跟前时,明大人给与微臣不少回护。而且,在科举一途上,明大人也数次指点微臣。”
“明大人对微臣有大恩,明大人对微臣的家乡父老也有大恩,如今他高升,微臣自是为他高兴。”
黎荞不慌不忙的解释。
当初粉条刚刚展露出巨大的潜力时,他担心巨额银子惹来府城官员的觊觎,因此颇为忧虑。
是明知府的贤明打消了他这份忧虑。
并且,是明知府将粉条从平城推广到了余下四县,让整个河西府的农人都富裕了起来。
明知府也足够谨慎,没有一开始就急吼吼的拿粉条攒政绩,而是在确认粉条外销之后反应不错,且粉条有销路之后,这才准备大干一场。
而且,中间还发生了一次粉条方子外泄的意外,要不是明知府当机立断审问了永兴县的一帮官吏并将买了粉条方子的几个商人追了回来,那粉条方子早就泄露到其他地区了。
在科举上,明知府点他为案首,在读书、为官两块对他知无不言。
在粉条上,不但确保他的每一文钱都能落入他口袋,也让整个河西府致富。
他是真心感激明知府。
好官就该飞升掌两省大权!
“说的不错。明爱卿不仅有能力,也有眼光,更有野心,河西府有今日,的确是他的功劳。”
盛鸿得了黎荞这么一番话,不由满意点头。
很好。
他也不是要让黎爱卿与恩人断了联系,君子之交淡如水,黎爱卿和明爱卿保持现有的往来便好。
“不过,明爱卿去了别地,河西府的知府一职……”盛鸿说着看向黎荞:“黎爱卿,你可是有什么心仪的人选?”
“圣上说笑了,微臣哪有什么心仪的人选,大盛官员的升降之权只在您一人手中,微臣平日里没想过这些。”
黎荞做出恐慌的模样,赶紧摇头。
“你这话说的不错,但吏部的政务你办了不少,大盛的官员政绩表你也看了不少,你别多想,朕只是让你给个建议,毕竟这是你的老家。”
“之前没想过,那就现在想。”
盛鸿摆手,示意黎荞不必惊慌。
但黎荞哪里会在这个敏感问题上插嘴,五皇子三皇子惹盛鸿厌弃的原因之一便是干涉官员升调。
他还是一脸惶恐,继续摇头:“圣上,河西府虽是微臣的老家,但更是您的江山,您就别为难微臣了,微臣没胆子也没心思去琢磨此事。”
“哎,你也忒谨小慎微了。”
盛鸿啧了一声。
“这不是微臣的职责所在,微臣不能插嘴。”
黎荞很坚定的继续摇头。
“行吧,那朕好好想想,河西府全府百姓富裕的现状,是奇迹,朕可不能让下一任知府给糟蹋了。”
盛鸿看黎荞真不愿在这个问题上掺和,便止了话题。
唉。
当皇帝难啊。
黎爱卿能干,一个人能当十个人使唤,他高兴。
可他也怕他的重用,让黎爱卿丢掉一些臣子应有的品行,从而在一些方面有什么逾矩。
这是他万万不愿看到的。
他鼓励天下学子把视线从圣贤书上转移到百姓身上,他出种种难题逼着天下学子不要当书呆子要当全能之人,他不怕他逼出能掀翻他大盛江南的猛人。
不过,他虽然不怕天降猛人夺了他的江山,但这个猛人若是黎爱卿,那情感之上他不能接受。
从他第一次听到黎爱卿的名字算起,如今差不多十年了,他已经把黎爱卿当半个儿子看了——
挑选继承人时,会考虑黎爱卿未来的处境,可不就是当半个儿子看了。
已经完蛋两个亲儿子了,黎爱卿这半个儿子,还是两个亲儿子加一起都比不上的半个儿子,这多珍贵?
他真不愿看到黎爱卿触及他的雷点。
幸好黎爱卿拎得清。
应重赏。
况且,河西府全府百姓致富的奇迹,是源自于黎爱卿。
如此想着,他道:“黎爱卿,这段时日你为朝廷为百姓费了不少心神和银子,这样吧,微青县无主的荒地多,朕就赏你一千亩一等田。”
这话来的突然,转折太大,黎荞不由一愣:“啊?”
“啊什么啊?是嫌少吗?那再赏你一千亩一等田好了。”
看着黎荞懵逼、无辜的模样,盛鸿莫名的有点心虚。
黎爱卿至纯至善至诚至忠,他刚才怀疑黎爱卿,实属不该啊。
“!”
黎荞这下子不愣了,赶紧撩起衣摆跪地谢恩:“圣上!微臣没有嫌少,微臣只是惊讶。”
“不必惊讶,你素日里的表现,朕都看在眼里,微青县的土地不值钱,即便是给你两千亩,也值不了多少银子。”
“你一心为民为朝廷,朕必须得奖赏你,好让天下官员都瞧瞧,好激励天下官员都以你为榜样。”
“嗯……这样吧,上次抄彭家时所得的庄子还有两个,朕再赏你一个。另外,反正微青县的田地便宜,朕给你凑个整,赏你一万亩。”
“起来吧,不必跪着。”
盛鸿笑着对黎荞抬了抬手。
但黎荞又愣了,真不怪他发愣,换做是其他人也会愣。
他眸子圆睁呆呆的看着盛鸿,这是抽的什么风啊?
刚才还在打探他和明知府的关系,这会儿却是直接赏给他一万亩田地外加盛京的一个田庄?
“圣上,微臣这会儿真的有些惶恐。”他点了点心口,看上去可怜、弱小、无助:“你有什么交代,您就直说吧,微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尽力给您办成。”
“啧,朕哪有什么交代?”
盛鸿不由捋了下胡须,一脸自省之色:“黎爱卿,你这样会让朕觉得平日里亏待你了。”
他从前对黎爱卿是不是太抠门了?
……
也是哦,除了给黎爱卿升官,他还没真给过黎爱卿什么物质上的东西,因为知道黎爱卿不缺钱,他很少赏金银,至于田产,他也没给过黎爱卿什么。
黎爱卿目前在盛京的田产,应是不足一千亩吧?
身为三品大员,还是他跟前的大红人,黎爱卿手里的这点田地,的确寒酸了。
说出去怕是没人信。
“这样吧,朕在暨北省再赏你一万亩一等田,具体在何处,反正你是户部主事,你找暨北省的主事郎中你们两人看着选吧。”
“盛京这边,朕手中也没多少良田了。”
盛鸿又道。
黎爱卿发家的太晚,盛京周边的田地,早就被勋贵权臣瓜分完了。
再远些的,只能是暨北省了。
黎荞:“!”
他倒吸一口冷气,然后抬手轻轻拍了拍心口:“圣上,您真没有亏待过微臣,微臣短短几年之间就由六品小官成为如今的三品重臣,这种升迁速度,怎么能叫亏待?”
“您不必赏这些田产给微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您真没有什么机密之事需要微臣去办?”
“自然没有。以你对百姓对朝廷的贡献,朕赏你的这点田产不算什么。你自己算算,光是银子你就给朕赚了多少。”
盛鸿听了黎荞此话,心中的自省更浓,之前的确是他抠门了。
他扭头对身后的钱三吩咐道:“去把黎爱卿扶起来,不就一点田地,看把黎爱卿吓的,看来朕平日里给黎爱卿的赏赐的确少了些。”
钱三微微一笑,朝着黎荞走去,口里却是道:“圣上,小黎大人年轻,根基浅,两万亩田地对小黎大人而言的确是好大好大的地方,小黎大人惶恐实属正常。”
“也是,黎爱卿在平城那边的田地也才万把亩吧?”
“正好万亩。”
钱三答道。
“那黎爱卿是不喜欢田产吗?”
盛鸿看向黎荞,有些纳闷:“说起来,你发家已有十年了吧?怎么才买了这么点田地?”
“……回圣上的话,是九年,今年才是第十年。”
黎荞一边在钱三的搀扶下起身一边答,他谢了钱三,然后才继续道:“是微臣家人手少,田地太多的话,管不过来。”
“竟是如此。”
盛鸿有些不可思议。
没想到黎爱卿手里田产少竟是这个缘由……
“雇人去耕种便好,你联系微青县和暨北省的地方官,让这些人替你照看着,等庄稼成熟,你再派人过去即可。”
他贴心的给黎荞提出建议。
“……是。”
黎荞应下,盛鸿这是允许他和当地的官员多联络,他又撩起衣摆跪地谢恩,他现在没从盛鸿身上感受到什么恶意,盛鸿应是突然抽风,所以要赏他田产。
既然盛鸿非得赏,那他就接着,只是平白无故得了两万亩田地还有盛京的一个庄子。
他必须给盛鸿磕个头。
盛鸿见状,轻轻咳了一声,又道:“黎爱卿,田地才是立身之本,反正你不差钱,该置办田产就置办田产,大盛的田地,由着你挑,离得远的,你直接联系当地的知县、知府即可。”
黎荞:“……是。”
他应了下来,没有拒绝。
他的确该置办一些田产,今后十多年天灾多,那可能会有粮食危机。
他得多储存些粮食。
或者佃户租种他的田地,他减免租子,给这些佃户一些生路。
从皇宫里出来,黎荞径直回家,现在还没过元宵节,官员们还没有正式上班,户部这会儿只有值守的差役、小吏。
他想挑选自己的两万亩田地,得等元宵节之后。
脚步轻快的回了家,他回家时正好是中午,午饭快做好了,但陶竹和黎小睿黎长风黎云帆不在家,陶竹又领着三个小家伙去挑选他们想资助的贫困儿童了。
于是,这个好消息他只能先忍着。
吃了午饭,他没有去书房看几位皇子码头所属地的资料,而是去了前院的工具房。
工具房里放着一些农具,也有木匠的一些工具,他时不时的会“发明”一些新的物件,所以家里有全套的木工工具。
他想要赚富人的银子,难度其实有点大。
他首先想到的是肥皂。
他只知道肥皂的做法,他自己没有实际操作过,想自然而然跟制作水泥那般制作出肥皂,他一时间寻不出合理的理由。
既然无法给众人一个合乎逻辑的交代,那他就不能轻易动手。
除了肥皂,当然还有玻璃。
玻璃他也只知道制法,没有实际操作过。
这个时空有琉璃,但透明度远不如玻璃,如果能把玻璃捣鼓出来,那富人的钱包绝对会对他敞开,他想怎么赚就怎么赚。
但因为没有实际操作过,到底要不要动手,他有点犹豫。
犹豫来犹豫去,他最终决定先做自行车。
现在盛京里全是水泥路,而且滑板车也大受欢迎,他如果把自行车“造”了出来,那应该会有人买吧……
黎荞站在工具房内,正拿不定主意时,大门口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陶竹带着三个小家伙回来了。
他当即从工具房里走出,算了,先和陶竹分享两万亩田地的好消息。
两万亩诶!
他现在是大地主中的大地主!
盛鸿觉得他手中的田地少,那是跟辛家这样的人家比,辛家好几代人积累,这才有五十万亩耕地。
他穿越到这个时空才九年,他现在拥有三万亩耕地,这真的不少了!
*
作者有话要说:
蝗虫到底吃不吃黄豆,有的资料说吃,有的说不吃,本文就当做是不吃,宝子们看个乐呵,别较真哦,么么~
第202章 挑选耕地 拥有四万亩田地的大地主!
两万亩耕地, 这个数字搁谁身上都称得上是惊人。
按照朝廷规定的价格,无主的荒地,一等田一亩是三十两, 现在盛鸿直接赏了两万亩,那加一起就是六十万两。
这差不多是两年甚至是三年的粉条收益了。
换谁不高兴?
反正陶竹很高兴。
他听了黎荞分享的这个好消息,又惊又喜,一把抓住黎荞的手:“喜事,大喜事!”
“明知府高升也是喜事, 太好了。”
“对,今晚多做几个菜, 咱们好好庆祝庆祝。”
黎荞笑眯眯的点头。
站在一旁的黎小睿听到要加菜, 赶紧提醒:“叔父父,不能浪费!”
“好,不浪费。”
黎荞笑着从陶竹手里抽出一只手弹了弹他的脑门:“把你爹爹、二叔三叔深叔他们都叫回来, 今晚大家一起吃饭, 肯定不会浪费。”
“好!”
黎小睿脆生生的应下。
人多热闹。
还不用浪费食物,他喜欢一家人一起吃饭!
半晌时分, 黎粮和王桂花从红薯作坊回来,听说家中新增两万亩田地,黎粮腿一软, 差点儿摔倒:“小荞, 你最近是给圣上立什么功了?”
王桂花也震惊不已:“好端端的, 怎么突然就赏了你这么多田地?”
夫妻俩都没有傻乐,而是惴惴不安。
之前圣上赏小荞田地都是几十亩、上百亩的赏, 现在却是毫无征兆的赏了两万亩!
害怕。
黎荞忙解释道:“我最近的确没给圣上立什么功, 但我一直在忠心耿耿的给圣上办事呀, 特别是最近, 我建了两个学馆,还打算自己收购棉花将来好捐给善堂。”
“圣上觉得我为百姓和朝廷耗费了不少心神和银子,于是就赏了我这么多耕地。”
反正他当时没从盛鸿身上感受到什么恶意,所以这两万亩田地他拿的甚是安心。
他这么一解释,黎粮和王桂花心中的惶恐少了些,但夫妇俩第一次见这种大场面,冷静下来之后一再叮嘱黎荞今后要好好给圣上办差,莫要辜负圣宠。
叮嘱完了,夫妇俩这才开始细品家中突然添了两万亩田地的喜悦。
一个是在微青县,一个是在暨北省。
“依我看,干脆这两日就给村长写信说明情况,咱们村子里若是有人愿意去微青县发展,那今年就可以过去照料那边的万亩田地。”
黎粮道。
庄丰收是不建议村人来盛京的,真想出门闯闯,那微青县是不错的选择。
“我也正有此打算。”
黎荞应下。
虽然盛鸿说可以让当地的地方官帮着管理一下这万亩田地,但自家的田地,他哪里好意思麻烦同僚。
可黎家人现在分不出身去微青县,他只能雇佣村人前去微青县。
至于暨北省。
说起来,江知县离开平城之后,去了暨北省与盛京相邻的一个名叫郎方的府任知府。
郎方府距离盛京真的很近,在黎荞看来,若是盛鸿有心,那完全能把郎方府划到盛京,让暨北省这个府成为盛京的六环。
但盛鸿没这个心,于是郎方府还属于暨北省。
江知县距离盛京虽近,但这几年来黎荞并未与江知县见过面,他只是和江知县保持着书信来往。
不过,他若是从郎方府挑一万亩耕地,那江知县自然是欢迎的。
有江知县照应着,他也比较放心。
不过,除了郎方府,他还盯上了一地:苍舟府。
原因很简单,苍舟府临着大海。
而且,大运河会贯穿整个苍舟府。
四皇子选定的码头便在苍舟府的一个县。
又是临海又有大运河,不仅海洋资源丰富,交通也便利,将来甭管是运送粮食还是干嘛都很方便。
黎荞思索了几日,等元宵节后户部正式上班,他直接找上了暨北省的主事郎中,先是从郎方府和苍舟府选了盛鸿赏他的一万亩耕地。
然后他又自掏银子,在这两个府购置了一万亩耕地。
盛鸿建议他多购置田产,他很听话,这么一来,他在暨北省就有了两万亩田地。
再加上微青县和平城的,那他就有四万亩田地了。
还有彭家那个庄子,不大不小,三百亩。
有了个庄子,那他在盛京的田产就达到了一千一百亩。
大地主!
大地主黎荞派了黎不矜黎不伐两人分别前往郎方府和苍舟府办理耕地的事。
等这两人启程之后,趁着休沐,黎荞和陶竹前去已经开学的学馆转了转。
这个学馆命名为善堂学馆,此次一共招收了八百名学生。
招了学生之后,根据自愿的原则,馆主让这些学生选择是上科举班还是技能班。
技能班也教人识字。
科举班也会有技能课。
但两个班的侧重不同。
在黎荞的意料之中,选择技能班的,足足有七百多人,只有五十多人选了科举班。
前来报名的都是家境不好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与其去拼科举之路,不如选一门手艺。
况且,学馆只免费授课三年,若是三年后成绩不足以转入其他私塾、书院,也没学到技能班的核心手艺,那这三年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三年后给黎荞和朝廷干活,那肯定不如技能班的学生受重用。
抱着这种想法,选科举班的只有五十多人,余下的都选了技能班。
技能班分为三门课。
一门是木匠。
一门是铁匠。
另外一门是种植、养殖。
甭管是选木匠还是选铁匠,都得学种植、养殖技术。
这些学生知道黎荞给皇家玩具铺贡献了不少小玩意儿,因此选木工课的人比较多,足足有五百来人。
黎荞是乐意看到的这一情况的。
甭管是制造水车,还是制造自行车,那都需要木匠。
恰好,因为他的亲临,馆主特意召开了师生大会,他上台勉励了众多学生几句,然后宣布了一个决定:
哪一位学霸若是学的又快又好,那可以提前从学馆毕业,进入他的木匠坊或者是皇家玩具店工作。
他这话音落,选了木匠的学生自然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恨不能一日之内将所有技能都学完。
在学馆读书虽然不需要交束脩费,但也不跟赤脚医生那边似的每个月发一百文钱。
没有银钱可拿,那就养不了家,因此,学生们自然盼着早日毕业早日拿工钱。
黎荞瞧着学生们的反应,心中满意不已。
不错,他这鸡血打的挺好。
和陶竹从学馆离开之后,夫夫两人回家。
到了家里,黎小睿、黎长风黎云帆三个小家伙在读书。
今日黎荞休沐,三个小家伙儿也该跟着放假的。
但黎小睿得知善堂学馆一个月才休两日,便打算向学馆里的学生学习,于是他今日和两个小叔叔继续读书。
黎小睿今年六岁,黎荞打算给他物色一名夫子。
黎荞自己每日诸事繁忙,陶竹有了善堂之后,也有些忙碌。
甭管这小家伙儿今后是走科举之路还是管理家中的产业,那都得先把书读好。
所以得给他寻一个好夫子。
至于黎长风和黎云帆这两个小崽子,才四岁,正是幼儿园的年纪,其实黎荞目前对他们俩没有什么要求,毕竟年纪太小了。
但架不住这两个小家伙儿记忆力好,读书的进度比他们大侄子快很多,虽然黎小睿比他们俩大两岁,但现在他们俩的学习进度已经和黎小睿一样了,每天就是背四书。
对此,黎荞虽然高兴,但还是坚持原有的计划。
这两个小崽子年纪小,只是会背原文,并不能准确理解文中的内容。
他先给黎小睿寻夫子,夫子授课时,这两个小家伙儿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就玩。
等他们俩年纪到了,再寻夫子好好教导他们。
黎小睿、黎长风黎云帆在读书,黎二宝、橘哥儿两个小家伙则是在推着学步车走路。
元宵节过后,天气稍稍暖和了那么一丢丢,不跟年前似的天天都是阴天。
因此郑浅浅黎夏舍得放黎二宝、橘哥儿离开暖房了。
黎荞挨个捏了捏他们胖乎乎的脸蛋,又抱着亲亲,而后去书房继续看几个皇子码头所在地的资料。
陶竹则是打算去厨房尝试一下米麻薯。
刚才在回来的马车上,黎荞说起鸭货铺子、火锅铺子、炸鸡铺子的饮品,讲了一种名为米麻薯的小料,说是用糯米、牛乳、奶油等原料就可以做成。
他打算试一试。
鸭货铺子、火锅铺子、炸鸡铺子的生意依旧很火爆,只是,这三家店铺的饮品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了。
黎荞说最近看各个码头所属地的资料,知道了南方的一些食物,来了不少灵感,他准备挨个试一试。
饮品的原材料低廉,但售价却高,论赚钱程度,一点儿都不输给鸭货、火锅、炸鸡,是黎家很重要的一门生意。
现在黎荞在饮品这块有了灵感,他自然要好好琢磨琢磨。
陶竹每次做黎荞“发明”的吃食,都是拿出百分百的耐心,此次也不例外,于是这米麻薯他一次就成功了。
瞧着锅中又白又糯的米麻薯,他水眸中闪过满意,而后拿出一个小铁锅,准备在炉子上做一小锅奶茶。
先在锅里放入蔗糖,煮成焦糖之后放入牛奶,再加入盛鸿赏赐的大红袍,拿着勺子碾压一下茶叶,将茶味都逼出来,这样一锅奶茶便煮好了。
盛出来一碗,舀入一勺子米麻薯,铺上一层奶油,再在奶油上撒一些黄豆粉,那一碗卖相很好的奶茶便做好了。
陶竹先是喝了一碗,确认味道和卖相一样好,然后他又盛了一碗放入包裹着保温棉的食盒中,准备拎去书房让黎荞尝一尝。
至于小铁锅中剩下的奶茶,他让厨房的人端去给郑浅浅、黎夏、黎小兰、黎瑜宁几个。
黎瑜安今日不在家,他和辛知一块逛街去了。
辛知平日里下了班都爱往黎家跑,更别说是休沐日。
总是待在家里聊天有些单调,辛知在年前就想带着黎瑜安出门玩,当时黎荞不同意,现在两人的进展不错,于是黎荞终于松了口,同意辛知带黎瑜安出府逛街。
第203章 高志远册子新内容 上辈子,盛鸿穷了
陶竹拎着奶茶到了书房, 黎荞站在书架前,正在查找书籍。
见他进来,便转了身, 笑眯眯朝着他走去:“辛苦竹哥儿了,我来尝尝。”
“我尝过了,味儿不错。”
陶竹将食盒放到书桌上,不好喝的饮品,他才不会端给黎荞。
黎荞闻言, 自是立马开始夸:“竹哥儿真厉害,做吃食都是一次就成功。”
陶竹闻言轻轻笑了一下, 他将奶茶从食盒里端出来放到黎荞跟前:“快尝尝, 一会儿就该凉了。”
奶茶碗里放着一个小银勺,黎荞一手端起眼前的精致青瓷碗,一手拿起小勺子拨开黄豆粉和奶油, 舀了一勺奶茶送入口中。
醇香中带着一点丝滑, 味道的确不错。
再舀了一块米麻薯,口感也很好, 和记忆中的一样。
他忍不住又再次夸起了陶竹,竹哥儿的厨艺真好!
被爱人夸赞,陶竹心里自是高兴, 他让黎荞慢慢喝, 他则是眸子一转, 看向黎荞的书桌。
书桌上有几张凌乱的纸张,他好奇的拿了起来:“咦?你这是……”
“我刚才没看几个码头的资料, 我脑子里突然有了一个灵感, 我就画下来了。”
黎荞看向那几张已经被陶竹拿在手中的纸张。
上面画着自行车的外形。
他“发明”新东西, 一向都是多次试验, 在出了很多错,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才会成功。
而自行车这个东西,在此时空而言,属于非常新奇的创新。
自行车靠人力前行,不借助畜力,也不用跟滑板车那般需要脚蹬着地面借力。
再加上还有车链子这个链传动技术,如此复杂,那他更得反复试验琢磨。
于是,他今日先把图纸画出来。
有了图纸,接下来才能做试验。
陶竹看着图纸上的自行车,水眸睁大,脸上带着不解:“这车子怎么走动?”
“中间有两个脚蹬子,踩着这两个脚蹬子,那就能走动了。”
黎荞解释道。
“啊?这样能行吗?”陶竹惊讶。
“这只是我的设想,能不能成也不一定,我是难得休沐,不想看书,便瞎琢磨。”
黎荞搬出早就想好的理由。
陶竹立马信了,黎荞每日到底有多忙碌,他再清楚不过了,他立马放下手中的图纸:“既然是难得休沐,那也别琢磨这个车子了,咱们干点别的。”
“做什么?”
黎荞歪了歪脑袋,好奇的问。
“琢磨一下瑜宁和小兰的亲事,她们一个比喻安大两岁,一个比喻安大一岁,今年年纪不小了。”
“瑜安现在每日都很开心,有时候走路还会蹦蹦跳跳,瑜宁和小兰虽不说,但我看的出来,两个人是有些羡慕的。”
陶竹说着伸出手指在黎荞鼻尖上点了一下:“虽说咱们家的孩子在你的影响下,又能干又有主见,可瑜安整日在她们眼前晃悠,她们难免少女怀春,思慕良人。”
“这……”
黎荞一愣,但随后又点头。
这两个孩子一个十八岁,一个十七岁,即便是搁他上辈子,那也是恋爱的好时光。
更何况这个时空一向早婚早育。
“最近登门提亲的,有没有合适的?”他立马问。
“正是没有,所以我才和你说起这事儿。”
陶竹有些犯愁。
黎瑜宁黎小兰的要求也不高,不看对方家境,只求人品好,相貌合眼缘,能力一般也无所谓。
这个要求,身为黎荞的外甥女和小侄女,可谓是低到不能再低了。
也有勋贵、官员遣媒婆前来,但这些人家的公子、少爷哪一个不是小小年纪就有通房侍妾了。
辛知这种奇葩,满盛京都寻不出第二个。
而且,有黎二山的例子在前,这些人八成瞧不上从乡下来的黎瑜宁、黎小兰,只是想巴结黎荞,这才遣了媒婆前来。
这种人家,如何能托付终身?
不找勋贵、官员,那就是富商,可富商人家的少爷,能洁身自好且有能力人品不错的,那也是凤毛麟角。
至少目前还没出现在他眼前。
总不能真的让这两孩子嫁入寻常百姓家吧?
“凡是登门的,我都让人悄悄打探了,结果都不尽人意。自古便是男子好娶亲,女子、哥儿想寻良人,太难了。”
陶竹说着,水眸上下打量了黎荞一遍,带着几分犹豫的道:“要不,给她们俩寻家境一般的秀才或者是举人?”
虽是普通人家,但至少是个潜力股。
黎荞被陶竹打量的视线逗笑,他将手中的奶茶碗放下,笑眯眯的伸出手圈住了陶竹的腰:“像我这样的好男人,整个大盛唯我一人。”
“我知道你好,但像是孟月、徐瑛这样的,也可以。”
“徐瑛这样的可不好找,当初他害得画哥儿难过许久,咱们想给画哥儿寻一个胜过他的青年才俊,结果整个河西府都寻不出来。”
“至于孟月,贫时坦荡不媚上,为官之后依旧坚守本心,还重情重义,痴情专一,也有主见,这个年纪不成婚依旧能挡住家人的念叨。”
“孟月这种书生也少有。”
陶竹:“……那咱们怎么办?”
“这种事虽不能强求,但我托人给她们留意一下。”
实在不行,那就如同黎春桃那般,寻两个潜力不错的秀才郎。
只要他官职够大,那不怕将来秀才郎翻脸。
除了秀才郎,还有新科进士。
一些书生会专注读书,等考取功名之后再成家,辛知便是如此。
所以,他或许可以从举人里面捡漏。
黎荞心中有了主意,等下午时辛知送黎瑜安回府,他和辛知提起了此事。
辛知之前是在国子监读书,而且辛知一直待在翰林院,认识的未婚举人、秀才比他要多很多。
辛知拍着心口,爽快的应下此事。
顺带还给他说了一下辛家老家那边的水井、沟渠情况。
辛知是个行动派,上次小瑜安说黎菽曾经因为挑水灌溉而磨破肩膀,他当日回家之后,立马就给他爷爷和父亲说起了要在自家田地里多挖井、多修沟渠的事儿。
当年大皇子摔断腿时,盛钧询问在场几人,想知道现场的真实情况,武安侯怕得罪彭皇后,没有说出真相。
盛钧因此厌了辛家。
这一念之差,让武安侯多年来颇受煎熬。
早日后果这般严重,他当年肯定实话实说。
但他不可能再改口,于是他只能把精力放在子孙身上,辛家难得出了个聪明伶俐的辛知,而且辛知考举人时距离大皇子之事也足够久远,因此,辛知成了整个辛家的希望。
只是,辛家把辛知保护的太好,以至于辛知在会试时竟写出了给全部官员降俸的“妙招”,这可把武安侯气的眼前发黑,差点儿晕倒。
好在圣上没计较。
而且这事儿也没走露风声百官不知道,但武安侯对辛知这个小孙子死了大半的心。
自家小孙子没有什么心机,天真烂漫,这种性子在官场上走不远,辛家想靠着辛知重回大盛的权力中心,那还不如指望辛知娶回来一个好娘子或者是好夫郎。
现在,辛知终于有了喜欢的小哥儿,关键这小哥儿还是黎荞的亲外甥。
辛知人欣喜的同时,自是对黎荞、黎瑜安这边很是关注,现在黎荞问起了水井、沟渠之事,小瑜安自己也有那么痛苦悲惨的经历,那辛家肯定要以最快速度办妥此事。
如今辛家在老家的几十万亩耕地,正在热火朝天的打井挖河,而且,整个淮东府一半的木匠都进了辛家专门做龙骨水车。
如今辛家的龙骨水车已经有两千个了!
辛家的行动,黎荞很满意。
如同黎粮在去年冬天时常念叨的,整个冬天不下雪,那今年春肯定缺雨水。
一些勤快的农人,在大年初五就下地浇灌庄稼。
最近盛京外的农人除了浇灌庄稼,就是响应朝廷的号召,前去挖沟渠。
农人最清楚庄稼缺不缺水,如今只需要他们挖了沟渠,那七皇子就给他们配备龙骨水车,这种大好事,不干是傻子。
盛京这边在为抗旱而努力,辛知老家所在的淮东府以及几个皇子码头所在地亦是如此。
甚好。
从去年未入冬时下的那一场雪算起,一整个冬天,盛京这边是一滴雨一片雪都未下,今年八成要有旱灾,现在众人挖的这些沟渠、水车,肯定能让农人的损失降低。
过了两日,黎荞收到了江知县的书信。
郎方府距离盛京实在是太近,黎不矜快马加鞭,一日之内就赶到了郎方府的府城。
因此,江知县的信来的很快。
在信中,江知县再三表示很是欢迎他在郎方府选耕地,并仔细介绍了郎方府六县如今的耕地情况,还说已经开始规划在全府挖沟渠修河之事,若黎荞将耕地选在了郎方府,那今后灌溉定是便利。
江知县为官和明知府一样,虽是知府,但对府下面各个县的情况都很了解。
去年水泥路铺到了郎方府,现在郎方府通向盛京的官道以及几个县城之间的官道都是水泥路,交通很是便利。
等将来黎荞的粮食丰收,那很容易就能运到盛京。
谈完了正事,江知县在信的末尾提到,他小孙子江懋通过了他老家所在省的考试,可进入国子监学习。
江懋下个月便到盛京,他希望江懋能去黎府拜会一番,他想请黎荞这位大盛开国以来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状元郎指点指点他小孙子。
黎荞看完江知县的来信,很是满意,黎不矜前去郎方府时他给江知县写了信,他在信中问江知县若他真把耕地放在郎方府,那今后灌溉庄稼是否便利。
江知县用实际行动回复了他!
他提笔,开始给江知县回信。
当年他科举时江知县助他良多,如今轮到江知县的小孙子走上科举之路,那他自然会尽力相帮。
这江懋才十七岁,但已经是举人了,年少有为啊。
很快出了正月,农历二月,天气依旧很冷,只有十多度的样子。
晴天不多,而且即便是晴天,那太阳也没多少威力。
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胡人又进犯边城,虽被守边的将领打退,但黎荞依旧忧心。
胡人不是吃饱了撑的才南下,胡人是没饭吃了所以南下。
人被逼到绝路,那自然会爆发出巨大潜力。
特别是胡人属于游牧民族,体格本就比大盛人健壮。
接下来几年胡人的进攻会越来越频繁,也会越来越凶悍。
高志远在小册子上提到上辈子六皇子死在胡人之手,而且胡人还差点儿破了盛京城门,这应是真的。
二月中旬,黎刀在消失十天之后回来了。
他带回来了高志远的最新消息。
“去年高志远靠着给人算命得了些财物,高母陈银簪想换个住处,但高志远一直不愿,想营造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
“月初有人打上高家,说高志远去年给人看风水迁坟墓选错了地方,让这户人家大过年的有了血光之灾,现在人家找上门来,不仅要让高志远还钱,还将高志远打了一顿。”
“在高志远卧床的这几日,牛头村的人议论纷纷,说高志远初来牛头村时跟乞丐似的,结果没几年摇身一变竟成了神算,高志远肯定是在诈骗。”
“高志远母子俩被气的要死,前两日在高志远一个信徒的帮助下,娘俩儿搬去了商水镇。”
“新宅子不算宽敞,只是个普通的小院儿,陈银簪想扭转高志远算卦不灵被人打的形象,高志远也想一雪前耻,这母子俩一个天天出去宣扬高志远算卦灵验的事迹,一个又接了一个大单子去了丰怀县。”
“小的便将这小册子又拿了回来。”
“高志远将他床底下的一块砖掀开,将这小册子藏了进去,他刚搬到新宅子没几日,砖头被掀开的痕迹很新,小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黎刀说完,手伸入怀中,掏出一个被牛皮纸包裹着的小册子。
黎荞伸手接了过去。
距离他上次见这小册子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不知道高志远又没有往上面添什么。
前面几页和他上次见时一样,并没有新的内容,不过,等翻到最新一页,看清楚上面的字,他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
因为这最新一页写到:
突然想起上辈子圣上向天下有钱人发出告示,说要在京城拍卖他收藏的书法大家真迹。
唉,可恨这辈子我依旧不是有钱人,不然的话,我定然直接捐钱给圣上,好让圣上保住心头好,这么一来,高官厚禄……没有厚禄了,圣上穷了。
但高官也不错啊!
恨!
黎荞将这短短一页字看了三遍,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上辈子盛鸿竟是穷到要拍卖私家收藏的书法真迹吗……
第204章 盛鸿做噩梦 赏赐黎荞六万亩耕地
盛鸿虽然说过书法代表着一个人的脸面的话, 但实际上,盛鸿并没有因为书法而决定任何人的命运。
盛鸿对书法的喜爱,只局限于他个人, 不会因为他这个喜好而影响到旁人。
比如说黎荞,至今字迹只能称作是端正,但丝毫不影响盛鸿重用他。
据黎荞所知,盛鸿有收藏书法大家真迹的习惯,闲来无事会翻出来欣赏一番。
盛鸿第一爱好是批阅奏折, 不,也不能算是批阅奏折, 盛鸿是喜欢了解各种新闻, 此时没有网络,盛鸿想知道各地的新鲜事,只能通过奏折。
从前的话, 奏折要么是盛鸿一个人批阅, 要么是让几个大学士当代笔。
后来发现黎荞这个壮劳力可以随意使唤很少会疲累,于是就将奏折一股脑推给黎荞了。
但这并不是说盛鸿对各地递上来的奏折就不管不问了, 盛鸿是要过问的,他要知道大盛各地的最新消息。
不过,太阳底下无新事, 盛鸿当皇帝久了, 见的多了, 不会跟从前似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再加上注重养生、情绪不会易暴易怒, 于是这两年盛鸿即便是瞧见什么大新闻, 也不爱写小作文了。
但通过奏折知晓大盛各地最新新闻, 这依旧是盛鸿最大的爱好, 谁都不能否认这一点儿。
除了这个爱好,盛鸿第二爱的就是书法。
他字写的不咋地,但是他能欣赏旁人的作品。
有时候召见大臣议完正事,他会取出几幅新得的或者是最近正喜欢的作品邀大臣一同品鉴。
盛鸿过寿时,几个皇子也会送他书法作品。
而且,之前他下令抄英国公、彭志业的家,抄出来的名家真迹,全入了他自己的私库,而不是跟其他古玩一般入国库。
这点儿无伤大雅,皇帝嘛,肯定有权力任性一下下。
但没想到,盛鸿上辈子居然穷到要拍卖那些真迹吗……
这……
黎荞抿了下唇,而后缓缓合上手中的小册子。
算了。
反正已经是上辈子的事儿了。
这辈子有他,而且,他穿越九年多,一开始就折腾出了粉条,每年交不少商税。
现在更是有皇家点心铺、赌坊这两个稳定的巨大的来钱渠道,这辈子盛鸿绝对不会穷到需要拍卖自己的独家珍藏。
“做的不错。”
黎荞看向了黎刀,又取出了五百两银票:“百姓单纯易信人,对鬼神也多敬畏,而高志远正是抓住了百姓这种心理,所以短短时间就差点儿混成了高人。”
“你们几个多盯着他,防止他借着鬼神行骗。”
“将这册子放回原处吧。”
黎刀恭敬应下,此次没有推拒黎荞给的银票,他们几个乔装跟踪高志远,的确需要活动经费。
等黎刀下去了,黎荞前去前院的工具房,开始捣鼓自行车。
钱这个东西,没有的确不行,他得赶紧将自行车捣鼓出来。
其实这几天他拿草木灰和猪油做过肥皂。
是的,草木灰不仅能当肥料,能做水泥,还能做肥皂。
拿草木灰、猪油做肥皂的过程挺简单,不需要他反复“试验”,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操作不对,他做出来的肥皂清洁效果一般,还有些油腻。
显然,这是失败的。
这个时空的清洁用品还是挺多的,最穷的人用草木灰洗衣搓澡,一般人家可以拿皂角、胰子。
富贵人家用的是澡豆,澡豆花样比较多,里面会添加一些名贵香料。
所以,如果他拿草木灰做的肥皂出去卖,那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
但是,若是拿纯碱制作肥皂,那有点刻意。
纯碱这个东西并不难找,制作皮革、印染用得上,但他用不上,若他单独搞了点纯碱回来,容易惹人注目。
因此,他暂时放弃了制作肥皂的念头,而是专注搞自行车。
若把自行车搞出来了,那一辆自行车他绝对卖到天价去,一辆就能换上百块肥皂。
自行车过于精密,他得多“研究”。
翌日,下朝之后,黎荞如同往常那般去求贤殿当代笔。
今日盛鸿脸色不太好,不仅有黑眼圈,眼袋也挺明显,像是昨晚没睡好。
这种时候他一向是静悄悄的,尽量降低存在感。
虽然盛鸿不乱发脾气,但谨慎些总是没错的。
盛鸿心情不美丽,但还是召了大臣议事,春旱初现端倪,不仅是盛京整个冬天没雨没雪,连西山省暨北省还有东山省的一些地方也没雨雪。
这必须要重视。
为了今年小麦的收成,这三省的官员得赶紧挖井、修河制作灌溉用具。
而且,这都二月中旬了,天气竟还是挺冷,至今不能脱掉棉衣,这气候有点反常啊。
很快到了中午,臣子们离去,说了一上午话的盛鸿脸色更不好了。
黎荞麻溜的将奏折处理完毕,然后从屏风后绕了出来,准备溜之大吉。
盛鸿正端着茶碗小口小口抿着,听见他的脚步声,掀起眼皮子看向他。
“黎爱卿啊。”
“微臣在。”黎荞忙道。
“刚才的话你都听到了吧?你也动动脑子,看能不能制作些新的灌溉工具或者是农具。”
“农人今年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盛鸿慢悠悠的交代道。
“是。”
黎荞应下。
就算是盛鸿不说,他也要找机会提一提此事的。
今后会有涝灾,不知道这涝灾在何处,在什么时间,但万一在麦收、秋收时分,那可就遭了。
所以农人不仅得有灌溉工具,也得有方便麦收、秋收的农具,早日将粮食收回家,早日安心。
“黎爱卿啊……”
盛鸿又开口了,还拖长了尾音,伴随着他这慢吞吞的语调,他将手中的茶盏放到御案上,而后一脸苦大仇深的看着黎荞。
“……微臣在。”
黎荞被瞧的不由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朕昨晚做了个噩梦。”
盛鸿继续慢吞吞的道。
“……啊?”黎荞诧异,随后立马问:“梦都是反着的。不知您做了什么梦?”
“朕梦到……梦到朕穷了。”
盛鸿一脸的一言难尽。
但黎荞已经听傻了:“啊?”
他昨天才看了高志远的小册子,结果昨晚盛鸿就做梦梦到他这个皇帝穷了?
“这个梦挺真实,就跟朕亲历了一般,半夜惊醒之后,朕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大概内容是咱大盛灾祸不断,国库、朕的私库都拿去赈灾了,库房空到老鼠都不愿光顾。”
“你说这可笑不可笑?”
黎荞:“……圣上爱民如子,微臣敬佩至极!不过,梦是反的,您别放在心上。”
心中虽掀起了惊涛骇浪,但脸上他是一点儿都没露出来,就跟听了个笑话一般,语气略显平静的劝道。
“没错,就凭朕现在的财力,如果大盛各地真发现了灾祸,那朕也足以应对。”
盛鸿不由挺直了腰杆。
说实话,在他刚登基的那几年,他手头逐渐拮据,国库的收入不够花,他和他父皇将自己的银子贴补进去依旧不够花,不得已,有时候甚至得接受他那大儿子盛之简给的银子。
当时他把视线瞄准了各地的贪官以及英国公这种无法无天的勋贵人家。
都是肥羊,平日里念着情分,他们父子不会动这些人,但若是真被逼的手里没银钱了,那他们父子肯定要举起屠刀的。
还有比抄家来钱更快的路子吗?
没有。
赌坊都比不上呢。
但谁知道黎爱卿出现了。
黎爱卿不仅给他交巨额商税,挣钱的点子也是一个又一个,而且,还不影响其他人的利益,完全就是凭空出现的新点子。
现在他手头不但不拮据,还挺宽松。
但昨晚那种私库空空的荒唐、凄凉场景,莫名就印在他身子里了,像是一团阴影,凉遍他全身,挥之不去。
于是他今日的心情就很不美丽。
虽然荒谬可笑,但瞧着黎爱卿颀长的身影,他就有些憋不住,将这个可怕的噩梦讲了出来。
现在他财力雄厚,底气十足。
他无惧这个噩梦。
他可以坦然讲出来。
“朕有今日的底气,黎爱卿你出了不少力气,所以你再挑六万亩耕地吧,给你凑个整数,这是你应得的。”
这点耕地,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赏了黎爱卿这位大功臣。
从前他因为黎爱卿不缺钱就忽视了对黎爱卿的物质赏赐,这样不好。
黎爱卿可以不缺,但他不能不给啊。
盛鸿语气平静,但听在黎荞耳中,那自然是惊的赶紧摆手:“圣上,您才赏了微臣两万亩耕地,您的厚恩微臣还没消化完呢,您若是再赏赐,微臣年轻,福薄,怕接不住这么大的皇恩。”
就算是开国那批功臣,也没有一口气赏六万亩耕地的先例。
若是再加上前段时间的两万亩,那可就八万亩了!
也就是赏赐几位王爷、皇子时,盛钧盛鸿父子俩才会有这么大的手笔。
“咱们大盛连中六元的状元郎,年纪轻轻已是三品重臣,你怎么接不住?朕既然给了你,那你就配得上这份恩泽。”
盛鸿说着起身,慢悠悠踱到黎荞跟前,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道:“黎爱卿,安心拿着,莫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总觉得梦里那种天灾不断的情形,和这两年有点相似呢!
黎荞:“……”
他撩起衣摆,跪了下去。
行叭,盛鸿非得给,那他就收下。
说实话,目前手中的四万亩耕地的确有些少了,盛鸿愿意给他凑个整,那省得他再花钱买了。
如此厚恩,他将来回馈给盛鸿的,一定会比这八万亩耕地多。
不过,盛鸿突然做了噩梦,是高志远那个册子的原因吗?
若真如此,那他得谢谢高志远。
六万亩耕地,都是一等田,一亩地三十两银子,那六万亩就是一百八十万两!
一座银山!
从皇宫离开之后,黎荞回了户部。
突然多了六万亩耕地,他得翻出大盛的地图好好选一下。
很快到了下班时间,陶竹今日没来接他,陶竹今日去善堂了。
到了家,黎粮和王桂花都在。
过了年之后红薯减少,红薯作坊停工了,这夫妇俩就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他的田产上。
目前庄子里的农活是浇灌庄稼,这夫妇两人不必日日去盯着,因此空闲时间较多。
此时他们夫妇俩坐在前院的工具房门口,正领着黎薯一这些薯字辈的人在制作麦镰。
还没等他向这夫妇俩人分享天降六万亩耕地的大喜事,黎粮却是道:“小荞,今天江知县……啊不,是江知府,江知府的小孙子递了拜帖,想在你下次休沐时登门拜访。”
“我替你答应下来了。”
“好,之前江大人写信告知我了。”黎荞说着来到这夫妇俩跟前,准备向他们分享好消息。
但黎粮却是又道:“江知府这个小孙子长的可俊了,细皮嫩肉的,你大嫂一眼就相中了,你好好考察考察他,看值不值得咱家的孩子托付终身。”
“……嗯?”
黎荞吃了一惊。
黎粮见状笑了起来:“其实我也相中了,长的可乖巧了,而且人家还是江知府的孙子。江知府是好官,他的孙子肯定差不了。”
王桂花也点头:“可不是。不过,小荞你还是得观察观察,就算咱家的姑娘年纪大了,那也不能草率。”
“……好。不过,结亲这种事,得男女双方都愿意,不能咱们一头热。”
黎荞有些哭笑不得,虽然应下,但又提醒最重要的一点。
“这是自然,若人家不喜欢咱家的姑娘,咱们肯定不能强求。”
王桂花颇为理解。
但难得出现个让她和黎粮都眼前一亮的好苗子,肯定得试探一下。
接下来,她不由开始讲起庄子里的事儿。
天旱,她和黎粮都愁的慌,也不知道平城如何。
还有郎方府、苍舟府、微青县的那些田地,他们很是挂心,但偏偏不能亲眼去看。
唉,烦恼,家里人少,这些耕地不能亲自照看,心里总是不踏实,总觉得自家打的粮食会被佃户昧下。
黎荞听着这些话,默默将家中又多了六万亩耕地的事咽下,罢了,他等陶竹回来之后再分享这个好消息吧。
他若是此时说了,这夫妇俩人肯定会把话题重点放在佃户会昧下他家粮食一事上。
知道这夫妇两人是为了他好,但他真的不爱听这些,他不如回书房挑选耕地去。
于是,黎荞一直等陶竹回来了,这才宣布了家中多了六万亩耕地的事。
果然,黎粮和王桂花又开始担心佃户了,但有陶竹在场,黎荞也就耐心听着。
陶竹从前其实也有这样的担忧,但随着家大业大,而且办了善堂,陶竹已经不计较这点儿了。
不过,他家的人的确少。
这么多耕地,竟是无人照看。
甜蜜的烦恼啊!
第205章 放开水泥方子,全大盛一起修路 种板栗树,藕粉
这六万亩耕地, 黎荞和陶竹商议了一晚上,最终决定放在暨北省五万亩,微青县一万亩。
暨北省距离盛京近, 现在通了水泥路,甭管是前去视察还是将粮食运送回京都方便。
微青县亦是如此,等将来三柳村的村人前往微青县,那他们夫夫也不需要操什么心。
不过,微青县与平城隔着一个府。
按照现在的距离来算, 走官道,得走上差不多十日。
这个时间有点长了, 若是修成水泥路, 那时间能缩短一半还多,因此,翌日黎荞特意禀明盛鸿, 他想把微青县与平城之间的官道铺成水泥路。
盛鸿大手一挥, 准了,这是小事, 他当即就向河西府、微青县所在的丘安府以及这两府中间的周阳府三府的知府下了诏书,要他们三府配合平城那边修路。
如今整个平城大的道路都修成了灰泥路,连一些乡间小路也铺上了灰泥。
河西府余下四县的主要道路也都铺上了灰泥。
因此, 平城的人有着丰富的修灰泥路经验。
这一条贯通三府的灰泥路, 肯定要以平城百姓为主导。
说起来, 当初将盛京外的官道铺成灰泥路之后,盛京的修路施工大队一路南下进入了暨北省。
后来天气渐冷, 暨北省距离盛京城太远, 而施工大队里的人又多, 这些工人每日的吃饭住宿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儿, 因此,盛京施工大队中的绝大部分人回了盛京,只留下小部分骨干当技术指导。
余下的修路人手,则是由当地官府组织当地百姓补充进去。
若是恰好碰到徭役期间,那就不给工钱。
若是不在徭役期间,那就给些工钱,工钱和当地的平均工钱持平。
靠着这种方式,修路有些慢。
因为施工队所用的灰泥,全是盛京这边的灰泥作坊运送过去的。
而且,他之前当时答应过黎荞,修官道要紧着盛京——平城这条官道修,因此施工大队进入暨北省之后一分为二,一半留在暨北省,要将暨北省各个府、县之间的官道铺上灰泥。
另外一半则是沿着盛京——平城这条官道一路南下。
现在,留在暨北省的施工队快把整个暨北省的官道都铺上灰泥了,而南下的施工队则是已经离开暨北省进入了原河省的河东府。
这个施工队都与盛京隔着一个省了,结果所需的灰泥还是由盛京灰泥作坊提供,这么一来,灰泥的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还非常耗时间。
这样不行。
“黎爱卿,要不,你们平城干脆将河西府到河东府这条官道给修了吧。”
“或者,将灰泥的做法教给各个府的知府,让各府知府负责修路和这门生意。”
盛鸿微微拧着眉,这般对黎荞道。
这么一来,灰泥的方子会泄露,若是碰见有小心思的官儿,那要么将灰泥挣的银子塞入自己腰包,要么给亲近之人大开方便之门而让他和黎荞遭受损失。
但那个噩梦让他浑身发凉。
前日的噩梦,他这会儿想起来心里头依旧凉飕飕的。
因此他觉得也别在意灰泥到底能挣多少钱了,有损失就有损失吧,先把各地的官道给修了,这样甭管是运粮还是赈灾,那速度都会快不少。
黎荞不知盛鸿的担忧,不过,盛鸿这个提议,他赞同。
就算是不知道接下来十余年的形势,那他也不会反对此提议,更何况他现在知道接下来大盛会面临什么。
他可太赞同这个提议了。
他最近一直为他个人影响力有限而犯愁,现在盛鸿有此提议,那可真戳到他心坎了。
他当即回道:“平城百姓自是愿意修路的,这么一来,外地商贩前往平城要方便许多。”
“至于将灰泥方子交给各地知府,微臣没意见。要想富,先修路,先把路给通了,那今后甭管做什么都会便利许多。”
“可这么一来,你的收入会减少。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朕不能保证每一府的知府都会如明爱卿那般无私清廉。”
盛鸿对黎荞的回答很满意,不过,这灰泥作坊跟皇家点心铺一样,他这位黎爱卿是要拿半分的分成的。
而且,根据盛京这边的销售情况来看,灰泥虽然称不上是暴利,但还是挺能赚钱的。
“无妨,这些银子就当捐了。和损失的那点银子相比,自是修路重要。”黎荞答的毫不犹豫。
这话一出,盛鸿的满意更浓。
他笑着伸出手点了点黎荞:“可也不能让你吃亏,这样吧,朕再赏你二万亩耕地。”
“……啊?”
黎荞一脸懵逼。
又赏?
他忙摇头:“多谢圣上厚爱,只是您最近给微臣的耕地已经让微臣感激涕零了,您若是再给,那微臣可就真要惶恐了。”
“你惶恐什么?这只是补偿你灰泥的损失罢了。就这么决定了。”
盛鸿大手一摆,直接转了话题:“朕给几个儿子出的第二道题目,你主动掺和了进来,你如今可有什么头绪?”
黎荞:“……”
他深吸一口气,又撩起衣摆跪下谢恩。
谢恩之后起身,他一脸苦涩的道:“微臣……没什么头绪。”
这话不假。
他是真没什么头绪。
甭管是大皇子、四皇子的码头所属地,还是七皇子、六皇子以及二皇子的,他都没什么头绪。
比如说七皇子的商树县,他仔细研究了这个县的各种资源,越研究越头大。
这个县有茶叶,有中草药,丘陵多,耕地少,可茶叶和中草药并不是这一个县的特产,绘安省很多地方都产茶叶和药材。
这么一来,这个特色便称不上是特色了。
此时要是有网络,他还能靠着他自己的影响力开个直播给茶叶、药材卖卖货。
但这会儿没网络,而且七皇子已经在张罗着修路架桥挖河了,等这些基础设施修好,那这个县的茶叶、药材就可以运送出去了,完全不需要他的帮忙。
所以,这段时间他将自己所知的扶贫手段想了个遍,也没想出合适的。
至于最为常见的种植果树,这个被他pass掉了。
接下来饭都吃不饱了,还种什么果树啊。
不过,商树这个县,以及周边几个县城有大量的石灰岩,石灰岩可以烧制生石灰,生石灰可以用来做水泥,也可以用来做玻璃,好处多多。
但若是拿石灰岩做水泥,那程序要比草木灰做水泥复杂,现在已经有草木灰水泥了,没必要再动用石灰岩。
至于玻璃,他还没研究出来呢。
“没有头绪?”盛鸿听了黎荞此话,不由诧异:“一点儿头绪都没有吗?”
一向点子多的黎爱卿,要求主动掺和进来的黎爱卿竟是没有好办法?
有点不可思议啊!
黎荞一脸羞愧:“要不,在七皇子和六皇子的码头所属地种点板栗树?那边丘陵多,适合种板栗。”
板栗即是经济作物,也可以当做是粮食,而且,板栗树的亩产量虽然比不得红薯玉米这些高产作物,但比小麦要高。
综合算下来,种板栗比较划算。
“板栗?”盛鸿皱眉:“若是百姓种的板栗多了,那怎么处理?”
“全部由微臣买下。”
“嗯?你全部买下?”
“微臣打算开一家新铺子,专门做各种小零嘴,板栗可以做板栗饼,也可以做炒板栗,还可以做月饼,亦可以做菜,用途多样。”
“当然,板栗只是这新铺子中的零嘴之一,微臣还会做些其他零嘴,一并售卖。”
黎荞细细解释。
后世专门卖零食的品牌挺多的,而且还挺火的,像是八只小松鼠、良家小铺子之类的,他若是在这个时空开一间类似的店铺,只要口味不错,那生意肯定也不错。
不过,他这个零食铺子,目前只能收购商树县的板栗,对于提高商树县的经济,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吧。
犹豫几秒钟,他又道:“那边水多,可以种点莲藕,做藕粉。”
“藕粉?这是什么?”
盛鸿不由问道。
这个时空还没有藕粉,黎荞解释道:“微臣在过年时发现莲藕切片清洗后水有些浑浊,就跟红薯、土豆清洗后一样。于是微臣就想既然红薯、土豆可以做淀粉,那或许莲藕也可以。”
“于是微臣就照着同样的法子做了这藕粉出来,藕粉本身是淡红色,冲水之后变得粘稠,加入些蜂蜜坚果,滋味不错。”
“这样啊……”
盛鸿恍然:“那你送入宫中一些,让父皇尝个鲜。”
既然是甜的,他父皇或许喜欢。
“是。”黎荞应下,他苦笑道:“微臣才疏学浅,天赋全在吃食这一块,思索了这么久,最终还是回到吃食上了。”
因此,他一开始没好意思说。
“话不能这样说,黎爱卿,让百姓致富,自古便是大难题,河西府的奇迹不能再现很正常,奇迹哪能天天出现。”
“板栗也好,能充饥,也能换钱,就种板栗吧。还有那个藕粉,应该也不错,毕竟莲藕也是好东西。”
“你的零嘴铺子,朕很期待,要早点开张啊。”
盛鸿笑着道,语气中带着赞赏和鼓励。
搁从前,他哪能想到小小吃食能创造奇迹呢。
可不能小看了美食。
于是,黎荞今日这一趟入宫,可谓是收获满满,不仅又得了两万亩耕地,七皇子、六皇子的题目也暂时有了小小的解决之法。
等中午离开皇宫,他径直去了内城门口,让黎满回家取一些藕粉过来。
等藕粉送了过来,他又入宫,在求贤殿亲手冲了藕粉,得了盛鸿的赞许,他这才又出宫。
这一次,回到户部,他开始挑选耕地。
现在,他可挑选的耕地一共有八万亩,今日新得的两万亩耕地,还是放在暨北省。
像是黎刀家所在的尊花府,与盛京紧挨着,来回很方便。
还有更远一些的汤善府,汤善府也临海,而且海岸线比苍舟府要长。
现在这些地方都铺上了水泥,交通便利,都是好地方哇!
黎荞在两日之内被盛鸿赏了八万亩耕地,这事儿在朝堂之上掀起了巨浪。
夸张了,真的夸张了,黎荞一个臣子的待遇,竟是比得上皇子了。
这圣眷浓的,简直让人红了眼!
从前还能淡定以对的达官贵人,此时真有些坐不住,不仅各种拜帖、请帖如同雪花一般飞入黎府,一些媒婆也频频登门。
从前来提亲的勋贵人家,最高只能算是二流勋贵,身份最贵的也就是伯爵。
这些勋贵人家是真的看不上黎二山、黎瑜宁黎小兰这些小辈,这几个小辈虽然也读书识字,可到底是在村子里长大,与尊贵的伯爵府那是完全不搭嘎。
可此时,连侯府都来人了。
而早早与黎荞关系处的不错的人家,这会儿是笑得露牙花。
比如说范家。
范家五小姐范圆圆与黎二山来往的挺频繁,不过,范圆圆不好意思来黎府,都是跑去鸭货铺子找黎二山。
两家定亲之后,只在过年时来了黎府一趟。
现在,范不着带着范圆圆登门,他可是有正经理由的,他考察了平城那边的耕地灌溉情况之后,他立马在自家的耕地上原样模仿。
他是来给黎大人汇报自家在灌溉这块的成果的!
还有江懋。
小伙子的确生的唇红齿白,身子修长,若是搁黎荞上辈子,那妥妥是小鲜肉一枚,可以吸无数粉丝。
江懋年纪虽小,也是个书生,但心思挺活泛,并没有读成书呆子。
他爷爷让他登门拜访黎荞求黎荞指点他科举之道只能算是目的之一,他登黎家的门,另外一个目的是想与黎家结亲。
他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他想要重振江家,若是只靠着他的苦读,他爷爷便是他的前例。
他爷爷五十多岁了,才做到正四品的知府,只能治理一州之地。
这不行。
他等不及。
他想寻一个强大的靠山。
他也不怕被人说嘴,说是靠着妻家/夫郎家往上爬,说就说呗,反正是事实。
他不能因为旁人会嘲讽就放弃捷径,那多傻啊,在一县之地、一州之地耗去大半生,不值得。
他敬佩那些不借助外力坚守本心的人,但他自己是不会做这样的人的。
因此,在黎荞休沐这日,他在黎府待了大半日准备起身告辞时,望着黎荞沉静中带着一丝威严的眸子,他咽了咽口水,而后朝着黎荞作了一揖;“黎大人,学生有话想说。”
“但说无妨。”黎荞笑眯眯的抬了抬手,示意他不需要客气。
但江懋还是弯着身子,一脸恭敬的道:“听说黎大人在为您的外甥女、小侄女挑选夫婿,您觉得学生如何?”
这话一出,黎荞收了笑,神色有些玩味:“你这一整天都心神不宁的,原来是想自荐?”
见到江懋的第一眼起,他就发现被他大哥大嫂盛赞的这个年轻人有些神思不属。
结果竟是想当他的外甥女婿/侄女婿?
第206章 江懋不是良配,黎家零食铺开业 火爆
江懋心里头正忐忑着, 听黎荞直接点出了他今日的真实状态,他心中立马咯噔了一下。
他以为他掩饰的挺好,但黎大人竟是一眼就看穿了他?
他忙道:“的确如此。但学生是真心求娶, 还望大人给学生一个机会。”
“真心求娶?你都没见过我黎家的姑娘,你这真心是怎么来的?”
黎荞语气带上了一丝嘲讽。
这才第一次见面呢,怎么急成这样?
这是笃定他会相中他?
这种自傲自恋,很惹人讨厌啊。
年轻人沉不住气,把野心写在了脸上, 功利心太盛,若是搁在别处, 那他懒得计较。
但如今是冲着他黎家的小辈来的, 他语气不免有些刻薄。
江懋听了此话,心中一凛,白净的脸皮红了两分:“学生听过两位姑娘的贤名, 虽未谋面, 但倾慕已久。”
“贤名?我家的姑娘名声的确不错,你这说辞倒也合理。只是, 你不适合娶我黎家的姑娘。”
黎荞语气淡淡的道。
“这……求大人解惑。”
江懋一脸不解,心中七上八下。
他自是做好了被黎荞拒绝的准备,虽然有他爷爷这一层关系, 而且他本身也算是有能力, 但黎荞没答应他之前, 他肯定不能觉得此事万无一失。
黎荞是有可能拒绝他的,只是, 他没想到黎荞会拒绝的如此干脆。
“你之所以求亲, 是想借我之力少走弯路, 但男人嘛, 一旦将来得势,那八成会冷落糟糠妻。”
“我若是一直如现在这般得圣上垂爱,那你或许有所顾忌不敢嫌弃我黎家的姑娘。可若是我将来失势了呢?”
黎荞给的理由很直白。
“……大人!学生不是那种人,学生敢以江家今后的兴旺起誓,若是学生娶得黎家姑娘,那今生绝不会负她!”
江懋急急的道。
黎荞闻言轻轻呵了一声:“我相信你此时是真心起誓的,但你太年轻了,你不能为你一辈子作保。我不会拿我黎家姑娘一辈子的幸福去验证你这话的真实性。”
“以咱两家的关系而言,不应该有这些乱七八糟的牵扯。我与你祖父相交,从来都是只谈公事,不谈私事。”
江懋:“……”
他脸皮涨的通红,唇也紧紧抿起,臊得有些不知所措。
而黎荞将他这副模样瞧在眸中,片刻之后,黎荞抬手拍了下他的肩膀,语气温和了一些:“贤侄,我知你有大志向,现在圣上求贤若渴,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那必然会受到重用。”
“求亲之事不必再提,我就当你刚才没说过那话,今后你在科举上若是有不懂的,或者是在国子监被人欺负什么的,尽管来找我。”
“我得你爷爷恩惠,而且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于公于私我都该照拂你。”
他还是给瑜宁、小兰寻两个忠厚老实没什么大抱负的男人吧。
江懋这种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他不放心。
而江懋听得此话,脸皮上闪过羞愧,他的确目的不纯,但黎大人今后还是愿意照拂他,黎大人的心胸,令他钦佩。
只是,他也是真心想求娶黎家姑娘的。
他长到这个年纪,对小姑娘、小哥儿一直没什么兴趣,在他老家,多少小姑娘、小哥儿想对他投怀送抱,但他通通拒了。
他是真没兴趣。
他想重振江家。
他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小姑娘、小哥儿有什么好的,只会影响他忙正事好嘛。
不过,看着黎荞温和的神色,他咬了咬牙,腰弯的更低了。
“大人教诲,学生永记于心。学生年轻,您不信学生的誓言情有可原,那能否给学生一个机会呢?”
“你还不死心?”黎荞有些诧异。
“不是不死心,是得您这番谆谆教导之后,求娶的心更坚定了。有您这样的长辈在,若是能娶得黎家姑娘,那学生真是三生有幸。”
黎大人不仅自身能力强,对小辈也关爱有加,这样的长辈,可太招人稀罕了。
“……黎满,送客。”
黎荞无语。
“学生下次再来拜访。”
江懋立马道。
“那你得有正事。”黎荞强调道。
“这是自然,您公务繁忙,若无正经事,学生怎敢相扰。”
江懋连连点头。
既然黎大人不信任他,那他肯定要多在黎大人跟前刷刷存在感,好让黎大人了解他的品行。
江懋离去之后,黎荞出了书房,前往正房。
正房那边,陶竹正在收被褥,今日是晴天,阳光挺好,陶竹便将被褥抱了出来搭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晾晒。
虽然说家中有下人,但这种事一向都是他亲自动手的,他和黎荞的被褥,他不喜欢下人触碰。
黎荞见晾衣绳上还余下两床被褥,走上前去叠在一起,然后扛在肩膀上进了屋子。
陶竹正将收回来的被褥铺在炕上,扭头见他进来了,便道:“江家那小子走了?”
“走了。”黎荞来到炕前,将肩膀上的被褥放下,然后一把抓住了陶竹的肩膀:“竹哥儿,你知道这小子想做什么吗?”
“什么?”
陶竹停了手中的动作,在炕边坐好,好奇的看着黎荞。
“他想娶瑜宁或小兰!”
“啊???”
陶竹水眸睁大了几分,但盯着他的脸色看了几秒,然后才道:“大哥大嫂都相中了他,但你这个表情并不是喜悦。怎么了?”
“他目的性太强,他想当凤凰男,但凤凰男酿成的悲剧太多了,我不是在地图炮谁,但我的确不想赌上瑜宁小兰的一生。”
知道陶竹不理解凤凰男的意思,他便细细解释了一番。
陶竹听罢,立马摇头:“那他的确不是良配。不仅将来有可能辜负咱家姑娘,还有平日里的忽视,他若是一心忙政务,那哪有时间去陪咱家的姑娘?”
“咱家的姑娘嫁人之后可不能守活寡。”
黎荞读书时,陪他的时间大大减少。
黎荞科考时,他更是一连三日都见不着人。
那种独守空房被思念折磨的连骨头都空空的感觉,谁尝谁知道。
他家的姑娘,没必要受这个罪。
“你说的是。”
黎荞听了这话,神色严肃了几分。
他刚才只想到凤凰男发达之后会抛妻弃子,根本没想到这一层!
“还是你考虑的周全。”他大手由陶竹的肩膀转移到了陶竹的脸庞上,他的竹哥儿总是能看到他想不到的角度。
心思真细腻!
亲了陶竹一下,他这才道:“那待会儿我去找大哥大嫂,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到别的青年才俊身上。”
他这话音落,陶竹还没来得及应声,外面便传来了黎粮的大嗓门:“小荞,小荞——”
“……大哥大嫂是一刻都等不及啊。”
黎荞无奈。
今日江懋登门,黎粮和王桂花都见了他,中午还一起吃了饭,午饭后江懋随他去了书房,黎粮和王桂花忙活其他事了。
现在知道江懋走了,黎粮迫不及待的就寻来了。
但他这位大哥要失望了。
果然,等听完他的话之后,黎粮可惜的直跺脚,多好一娃啊,但心思咋那么复杂呢!
老老实实考科举不就完了嘛,整一些有的没的,反而惹了他和小荞的厌弃。
唉!
黎粮闷闷不乐的离去,黎荞便和陶竹回了房间继续铺炕。
虽然今天是晴天,但气温依旧有些低,这都要农历三月了,棉袄棉被火炕暖房,还是缺一不可。
这天气的确反常。
将炕铺好,陶竹拉着黎荞坐到他书桌前说起了正事。
黎荞要开零食铺子,店铺他已经选好了,伙计他也招好了,具体出售哪几种零食,他也敲定的差不多了。
现在就是让黎荞过目一下,若是黎荞没意见,那他就让伙计动手了。
两个人如同往常那般挤在一张椅子上,黎荞一手圈着陶竹的腰,一手接过陶竹递给他的纸张,慢悠悠的念了起来。
“嗯……板栗仁,什锦脆片,琥珀核桃仁,坚果藕粉,麻辣/五香豆干,猪肉脯,红枣夹核桃,玉米脆片,麻辣面筋,辣条,小米锅巴,虎皮凤爪,麻辣海带丝,蜜烤小鸡腿。”
“不错,都是一些常见的又很美味的吃食。”
黎荞说罢,笑眯眯的亲了亲陶竹的脸颊:“辛苦竹哥儿了,就照着这些做吧。”
“行。”陶竹接过黎荞手中的纸张,修长的手指在辣条两字上点了点:“这个一定会很火的。”
这是黎荞想出来的新吃食,原料很简单,特别好做,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
府内的人尝了一下,只有个别吃不了辣的表示接受不了,余下的人都是夸了又夸。
这个辣条分两个口味,一个是麻辣,一个是甜辣。
他更偏爱甜辣,但麻辣的滋味也好。
黎荞笑眯眯的点头:“我也觉得会卖的不错。”
辣条嘛,都知道是垃圾食品,但爱吃者众多。
辣条和豆干是他零食铺子里最平价的零食,面向的不仅仅是富人,还有普通百姓。
若是富人不喜欢,那没关系。
普通百姓应会喜欢。
黎荞和陶竹想的不错,农历三月上旬,黎家零食铺开业,开业第一日,生意爆满。
陶竹雇了一百个伙计,提前两日备的货,一日之内全卖完了。
特别是辣条,他们夫夫在黎家其他铺子给新店打广告时特意表明了,辣条便宜,还可试吃。
因此,新店开业这日,不仅黎家铺子里那些家境不错的常客去了,一些普通百姓也去了。
普通百姓试吃了辣条之后,甚是喜欢,少的买二两,多的买一斤,就这么半斤、一斤的买下去,不到两个时辰就将一千斤辣条买完了。
至于其他的零食,像是藕粉,虽然贵,但卖的也挺快。
藕粉是纯藕粉,十多斤莲藕才能做一斤藕粉,再加上又往里面添加了坚果,因此一斤藕粉售价十两银子。
黎荞和陶竹觉得这个价格很良心。
莲藕来之不易,需要派人去池塘里挖,而且在盛京这边,挖莲藕的最佳季节是在冬季,这会儿都春天了,莲藕所剩不多。
把莲藕挖出来之后,还得辛辛苦苦做成藕粉,中间耗费如此多的时间,这全是成本啊。
成本如此昂贵,那售价就不能低。
而且,藕粉本就是要争富人的银子,若是定价太低,那黎荞何必折腾?
况且,连太上皇都夸藕粉不错呢。
所以综合下来,黎荞和陶竹觉得这个定价很合适。
口袋里有银子的富人也觉得这个价格不贵,一些人接受不了藕粉,但也有人很爱藕粉,很爱藕粉的这部分人舍得掏钱买,于是第一日的一百斤藕粉很轻松就卖完了。
黎家零食铺第一日就打出了名气。
这些零食不仅味道好,还新奇,想不火爆都难。
不仅普通百姓催着掌柜快些备货,达官贵人富人也催着掌柜快点备货。
原本对黎荞不满的六皇子瞧着零食铺子的火爆,也闭上了嘴巴。
黎荞拿着霄州府和商树县的资料琢磨如此久,结果只想出了种板栗和藕粉的法子,六皇子其实很不满意。
他对黎荞的期望很高,因为黎荞是主动要掺和到第二道题目当中的。
黎荞主动了,那黎荞即便嘴巴上说着谦辞,心中也肯定早就有成片成片的竹子了。
可谁知道黎荞没有。
黎荞只拿出了两样吃食。
若是跟粉条那种能让一府之人都致富的吃食,那他自然没意见。
但黎荞拿出来的是板栗和藕粉。
和粉条完全没法比嘛!
他可太失望了。
但如今藕粉卖的挺快,板栗仁卖的也挺快,这说明种板栗和种莲藕是有一些搞头的。
虽然这两个法子收效甚微,但总比没有强吧。
而四皇子、大皇子、二皇子看黎荞给七皇子六皇子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法子,纷纷找上黎荞,让黎荞给他们也出出主意。
黎荞可不能厚此薄彼。
大皇子、四皇子的码头都在暨北省,黎荞给出了他的想法:养殖。
养猪、养鸡鸭都行,但每家每户也不要养太多,免得遭了病。
这两地百姓养的家畜,他全收了。
暨北省距离盛京近,运输方便,百姓养的家畜运送到盛京不需要花费太多成本。
等将来大运河开通,那成本就更低。
而黎家零食铺子做肉食需要用到家畜,以黎家零食铺的火爆而言,足以消耗这两地百姓养的家畜。
至于二皇子的码头,此时黎荞的头绪比较多。
第207章 二皇子的码头彭县 黎荞要去开铺子
二皇子的码头在绘安省与江舒省的交界处, 名叫彭县,是一个平原小县城。
这个小县城四季分明,雨水充足, 没山,有水,耕地多,百姓以种地为生。
农作物的话,以水稻为主, 一年可以一到两熟。
再加上有水可以捕鱼,因此, 这里百姓的日子还算不错。
更重要的一点儿是, 如今距离大运河开修已经过去三年了,而彭县所在的这段运河,属于一个春秋时便存在的古老运河。
工部只需要派人将这个古运河疏通一下, 再引水过来, 那这段运河就能投入使用了,工程量要比其他河段小不少。
按照估计, 今年夏彭县所在的这段运河就能开通,这段运河连接着江舒省好几个府,等开通之后, 其他几个府的人甭管是游玩还是运货, 都会经过彭县。
因此, 黎荞的想法是真的有很多。
之前他把大半注意力放到了盛京,盛鸿赏他的耕地也放在暨北省, 他想要确保盛京的局势稳定。
他忽视了南方。
这实属不该。
若北方真的缺粮了, 那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南方。
就算是南方气温也降低许多, 那最起码能保证粮食一年一熟。
而彭县不仅适合种植水稻, 还适合种芋头山药,芋头山药可以当蔬菜,也可以当粮食,还可以做零食。
以后南方温度降低,南方百姓肯定也需要棉花,他还想让当地百姓种棉花。
不过,他已经在自己铺子里贴出了要收购棉花的告示,他若是在彭县让农人种棉花,那这行为有点奇怪。
至少,在此时看来,南方不需要棉花。
因此,斟酌了一下,黎荞给二皇子的建议是让彭县的农人多种植山药和芋头。
甭管种多少,他全部要了。
山药可以制作零食山药片,味道挺不错。
芋头可以制作芋泥,此地没有紫薯,但可以拿红薯代替,这样做出来的芋泥依旧美味。
而且,黎家零食铺子很受欢迎的什锦脆片,需要用到山药和芋头。
他家的什锦脆片是拿土豆、红薯、山药、芋头这四种淀粉较多的吃食做的,滋味不说有多好吧,但就是带魔力一般,一根接着一根,让人停不下来。
但这个季节,这四种食物都所剩不多,也就土豆多一些,因为炸鸡铺子出售薯条,而且盛鸿还有土豆粉铺子。
但红薯和山药芋头是真的快没了,他满盛京扒拉了一遍,这才做了几百斤什锦脆片。
卖完就没了,再想吃到,那得等这四样庄稼成熟。
不过,零食铺子那几百斤什锦脆片已经在盛京打出了名气,尝过的都夸好,酥酥脆脆的,味道咸淡适宜,让人吃了还想再吃。
但偏偏黎家零食铺子没了。
这可真是让人牵肠挂肚,辛知来黎家找黎瑜安时,转达了他家人对什锦脆片的想念。
黎二山回家之后,也问黎荞能不能拿其他吃食代替再做一些什锦脆片出来,范圆圆爱吃。
二皇子也吃过什锦脆片,他也挺喜欢,因此,听了黎荞给的种植芋头、山药的建议之后,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种这两样庄稼好,百姓们绝对能挣到银子。
除此之外,黎荞还打算在彭县开一家小吃铺子。
之前曾有一位举子在会试中向盛鸿提议,让南北两地的小吃互相流通,这么一来,南北双方的百姓都能吃上以前没见识过的小吃,当地的官府也能靠着这种手段赚钱。
盛鸿觉得这法子甚妙,但是,各地官府的地方官因为才能有大小,所以在执行力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像是彭县,盛鸿没修大运河时,这个小县城平平无奇,并不引人注意。
当地知县是南方人,也就考进士时去了趟北方,让他做一些北方的小吃来盈利,这有些为难他了。
而且,彭县知县也无大的野心,治下百姓吃得饱饭,不闹事,那他这个知县就是合格的。
彭县知县对做小生意无兴趣,黎荞便打算将这门生意揽过去,他手里有太多小吃了,随随便便拎过去几样,那就能挣不少钱。
比如说鸡蛋灌饼、煎饼果子、肉夹馍、烤冷面等,虽然那边的主食是米饭,但南方也有人喜欢面食的,这几种属于大众小吃,就算彭城本地的百姓不喜欢,那么等彭县这段运河开通之后,外地人过来,肯定会有人喜欢吃这几种小吃。
除了面食小吃,他还能拿大米、糯米做小吃。
像是甑糕,雪媚娘,肠粉,这都可以做。
他在彭县开店,肯定要使用彭县的大米、糯米这些食材,还得雇佣当地人做伙计。
对当地的经济,也算是一种小小的带动吧。
他之所以要在那边开店,是想要让自己的人手过去探一探那边的情况。
他在那边存点人手,存点银两,存点粮食,若哪天真出现什么天灾人祸而当地官府不作为,那他能救一人是一人。
对于黎荞要去彭县开小吃铺子的决定,二皇子很欢迎。
现在黎荞是出于谨慎,怕自家的招牌吃食秘方泄露,所以只敢派人过去先做一些小吃。
等黎荞熟悉了那边的情况,说不定就会把黎家鸭货、点心、火锅、零食等铺子开过去。
若真把这几个支柱铺子放在彭县,那能带动多少就业啊!
嘿,之前没琢磨过这个问题,现在想一想,把一些有名的铺子开在彭县,那也能拉动当地的经济啊!
到时候彭县说不定就跟平城一般,嗖的一下子短短几年就全县百姓都致富。
虽然说他对皇位不感兴趣。
但大盛的百姓致富,这是好事,是他非常支持的大好事。
二皇子很开心,特意向黎荞保证,他会让他的人手过去协助黎荞,确保黎荞的铺子能安安稳稳的在彭县开起来。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黎荞只是三品官而已,到了彭县,不如他这个二皇子好使。
他的人会为黎家铺子扫平一切障碍!
二皇子这般配合,黎荞也挺高兴,他原打算雇佣皇家物流的退伍精兵前去当保镖。
既然二皇子会派人手过去,那他少雇佣几个保镖吧。
时间不等人,黎荞和二皇子商定之后,立马就让黎菽黎大山黎二山赵深几个人询问自家铺子里的伙计,看谁愿意背井离乡,远赴彭县。
若是去了彭县,那福利是极好的,不仅工钱高,到了一定时间,他还会去官府销了这些人的身契,让这些人恢复自由身。
当然,除了铺子里的伙计之外,他还得派一个亲信过去。
他询问满招损、谦受益、学而不厌以及出差在外的不矜不伐十二人,问他们何人愿意前去彭县出差。
这十二人是盛鸿赏给他的,身份能镇得住场子,而且身手、头脑都不错,挺得他信任。
至少到现在为止,他没发现这十二人有悄悄和盛鸿或是旁人来往的行径。
自打盛鸿将这十二人给了他,这十二人一直对他忠心耿耿。
既如此,那他可以委以重任。
第这天晚上,黎菽黎大山黎二山赵深黎小山几个人回了家,向黎荞反馈目前的报名情况。
饭桌上,这几人问起了同一个问题:“小叔,大家伙儿很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销了身契之后,与咱黎府的联系是不是就弱了啊?今后你还会庇佑他们吗?”
“嗯?”黎荞闻言诧异:“就算是销了身契,那也是咱黎家的伙计,身在黎家铺子,我自然会庇佑他们。”
“那就好。”
黎大山立马笑了起来:“竹叔招聘的外人伙计,一直接触不到咱家的核心秘方,做的都是旁的活计,因此咱家的伙计担心销了身契之后,也会被咱们当外人。”
和被黎荞当外人相比,那还不如当黎府的下人呢。
黎府下人多好啊,只要干活勤快,那一辈子都无忧了。
除了会影响子女,并无任何不妥。
“这怎么会?若真在彭县将咱家的铺子经营的红红火火,那就是给咱立功了,我肯定会善待咱们家的功臣。”
“你们几个明日就告诉他们,若是在彭县将咱家的招牌打出去了,那不仅工钱高,我还额外给他们奖金,哪怕他们将来老了,病了,干不动活了,那这个奖金也会一直有,我会将这个奖金发到他们去世。”
“我给他们一个终身保障。”
“至于奖金有多少,这得看他们的表现,但每个月最低也有五百文。”
黎荞慢悠悠的,将他构思了一段时间但一直没有施行的想法说了出来。
这里没有养老保险的概念,若他真这样搞了,会不会惹众怒?
别人会不会觉得他圣父到奇葩?
他有必要这样搞吗?
他自家的伙计工资不错,年底还有红包,而且平日里也吃好喝好,只要不大手大脚,那都能攒下不少银子。
在这种情况下,他有必要推出养老金这一政策吗?
不过,既然现在自家的伙计有忧虑,那他就先在这批前往彭县的人身上试验一下。
他这个提议,相当新奇,以至于满饭桌的人都看了过来。
“一直给奖金?”黎粮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那得给多少钱啊?”
“都跑去彭县当家做主了,说句不好听的,但凡对你的忠心不够,那手里能攒不少银子。”王桂花也道。
这夫妇俩半辈子吃了不少苦,见识过人性的恶,对自家东西珍视的很,因此,这会儿很是心疼银子。
不干活也能白白领钱?
白日做梦才有的好事啊!
黎菽向来是无条件支持黎荞的,虽然她也觉得她这小弟太大方了,但她没有开口。
小辈们倒是还好,虽然惊讶,但黎荞一向大方惯了,他们也看习惯了。
黎大山算了一下,然后道:“爹,娘,去彭县的人手,顶多也只有二十人。每个人每个月五百文钱,那二十人一个月就是十两银子。”
“就算是翻了倍,那才二十两。”
“若真在彭县整出不小的摊子,那给这些银子也不算啥。”
“没错,大哥大嫂,若真给咱家立了功,那咱们肯定得厚待他们。”
“其他伙计看了,肯定会更加卖力的干活。”
黎荞笑眯眯的开了口。
他说着环视饭桌上的自家人,然后又道:“还有,咱们黎家的家业,是靠大家伙儿一起勤快才置办下来的,从今往后,咱家凡是干了活的人,我每个月也发奖金。”
“大家都是黎家的功臣,值得拿这份奖金。”
在座的黎家人,不仅是他的家人,也是他的员工,这份养老金,这些人也得有。
他这话实在是突然,满桌子的人都惊了:“啊?”
“哈?”
“嗯……”
王桂花立马放下了手里的筷子,一脸严肃的强调道:“黎荞,我和你大哥是心疼银子,不是问你要银子,在座的咱自家人,谁不是已经攒了好几万两银子了?”
“大家不缺钱,你不用给。”
“就是,就算将来老了,干不动活了,那手里也有银子。”黎菽也道。
“我不多给,目前也是每个人五百文。”黎荞道。
“谁都不缺这五百文,你不用给。”黎粮也道。
至于小辈,也是纷纷摇头。
黎荞对他们的大方,整个大盛除了盛家,根本没有第三户人家。
现在他们个个都腰缠万贯,他们才不要这个奖金,他们又不缺。
众人强烈反对,前所未有的反对,于是,十年来,黎荞第一次没能把想给的银子给出去。
不过,被他这个提议一打岔,黎粮王桂花也没心思计较那点奖金了。
罢了,世人都知黎荞大方,他们不做这个恶人。
黎荞这个终身奖金的措施,在黎家铺子里引起巨大关注,一些原本不想南下的人,这会儿也有些心动了。
恢复平民身份之后,他们的子女就能科考了,而且,还能领这个每月最少五百文的奖金领到死,这多好的事儿啊。
他们工钱虽不错,黎大人也包吃包住,但谁会嫌自己银子多?
他们当中不少人是有家人的,而且,即便一部分人和家里断了联系,但他们本人今后肯定是要成亲的,成亲之后育有子女,那花费说不定就多了。
原本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想要报名,黎荞的新政策一出,有三分之二的人要报名,想要前去彭县挣一个新人生。
黎荞筛选了一番,最终挑出了十八人,再加上黎损和黎受两人,这二十人小队,在农历三月底,和二皇子的人以及二十名皇家物流的人一道启程前往彭县。
进入四月,天气终于热了起来。
也终于落了自去年那场秋雪之后的第一场雨。
这雨不大,淅淅沥沥下了一日,勉强将庄稼浇灌透彻。
自过年开始就忙于灌溉的农人,终于能歇一口气了。
这几个月来,盛京的农人一边挖河一边利用现有的设施浇灌庄稼,忙的脚不沾地,但即便如此,今年小麦、土豆减产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只靠着人力,是无法给庄稼浇足够的水的。
盛鸿脸色不太好,天气热了,但暖不了他的身子。
他忘不了那个噩梦。
怎么形势和梦里一直相似啊?
这换谁心里不发毛?
而且,将今年的形势和黎爱卿的行为结合一下,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啊……
第208章 盛鸿试探,害怕 又赏给黎荞十万亩田地
这日, 天气炎热,麦收在即,盛鸿出宫前去盛京城外的麦田实地考察今年的小麦收成。
随行的除了黎荞, 便是钱三以及三十来个近卫队的侍卫。
一行人很是低调,盛鸿穿着棉布长衫,带着十多文一顶的草帽,手里还抓着把大蒲扇,要不是那一身难以忽视的贵气, 远远看去,跟个富农似的。
黎荞也很低调, 穿了一身棉布短打, 脚蹬陶竹前两年给他做的千层底布鞋,也是头顶草帽,手拿蒲扇, 看上去像是朴实的乡下小伙儿。
钱三和侍卫们的装扮跟他们两人差不多, 一帮人出城之后沿着水泥路,顺着已经变成黄色的麦秸, 看中哪块麦地便去哪块麦地。
进入夏天之后,太阳的威力显了出来,但好在水泥路平稳, 因此坐在马车内并不难熬。
盛鸿时不时的从马车上下来走入麦地中, 近距离查看麦穗的情况。
这些麦穗在灌浆时期缺了水, 麦粒有些干瘪,不是很饱满。
这么一来, 今年盛京地区的小麦亩产量肯定会下降。
这个时空没有化肥, 种子也不是很优良, 小麦的亩产量一般在三百到五百斤。今年小麦减产, 那亩产量只有二百到三百斤了。
而且,这还是特等田、一等田的亩产量。
像是中等田和下等田,那亩产量会更低。
盛鸿一连查看了好几块麦地,每一块麦地的麦粒都是干瘪的,于是他脸色越来越不好。
随行的人自然是缩着脖子,尽可能的降低存在感。
当又查看了一块麦粒干瘪的麦地之后,盛鸿站在麦地中,放开手中的麦穗,扭头看向了黎荞。
“黎爱卿,去你庄子上看看。”
黎荞闻言抬头看了看头顶刺目的太阳,带着几分犹豫的提醒道:“圣上,中午了,该用膳了。”
“朕不饿,你饿了?”盛鸿说着随手在麦穗上抚了一下,麦穗尖尖的麦芒扎在他掌心,轻微的刺疼让他脸色更难看了几分。
黎荞看着他即便带着草帽也被晒的有些红的脸庞,忙道:“三年前您在过年时赏了微臣一个庄子,那庄子距离此地只有十里地,种的全是麦子。”
“咱过去瞧瞧?”
这个庄子是他第一次在过年期间加班替盛鸿处理各种奏折,也就是三皇子完蛋的前一年,盛鸿赏给他的加班费。
虽然不大,但全都是一等田。
盛鸿闻言,嗯了一声,沉着脸走出麦地上了马车。
黎荞忙跟上去,在他的指引中,一行人很快来到了这个庄子。
这个庄子外围围着一圈栅栏,庄子门口盖着二十多间茅草屋,此时,个别茅草屋上空飘着炊烟,这是庄子里的佃户在做午饭。
黎粮今日恰好来了这个庄子。
麦收在即,黎粮和王桂花两人忙的脚不沾地,带着黎薯一等薯字辈的人在黎荞的千亩田产之间跑来跑去。
今日黎粮来了这个庄子,还带来了一批麦镰以及黎荞制作的方便把麦子装袋的小工具。
一般情况下,把麦子装袋需要两个人,一个人撑着袋子,一个人往袋子里装麦子。
黎荞制作的这个小工具是一个三角柱形铁架子,将麻袋固定到铁架子内,那么只靠着一人就能将麦子装到麻袋内。
这样就能节省出一个劳动力。
这个时空没有机械,黎荞实在是想不出更多方便农人麦收的工具,这个装小麦的铁架子他还是上辈子看基地里的人用过,这才知道的。
盛鸿黎荞一行人进入庄子时,黎粮正在一个长着大槐树的茅草屋前给佃户展示如何使用那个铁架子,冷不丁的瞧见庄子门口的黎荞,他吓了一跳。
小荞咋这个时候来麦地了?
等得知是盛鸿这位天子亲临,他吓的腿软,扑通就跪下了。
一帮佃户还有薯字辈的几人也吓的直接跪了下去。
“都起来,朕今日只是想瞧一瞧黎爱卿种的麦子,莫慌。”盛鸿笑呵呵的,再无之前的阴沉,抬手示意黎粮等人起身。
他给普通百姓的印象就如他此时的温和、仁慈一般,因此,黎粮一帮人胆子大了起来,被吓软的双腿也恢复了力气,用手撑着地面站起身来。
黎荞在一旁瞧着,心中不由感叹,盛鸿明明心情糟糕透了,但对着底层的农人,依旧能露出笑脸。
这份自控力,实在是难得。
“黎家大哥,这庄子上的麦子今年的收成怎么样?会不会歉收?”
盛鸿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麦子,问黎粮道。
这一句黎家大哥,惊的黎粮浑身哆嗦,腿一软差点儿又直接跪了。
但很快巨大的喜悦笼罩了他。
嘿,圣上有此称呼,完全是看在小荞的面子上啊!
他挺直了腰杆,一脸骄傲的大声道:“回圣上的话,今年麦子长的极好,没有歉收!”
“您可以去瞧瞧,每一粒麦子都很饱满,用指甲掐开,里面白白的全是面粉!”
他家的庄子又不缺水,今年麦子长的可好了。
“是嘛?”盛鸿听了,来了兴致,朝着不远处的麦地走去:“那朕得好好看看。”
“您这边请,这边。”黎粮忙引路,兴奋的不仅一张脸通红,抬步时还左脚绊着了右脚,直接来了个平地摔。
黎荞忙上前扶他起来,他嘿嘿笑着,丝毫不在意。
他是太高兴了!
这不能怪他,被圣上称一句黎家大哥,换谁都得摔!
盛鸿见状,不由失笑,他背着手,慢悠悠来到了麦子跟前。
抓住一个麦穗,弯腰,双手从麦穗上搓下来几个麦粒,剥掉麦粒外面的麦壳,鼓鼓的麦粒出现在他掌心。
和今天上午看到的干瘪麦粒相比,此时他掌心的这几粒鼓鼓的麦子是那么令人欣喜!
他扭头看向了黎荞:“黎爱卿,你这麦子是怎么种出来的?”
“回圣上的话,微臣跟往年一样施肥,浇水,并无其他手段。唯一比别人强的,应是今年浇灌了足够的水。”
“微臣让人在庄子上打了不少水井,算下来平均五亩地就有一口水井,而且微臣还让人挖了沟渠,引了河水过来。双管齐下,这才保住了今年的收成。”
黎荞不慌不忙的道。
“那你还挺有先见之明。”
盛鸿眉梢微挑。
“因为微臣生在乡下长在乡下,知道庄稼离不了灌溉,于是在微臣有了能力之后,便想尽办法在确保收成的同时让家里人少受累。”
黎荞还是不慌不忙。
自打他买了田地之后,他便是这个思路。
灌溉太重要又太累人,必须得想办法让人轻松一些。
盛鸿得了黎荞此话,想起平城如今龙骨水车盛行的现状,他微微一笑,道:“也是。黎爱卿十年如一日,甭管是身处山野还是朝堂,视线始终都放在农人身上。你这庄子麦子长的好,是你应得的。”
“若是有能力的地主人人都如你这般,那该多好。”
“你为天下地主做出了表率,当赏,朕再赏你两万亩田地,你看着挑吧。”
“啊……”
黎荞震惊,还赏?
“小黎大人,快谢恩呀。”
一旁的钱三看黎荞被镇住,忙出言提醒。
“这……圣上,微臣……”
“朕既然赏了你,那你就安心拿着。”
盛鸿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而后抬步朝着庄子门口走去:“时候不早了,朕不能耽搁黎家大哥这些勤快的农人吃午饭,回宫。”
黎荞:“……”
黎粮也愣住。
原来圣上赏赐小荞田地时这么随便吗?
张口就赏?
他家小荞也太得圣心了吧!
狂喜笼罩了他。
两万亩!
又是六十万两银子哇!
“小荞,快谢恩啊。”他也小声的催促黎荞。
黎荞长长呼了口气,罢了,既然盛鸿要赏,那他就接着。
盛鸿刚才看他的眼神似乎有那么一丝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但又不含什么恶意。
既然不含恶意,那他就接着。
只能说圣上心,海底针呐。
他对着盛鸿的背影跪了下去:“微臣谢主隆恩。”
说罢,麻溜起身,交代了黎粮几句,然后快步跟了上去。
等坐上回城的马车,盛鸿掀起马车的车帘子,透过窗户看道路两边的景色。
道路两边都是农田,田地里种着的要么是小麦,要么是玉米红薯,小麦的黄色和玉米红薯的绿色交织,这自然的原色甚是赏心悦目。
马车疾行带起了小风,有些热的微风从窗户钻入着马车内,驱散车内的闷和燥。
盛鸿的脸色比来时好了一些。
他摘下头顶的草帽,抬眼看向马车门口坐着的黎荞:“黎爱卿,你说这天儿,是不是还会旱下去?”
距离上一场雨,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
此时田地里的庄稼又缺水了。
“回圣上的话,马上要割小麦了,此时不下雨才是好事。就是苦了农人,毕竟其他庄稼需要水。”
黎荞也摘下了草帽,如此答道。
“照你这么说,接下来还会干旱?”盛鸿眉心皱出了一个川字,不由抓紧了手中的草帽。
“微臣不懂气象,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持续干旱。”
黎荞说着脸上显出羞愧之色。
他是真不懂气象。
盛鸿不由叹了口气:“你说万一真的持续干旱下去,那可怎么办?”
看黎爱卿从去年冬天到今年的种种行径,他总觉得不妙……
黎爱卿虽然一向重民,也怀有世间罕见的仁心,但掰着手指数一数黎爱卿在这大半年里都干了啥,他心里控制不住的多想。
建善堂。
建专门教授医学的学馆。
在黎爱卿的影响下,辛家、范家都在自家田地里大兴水利。
主动掺和到他的第二道题目当中,主动!并且给他几个儿子的建议也是大兴水利,制造水车,确保灌溉,好让庄稼增产。
建立善堂学馆,注重教授手艺,培养大量木匠。
以个人名义收购大批棉花。
允许他把灰泥的做法教给各地知府。
给他那二儿子的建议是多种山药芋头,另外还要种板栗,这些其实都可以当做主食。
还派人去彭县这个南方小县城开铺子。
这些行径,单看似乎没什么,很符合他这位黎爱卿心怀天下、慷慨无私的性子。
但结合他的噩梦,他心里毛毛的。
因此,他此时这状似无意的话语,其实是试探。
虽然黎荞的第六感一直很准,但盛鸿对他没展露出恶意,他还真不知道盛鸿此时在试探他。
他一向谨慎惯了,但此时是暗示盛鸿的好时机。
因此,略一思量,他还是道:“应该不至于一直干旱下去,天无绝人之路。但旱灾古来有之,从夏商周算起,光是记在史书上的旱灾便有上千起,其中最为严重的长达七年之久。大盛开国以来,也是年年有大小不一的旱灾。”
“旱灾难以消灭,但微臣觉得,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那肯定能减少旱灾对百姓的影响。”
他结合史书,盛鸿应不会怀疑什么吧。
盛鸿的确没怀疑什么,盛鸿将这一番话听入耳中,大夏天的,立马遍体生寒。
黎爱卿这段话的重点是抗旱。
抗旱!
结合他的噩梦,说明接下来还是有旱灾!
他登时愁眉苦脸,将手中的草帽揉来捏去:“这话说的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大。”
“肯定是困难重重的,但微臣觉得即便困难,那也得去做,旱灾不可能消失,朝廷打的井,挖的河,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微臣虽然能力有限,但好在家中有点银钱,微臣会尽力让自家的佃户、长工少受灌溉之苦。”
黎荞说着,脸上露出不好意思之色:“圣上,今后微臣要是引河水流入自家的农田,那必定要挖沟挖河,届时需要当地地方官的配合。”
“微臣怕是要时常因为此事扰您了。”
这种大工程,他肯定要知会盛鸿一声的。
盛鸿:“……”
他这身子,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是寒了又寒啊。
黎爱卿要搞大阵仗,他害怕。
又叹了口气,他道:“黎爱卿,既然你要自掏腰包挖河,那朕少不得又要赏你田地了。”
“朕再给你八万亩田地,给你凑个整数。在你自家的田地里,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别说是挖河了,就是挖个湖出来,那也无妨。”
这话来的实在是突然,黎荞脸上的不好意思凝固了:“……啊?”
直接赏赐八万亩?!
加上刚才的,那就是十万亩了。
盛鸿也没疯啊,赏他这么多田地干啥?
盯着盛鸿的脸色打量了两眼,他捂着心口,一脸的惶恐:“圣上,微臣害怕。”
“你要自掏腰包挖河,那朕也不好意思白占你便宜,毕竟河水又不只流经你家的田地,其他百姓也能受益。”
况且,以黎爱卿的仁心,若真遭了灾,那黎爱卿必定会开仓放粮。
他这田地说是赏给了黎爱卿,但必要时候,咳,这田地里打的粮食,是要给百姓的。
他目的其实不是很纯……
*
作者有话要说:
第209章 明总督回京 二十万亩耕地惹人眼红
盛鸿坚持要赏, 黎荞自然是却之不恭。
因为要在彭县开铺子,这几日黎荞和陶竹商量着要在那边买些田地。
那边种的大米、糯米、芋泥之类的农作物,他们家全都用得上, 甭管是用在铺子里还是自家人食用,都比买的要省钱。
结果,两个人还没决定好具体买在哪里,盛鸿就赏下来如此多的田地。
又省钱了。
这次的十万亩田地,少说一半都得放在彭县附近。
黎荞下班回到家, 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陶竹,陶竹高兴极了, 这十万亩耕地价值三百万两银子呀!
既然圣上是看在他家要挖河挖沟渠的份上才赏下这么多田地, 那他们家一定将此事办好,好让沿河的百姓在灌溉时都能方便一些。
黎粮天黑时才回家,得知此消息, 他高兴的双腿发软差点儿又跪下。
乖乖诶!
娘嘞!
幸福得要晕过去了!
他恨不能学黎小睿走路, 用蹦蹦跳跳来宣泄心中的喜悦。
王桂花也挺高兴。
听说黎荞要把这十万亩耕地放在南方一部分,她很是赞同, 就是家里的人太少了。
不能亲自去监督,愁人。
黎荞陶竹对着大盛地图看了两日,最终敲定了自家的田地, 这新得的十万亩田地, 一分为二, 其中五万亩全都放在彭县。
江南富庶,贵人、富人多如牛毛, 特别是苏杭这些地方, 属于朝廷的荒地早就被瓜分完毕了, 黎荞想挑选大片的土地, 只能去周边的县城。
恰好彭县在江舒省的边界,从前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县城,因此,彭县还有不少属于朝廷的荒地。
黎荞将五万亩耕地放在了彭县,剩下的五万亩,他放在了微青县所属的丘安府。
现在大运河修了一半了,已经从盛京路过暨北省进入东山省了,今年年底就能修到微青县。
他把耕地放在丘安府,那么他家的粮仓就在微青县,微青县又是水泥路又是大运河的,交通便利,若是遇见什么灾祸,那能及时放粮赈灾。
黎荞被赏了十万亩耕地的事儿,以最快速度传遍了朝堂,这下子连皇子都坐不住了。
这种大手笔,在皇子身上都没出现过,这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短短四个月内,盛鸿先是赏了黎荞两万亩,接着赏六万亩,后来又说是补偿灰泥的损失又赏了两万亩,再加上此次的十万亩,那一共是二十万亩。
这么多一等田,换算成银子,那就是六百万两银子。
除了和黎荞关系不错的七皇子以及大皇子,余下的六皇子、四皇子、二皇子心中都有些不解。
黎荞的贡献他们是看得到的,的确是英才,但直接赏赐二十万亩耕地,这是不是太夸张了?
不过,想到黎荞每月都往善堂里捐银子,而且还造出了灰泥,当然,还有皇家点心铺和赌坊这两个捞金兽,他们心中那点儿不解被压了下去。
黎荞带给朝廷的,远超这六百万两银子。
三位皇子都能寻着理由自我开解,群臣自然也能想到缘由,但想到归想到,那可是二十万亩耕地,这换谁不眼红?
这天下班,辛知站在内城门口特意等着黎荞,他和小瑜安培养感情已经培养半年了,他家里人一直催着赶紧成亲,他也想早点儿抱得心上人归家,因此他今日打算探一探黎荞的口风。
说起来,小瑜安年纪也不小了呢,今年十六岁,明年十七岁,正是成亲的好年纪。
不只是辛家人催着辛知赶紧和黎瑜安成亲,范家人也急吼吼的想让范圆圆与黎二山成婚,免得出现什么变故。
以黎荞的圣宠来看,今后位极人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黎二山身为黎荞的二侄子,那身价也是犹如坐了窜天猴一般飞涨,黎二山一日不和范圆圆成亲,那他们范家人就一日不踏实啊!
与此同时,上门说亲的人更多了,这一次连国公府都有人登门了。
大盛开国时一共封了六位国公,五位侯爷,现在有国公府前来说亲,按照黎瑜宁的话说,她四舅舅太厉害了,硬生生将她一个小村姑的身价,抬到可以嫁入国公府的高度。
但这样的人家,规矩肯定极多,绝对不会允许孙媳抛头露面掌管铺子。
这样的人家,她是不会嫁的。
即便是嫁人了,她也要有随时能回黎家、能管理黎家铺子的自由。
黎小兰亦是如此,和年幼时受了不少苦的黎瑜宁比起来,黎小兰的童年时期就幸福多了。
早些年家里条件虽苦,但上面有爹娘兄长疼爱,她只需要做些家务活和力所能及的活计,不需要操心其他的。
因此,她的性子自幼便温和,柔顺。
对于盛京的大户人家,她其实有些怯怯的,因为她听辛知的妹妹、表妹、以及范圆圆说,大户人家的婆母爱给儿媳立规矩,若是碰见一些性子软的儿媳,那纯纯是给人家当丫鬟去了。
黎小兰对当丫鬟没兴趣,因此,此时见国公府都来人了,思虑再三,她找上陶竹说出了她的想法。
她想嫁一个身份比她低的,不能拿捏她的人家。
黎小兰在除了合眼缘、人品等条件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陶竹很欣慰。
其实陶竹是有些心急的,这日子一天天嗖嗖的,转眼今年又过去一半了。
而且,除了黎瑜宁黎小兰两位姑娘,还有黎小山这位老大不小的小伙子。
黎小山已经二十一岁了,入京以来,也是不少人登门提亲,这家贵女那家千金的,差点儿把他的眼睛挑花。
挑花了眼,那这亲事自然定不下来。
罢了,今年就先让黎瑜安、黎二山成亲,说起来,家里也好几年没办过喜事了。
是该热闹热闹了。
黎荞对陶竹的决定没有异议,他之所以卡辛知,是因为辛知变态,现在辛知和黎瑜安甜甜蜜蜜的,他自然不会当恶人。
而且,接下来的世道,谁知道会如何,还是早点成亲吧。
于是,黎瑜安与辛知的婚期定在秋后。
黎二山和范圆圆的婚期定在入秋。
这两门亲事定下之后,麦收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与此同时,明知府、不,是明总督终于与河西府新上任的知府交接完毕然后回京述职了。
时隔五年,黎荞与明总督又见了面。
虽然之前盛鸿过问了一下黎荞与明总督的私人关系,但黎荞堂堂正正,与明总督纯粹是君子之交,因此,此次明总督回京,他与明总督正常往来。
他先去拜访了明总督,又邀明总督到家里做客,一同的还有庄文、孟月、徐瑛。
坐在黎家西跨院那好似江南园林一般的院子里,明总督看着在座的几人,赏着眼前的美景,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当初黎荞、庄文、孟月、徐瑛去府城科考时,他何曾想过会有今日。
当时的他只觉得黎荞是个好苗子,徐瑛、孟月也是不错的年轻人,庄文基本功虽扎实,但年纪大了,八成会止步于举人。
结果,这四人不仅全考中进士做了官儿,而且升官速度还贼快,黎荞已是三品重臣,徐瑛也是五品郎中,主管一省财政户籍田地大权。
孟月官职虽低,但与七皇子却是来往密切。
也就年纪最大的庄文,这几年来没什么明显的进步。
但庄文本就没什么野心,而且有黎荞、孟月、徐瑛在,他也不需要费尽心思往上爬。
至于自己,当年的四品知府,只想着河西府漂亮的政绩表会让他升官,但他也就是做梦时才想过能连跳几级成为两省总督。
接到圣上的圣旨时,他将掌心掐出了血,这才没有被巨大的喜悦击昏过去。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明总督轻轻一笑,而后端起面前的酒杯:“他乡遇故知,诸位,能在盛京相聚,着实不易。来,为了往昔的勤勉,为了明日的锦绣前程,咱们喝一杯。”
“是得喝一杯。”
黎荞端起面前的酒杯,笑眯眯的开口:“大人,祝您鹏程万里,暨北、东山两省年年风调雨顺。”
“嘿,你这话我爱听。”
深知盛鸿最看重什么的明总督闻言,脸上的笑意瞬间加深。
两省总督,这不仅是权力,还是责任啊。
之前盛钧又不是没有撸过这个等级的官儿。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之前他还是一小小知府,今年猛的连跳几级坐上了两省总督之位,这两省的人会服他吗?
而且,有河西府的政绩在,整个大盛的官员包括盛鸿都在看着他呢。
但河西府的政绩那是千年难遇,他能稳住这两省现有的局势他就得烧高香了。
他并无背景,他也是走科举之路,一步步的爬到今日这个位置的,想到今后的情况,他是一半欢喜,一半压力山大。
因此,他是真的喜欢黎荞这话。
小黎既有能力,也幸运,他就借小黎的吉言,愿今后治下的两声年年丰收!
庄文、徐瑛、孟月也知道明总督的性子,他们仨纷纷端起酒杯,说着明总督爱听的吉祥话。
明总督乐呵呵的,笑眯了眼:“大家今后都青云万里,一路坦途!”
伴随着此句话,五个酒杯碰在了一起,等把酒杯里的米酒咽下肚子,明总督拿起筷子,一边品尝黎府的美味佳肴,一边向黎荞打探起了暨北省的事情。
他的总督府坐落在东山省的首府,他不能时常到暨北省去,但如今黎荞在暨北省有九万亩耕地,那黎荞对暨北省的了解比他深。
这些不是机密,明总督问,黎荞答,旁边的庄文孟月徐瑛三人时不时的说上几句。
明总督听完黎荞对那九万亩耕地的安排,不由道:“小黎,照你这个计划,那怕是要花费不少银钱吧?”
五亩地一口井或者是有小河、沟渠?
那将来这九万亩耕地的佃户灌溉田地时,比此时的平城百姓都便利,平城的灌溉条件还没达到这种夸张的程度呢。
“肯定要花费不少银钱,但下官已经在圣上跟前夸下海口了,圣上也因此赏了下官八万亩田地,下官一定得兑现此话,不然就是欺君了。”
“圣上希望下官挖的河、打的井,能方便沿途的百姓。”
黎荞想起高志远小册子上写的东山省黄河决堤一事,不由搬出了盛鸿,好明示给明总督。
果不其然,他这话音落,明总督神色立马就严肃了:“原来如此。”
黎荞心中满意,又继续明示:“今年春旱,小麦减产。您应该也听说了,盛京城外多了不少小河、池塘,那是七皇子禀明圣上之后圣上特许百姓挖的。”
“被春旱一吓,等麦收之后,百姓们挖河挖沟肯定要比之前积极。按照圣上的预测,明年的冬小麦肯定能用上这些河沟池塘。”
“明年应是没有春旱了。”
“不过,今年的形势不容乐观,大半年来只落了一场雪、一场雨,也不知今年秋粮的收成如何。”
黎荞说着叹气,而明总督想到河西府的情况,神色更严肃了。
河西府今年也有些旱,但不严重。
可盛京为了防止干旱,小黎为了防止干旱,都大动干戈。
看来抗旱要成为他工作的重点啊。
不过,这小黎也忒得圣宠了,二十万亩耕地,看的他叹为观止。
若是能和小黎结亲……
那今后他虽然远在东山省,但消息灵通的就如同在盛京一般。
而且,他能有河西府的政绩,都是靠了小黎。
如今他想在总督之位上创下漂亮的政绩,那肯定得多和小黎接触。
不过,圣上愿意他这个总督与小黎这位将来的内阁大学士结亲吗?
圣上最烦官员拉帮结派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明知府一直没有名字,就不起名字了……
第210章 盛鸿同意结亲 黎荞异能升级
黎荞没想到明总督有和自家结亲的心思, 不过,听完明总督的话,他有一点点心动。
明总督有一个堂侄, 名叫明悉,今年二十三岁,已是举子。
明悉为人忠厚老实,因为盛鸿这些年出的科考题比较偏,所以明总督的这位堂侄一门心思掌握各种技能, 以至于都二十三岁了还未婚配。
这位堂侄和辛知一样,没有通房丫鬟, 也从不去烟花柳巷, 最大的爱好除了读书,便是种地。
没错,明总督的这位堂侄酷爱种地。
他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开垦出了两亩地, 在读书的闲暇时间里亲自耕种, 在他的精心侍奉下,这两亩地庄稼年年丰收。
而且, 明悉五官端正,国字脸,浓眉大眼, 不说长的有多出众吧, 但看着挺顺眼。
除了明悉本人不错之外, 明总督还提出了另外一件事:
若是黎瑜宁或者是黎小兰嫁去了东山省,那么黎家的几个铺子都可以在东山省的首府开分店。
东山省亦是种地大省, 经济在大盛十二省中属于中等, 黎家铺子开在东山省, 肯定不如盛京挣的银子多。
但到底是一个省的空白市场, 若真把铺子开起来了,那所挣的银钱绝对不会少。
而且,也能形成像是平城那般的良性循环。
百姓们养殖鸡鸭猪等家畜,黎家铺子收购,这么一来,不仅黎家挣银子,百姓们也能挣点小钱。
再加上所雇佣的工人,那还能解决不少就业。
另外,明家很开明,若黎家姑娘真嫁了过去,那肯定能如在黎家时一般掌管铺子。
黎家女能力大,若是只管后宅那一亩三分地的事儿,实在是屈才。
明总督的这个理由,让黎荞无法拒绝。
黎瑜宁不想嫁大户人家,黎瑜宁很明确的告诉陶竹,哪怕她将来嫁人了,也要有如在黎家时一样的自由。
现在明家满足这个条件,而且明悉本人不错、明总督身份也够高,这真的挺难得的。
还有,东山省境内的黄河未来要决堤,他已经想好了,他要向盛鸿讨一个视察河工的差事,他肯定要去东山省的。
但万一他没能在黄河决堤前将决堤处找出来,那黎瑜宁在东山省也能辅助明总督赈灾。
思虑了两日,黎荞找上了盛鸿。
其实他家和明家结亲也没什么吧……他和明总督不贪不抢不拉帮结派不以权谋私,他们两家结亲,那属于强强联合,有百利而无一害呀。
天气炎热,再加上麦子歉收,盛鸿心情一般般,如同前两年那般,这日他将几件重要的奏折处理完毕,然后便将余下的折子一股脑全推给黎荞,他自己则是想回沈良人的凝翠轩乘凉。
黎荞见状,忙忙下手中的毛笔,起身道:“圣上,微臣有事禀告。”
“嗯?何事?”
盛鸿也已经从御案后起身,闻言转身看向他。
“微臣的外甥女年岁不小了,自打入京,登门说亲者络绎不绝,但至今未寻得良配。微臣听说明总督有一堂侄,年纪轻轻便已经是举人,且为人不错,因此,微臣便想……”
说到此处,看盛鸿双眉已经微微皱起,黎荞止住了话头,只眨巴着眸子,一脸无辜的解释:“当然,这俩孩子还未谋面,能不能成得看俩孩子的意思。”
“黎家孩子的亲事,都由他们自己做主,微臣只是牵线搭桥。”
说罢,他垂下了眸子,浑身上下都写着俩字:
乖巧。
盛鸿视线犹如探照灯一般,从头到脚的在他身上扫了一遍,而后一脸严肃的道:“黎爱卿,这个亲你是非结不可吗?”
“……当然不是。”
黎荞立马摇头:“只是目前微臣的外甥女的确没有婚配,恰好微臣得知明总督的堂侄年轻有为,便起了结亲的心思。”
“就没有其他缘由?”盛鸿脸色更严肃了。
“额……要说没有,那是假的。”黎荞抬起眸子,透亮的瞳孔看向盛鸿:“微臣乡试时的策论题出自您的文章,您感叹黄河治理不易,微臣当时的答卷并不出众,但依旧被赵大人点为解元。”
“这个解元,微臣拿的很是心虚。当时微臣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亲临黄河实地考察一番,好知晓这条让历朝历代都无比头疼的大河到底有多难治理。”
“太上皇当政时东山省黄河决堤,您亲赴救灾一线,微臣便起了先去东山省看一看黄河的念头。微臣想走您走过的路,想知道您当年面临怎样的困境。”
“若黎家女嫁去东山省,那微臣在东山省也算是有了亲眷,今后想办什么事,那肯定方便些。”
“……竟是如此么?”
盛鸿将黎荞坦荡、清澈的视线收入眸中,心中像是压了块石头。
黎爱卿竟然想跑去看黄河,怎么着?
黄河要出事?
回想起当年他前去救灾所见的惨绝人寰的场景,他只觉得脊背发疼,疼的他原本挺直的腰杆不由弯了下去。
破事咋那么多啊!
何止是治理黄河不易,治理江山更不易!
缓缓舒了口气,他慢吞吞的问道:“黎爱卿,你想何时去巡视河工?”
“这得看您呀,您允许微臣去,那微臣才能去。况且,微臣如今诸务繁忙,这两年应是抽不出空来了。”
黎荞想了想,认真答道。
他一时间还真离不了京城。
盛鸿闻言,不由松了口气,看来这两年内黄河应是没事儿。
“治理黄河是大事,关系着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其他政务得给黄河让路。你什么时候想去了,那提前和朕说一声。”
“另外,你和明爱卿想结亲就结亲吧,但朕必须得把丑话说在前头,朕不喜欢官员结党损公肥私,明爱卿掌两省军政大权,你又在六部都掺和了一脚,今后若是被朕发现你和明爱卿有什么不正当行径,那可不能怪朕翻脸无情。”
说到最后,盛鸿的脸板了起来。
这些年来,他可看了不少恃宠而骄以至于被抄家的惨剧,不是他想举起屠刀,实在是这些宠臣令他失望。
希望黎爱卿不要辜负他的信任。
“圣上放心,微臣定然不会与明总督有什么不正当勾当,若微臣和明总督串通一气以权谋私,那微臣接受一切惩处,绝无二话。”
黎荞立马一脸认真的保证道。
“朕信你。”盛鸿说着叹了口气,而后双手背在身后,脚步沉重的进了后殿。
黎荞盯着他有些佝偻的背影,心中不由纳闷。
他只不过是要和明总督结亲,圣上怎么会是这个反应?
是觉得太纵容他了但又控制不住的要答应他的请求因此有些无可奈何?
……
不可能哇!
这个原因过于荒谬了,光是想一想他都臊得慌。
罢了,不想了,圣上能答应结亲,这便是好事。
不过,能不能成,还得看黎瑜宁答不答应,就算是明悉相中了他这外甥女,但只要黎瑜宁不喜欢明悉,那这门亲事就不能成。
黎荞下班之后,直接去了明总督在京城新置办的宅子,将这件喜事告诉给明总督。
明总督很高兴,第二天就进宫谢恩。
果然,小黎的面子很大啊。
这事儿若是他向圣上开口,那圣上九成九要给他驳回来。
从宫里出来,他火速给自家堂侄去了信,让明悉赶紧入京相亲。
这件事办完,明总督又在盛京待了一周,然后带着人手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赶赴东山省上任。
这时麦收已经结束了。
黎荞又将自家佃户的租子减了两成,与此同时,善堂学馆开了新校。
这个新校在盛京城外他家的一处庄子上,这个庄子距离盛京有三十里的距离,四周有好几个村子。
这个新校专门招收盛京城外农人的孩子,如同城内的那个学馆一样,只教授三年,是学科举还是学手艺,全看学生自选。
束脩全免,且管一顿午饭。
这个新校招生广告贴出去之后,前去报名者众多。
免费学手艺,还管分配,对于农人而言,这完全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必须得报名!
最终这新校一共收了一千名学生,选择走科举之路的,只有十多人,余下的全都要学手艺。
因为招生广告里明确说了,现在盛京城内的善堂学馆里选择学木工的学生,已经开始挣钱了。
七皇子和黎荞需要大量的龙骨水车,只靠着盛京城内的木匠,根本满足不了他们二人的需求。
于是,木匠班的学生在学了最基本的木工知识之后,便开始跟着夫子们制作龙骨水车。
每做出一个龙骨水车,可得五百文钱。
这个钱不算多,但也是钱呀。
木匠班的学生只当了几个月学徒就开始挣钱了,这多好的事儿啊!
必须学木工!
善堂新校开学之后,时间来到盛夏,一个烈日炎炎、树木、鸟儿都被晒的昏昏沉沉只余下蝉鸣的午后,黎刀又来向黎荞报告高志远的最新消息。
高志远为了洗掉技艺不精反被打的屈辱,特意去了丰怀县,想要打出名声,然后荣归故里。
但是,丰怀县之行并不顺利。
高志远的算命技巧是速成的,看的书少,忽悠人的技巧也少。
于是,他给人算命就时灵时不灵的,口碑不是很好。
更倒霉的是,上个月他给一户富商看风水时,被另外一个道士硬抢了生意。
那个道士将经书倒背如流,而且经验丰富,各种实例穿插着大段大段听上去高深莫测的经文,立马就取得了那富商的信任。
富商选择让那个道士为自家看风水。
高志远自是不服气,冷嘲热讽,等着看那个道士的笑话。
但谁知那富商按照道士的指点挪动了家中某两个摆件之后,三日内便做了一笔大生意。
于是高志远就尴尬了。
因为高志远当时所点出的摆件,所说的话,与那个道士的完全相反。
现在事实证明那个道士的话为真,高志远便灰溜溜的离开丰怀县,回了商水镇。
回到商水镇之后,高志远不打算远行闯荡了。
高志远最近一直闭门不出,不知道在谋划什么,黎刀便先行回来向黎荞报告高志远的最新动态。
高志远的遭遇,在黎荞的意料之中。
蠢蛋就是蠢蛋,以为重生了就可以逆天改命?哪有那么容易。
更何况,高志远走的还是最容易被拆穿的算命之路。
他让黎刀回去继续盯着高志远,等黎刀从书房离开,他低头看向书桌上放着的一小盆仙人掌。
他将食指放在其中一根刺上,下一秒,小盆里挺立的仙人掌迅速由绿油油变成了枯黑。
而他掌心出现了一个鸡蛋大小的水球。
他异能已经快六级了,而五级异能可以从物体中抽取水分。
看着眼前勉强挺立着的黑乎乎的已经看不出原型的仙人掌,他轻轻一吹,一尺来高的仙人掌瞬间化为齑粉。
粉末大多洒落在了花盆内,也有少许落在了书桌上。
心思一动,他掌心的水球变成了小小扫帚模样,然后落在桌面上去打扫那黑乎乎的粉末。
等桌面干净了,黎荞将这个小扫帚丢入了花盆内。
小扫帚瞬间钻入花盆底部,然后和底部的土壤融为一体。
黎荞盯着花盆表层黑乎乎的粉末看了片刻,然后捧着花盆去了养鸡的院子。
陶竹这会儿在和黎长风黎云帆两个小家伙午睡,他得趁陶竹醒来之前将这个花盆处理了。
就说仙人掌扎了他的手,他便将仙人掌剁了喂鸡,陶竹绝不会怀疑什么。
将花盆处理掉,他又回了书房里。
他得抓紧时间修炼异能,想要治理黄河,肯定离不了他的异能。
黎荞觉得他的异能应是用在治理黄河上,但等半个月后黎刀又将高志远的小册子带来时,他这才发现他想错了。
*
作者有话要说:
【请收藏魔镜小说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