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小说 > 青春校园 > 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 > 20. 020 三更合一
    刘桂芝围着六个塞得胀鼓鼓的袋子转了一圈,好奇地问:“书玉,这些袋子里都装的什么?还有这三轮车你从哪里来的?”


    “跟人借的,明天要还的,袋子里可都是好东西。”宋书玉放下空碗,跑过去将蛇皮袋都拖到了屋檐下。


    他们这边农村的房子堂屋出来那一排都会建一条三四米宽的走廊,平日里可以堆放柴火粮食之类的,闲暇的时候,大家也会坐在走廊上做些手工活。


    刘桂芝赶紧上去帮忙,谢铮也来,三个人跑了两趟就将东西摆放在了走廊上。


    宋书玉拍了拍手,打开一个袋子给大家看:“你们瞧,全是好东西。”


    苗秀英和刘桂芝都惊呆了,诧异地望着宋书玉:“袋子里都是吗?你上哪儿弄到这么多的布?”


    “全都是。”宋书玉把所有的袋子都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块白色的布料给他们看,“这些都是刺绣厂用剩的碎布,做不成一件衣服,所以刺绣厂那边都是当垃圾处理的,我用三十块钱将这些布都买了回来。”


    刘桂芝随意拿起一块料子翻来覆去地看,很是心疼:“哎呀,这多好的布啊,怎么只有两尺多长呢,要是再长点就能做一件衣服了,真是太可惜了。书玉,这些布太小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做小孩的衣服,其他的根本用不上,你买这些布料干什么?”


    宋书玉笑眯眯地说:“妈,这些布料做不了衣服,还做不了手帕、小方巾、丝巾、背心、内裤、手套、袜子之类的吗?而且一块布做不成衣服,两块颜色合适的布,凑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件衣服啊。”


    “可我们家就这么几个人,你买一袋就够了啊,花那个冤枉钱干什么?”刘桂芝还是心疼钱。这么多,做成衣服内衣手帕之类的,他们几年都用不完。


    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都还没做买卖的意识。


    宋书玉笑着说:“妈,我打算拿出去卖的,这点不算多。”


    说到这里,她抬头对谢铮说:“阿铮,咱们打个商量,先买缝纫机,以后有票再买自行车行吗?”


    刘桂芝就第一个不同意:“你买缝纫机干什么?你会用吗?你要做什么,跟妈说,妈帮你做,哪用费这个钱。”


    宋书玉哭笑不得,这么多的布,她妈得做到什么时候去啊。


    “妈,我今天在刺绣厂学过了,你就放心吧,我会用缝纫机。”宋书玉上辈子进城后学会的踩缝纫机,今天只好将刺绣厂搬来一用了,反正家里人也不会去刺绣厂求证这件事。


    谢铮也说:“阿姨,既然书玉会踩缝纫机,她喜欢,就先买缝纫机吧。”


    不过自行车还是要买的,书玉这么爱折腾,现在一个月都要去县里好几次。回头买了缝纫机做衣服、手帕之类的去赶集,那更需要自行车了,总不能三天两头跑去宋建国家借。


    至于缺的工业券,他来想办法。


    刘桂芝无奈地瞥了谢铮一眼:“你就惯着她吧。”


    算了,这些出钱出券的人都没意见,她能说什么?


    宋书玉高兴地揽着刘桂芝的肩:“妈,不是你最惯着我吗?”


    刘桂芝推开了她:“别贫了,都九点了,去外面野了一天不累啊?赶紧洗漱睡觉,阿铮,你也回去睡觉,别跟这丫头疯。”


    谢铮刚想点头,旁边的苗秀英忽然惊呼出声,声音带着颤抖和不可置信:“书玉,这,这些也是不要的碎布吗?”


    宋书玉望了过去,只见苗秀英手里捧着一块月牙白的绸缎,在煤油灯下,料子白得发亮,最重要的这块布很长,粗略估计有好几米。


    宋书玉吃了一惊,赶紧过去接过料子仔细查看了一番,断面整齐,布料折叠的印记都还在,显然不是胡乱塞进袋子里的。


    她连忙问:“奶奶,这块布你从哪里拿的?”


    苗秀英指着靠墙的位置。


    宋书玉连忙去翻开那个袋子里的布料,这一看不得了,里面全是丝绸,而且一块块叠成豆腐块的模样,规整地放在里面。


    这哪是废弃不要的布料啊,分明是刺绣厂还没动过的布,不知道是哪个粗心大意的家伙,将这一袋混在了废布中。


    宋书玉想到刺绣厂那丰富的库存,也不觉得奇怪了。


    苗秀英三人虽然没去过刺绣厂,但也知道这样好的布不可能是废料。


    “书玉,这些布咋整?”苗秀英指着这些布料问道。


    刘桂芝也不知所措地看着宋书玉,眼神有些纠结。


    这么好的料子,光这一袋子卖个千儿八百不成问题,比她们家这些年的所有积蓄都还多,谁能不心动呢?


    宋书玉也不是圣人,她喜欢钱,爱钱,想拥有很多的钱。


    这袋布是被堆放在废品堆里的,王主任他们都以为这是一袋子废料,只要他们四个人不说,谁都不会知道。有了这笔钱,自行车、缝纫机都有了。


    犹豫了许久,宋书玉拿走了奶奶手里的那块白色布料,胡乱塞进了袋子,然后用绳子将袋子系好,眼不见为净,还指使谢铮:“你快把它搬回三轮车上,别让我看见了。”


    她怕她忍不住反悔。


    谢铮被宋书玉这反应给逗笑了:“咱们挣了钱自己买,以后你想买什么样的就买什么样的。”


    苗秀英和刘桂芝虽然有些遗憾和不舍,但两人心里却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不是自己的拿了这心里也不安啊。


    做人啊,还是得踏踏实实的。


    谢铮将袋子放回了三轮车,然后跟她们道别,临走时还对宋书玉说:“明天我陪你去县里还三轮车,买缝纫机。”


    宋书玉想说不用,这点小事她一个人就行了,哪用多耗费一个劳动力啊,可谢铮已经跑了。


    不过第二天她就庆幸没拒绝谢铮了,因为早上起来,她的两条腿又酸又痛,走两步腿上的肌肉就拉扯得痛,要是再骑车往返县城一趟,她这两条腿也别要了。


    谢铮进门就发现了宋书玉的不对劲儿:“你的腿怎么啦?”


    宋书玉苦着脸:“腿痛,估计是昨天伤着了。我今天没法去县里,你替我跑一趟,那袋布还给王主任,三轮车还给看门的任大叔,再把宋叔的自行车骑回来。要是方便,你帮我缝纫机也买了吧,这些钱你先拿着,要是不够回来我再补给你。”


    宋书玉把工业券和两百块钱递给了谢铮。


    谢铮接过,看她走两步就小脸皱作一团的样子,有些不放心:“我先送你去卫生院吧。”


    宋书玉摆手:“不用,休息两天自己就好了,去卫生院也没什么好办法的。你快去吧,早去早回,不然回来晚了,我妈和奶奶又要担心了。”


    谢铮见她坚持,又怕耽误了时间,只得赶紧骑着三轮车走了。


    宋书玉现在这情况没法上班,正好刺绣小队今天还有事,她便让刘桂芝又给她请了一天假,然后便和奶奶一起去了仓库。


    刺绣小队的大娘婶子们一大早就来仓库等消息了,若不是怕被人笑话,她们今天一大早都要跑到宋家问消息。


    对上大家急切的眼神,宋书玉笑了,坐到椅子上说:“大娘婶子们,昨天我去刺绣长交了货,也领到了工钱。不过在分钱之前,我还有个不好的消息要告诉大家,其中一幅绣品因为质量问题被退回来了。”


    大娘婶子们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安和紧张,生怕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绣品被退回来不但拿不到工钱,还要罚款一元,相当于这十来天白干了。


    大家望着宋书玉,不停地在心里祈祷,千万别是自己。


    只见宋书玉从箱子里拿出了一幅“蝶吻百花”的刺绣。


    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汪婶子。


    汪婶子的脸刷地一下白了,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她手忙脚乱地擦了擦眼睛,嗫嚅出声:“书玉,对,对不起!”


    宋书玉叹气。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汪婶子的为人她也比较了解,是个老实本分的,就是家里穷,她丈夫身体不大好,一天只能拿六七个工分,还经常吃药,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和三个孩子,全靠她撑着。


    她难免有些急功近利,所以选了工价最高的那副“蝶吻百花”刺绣。这一幅完成,光加工费就有4.5元,比得上两幅价格比较低的。


    但这显然有些超出她的能力范围,紧赶慢赶,无论怎样强调,她还是出了错。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宋书玉给她留了点面子,说话很温和,但规矩不可破坏:“汪婶子,按照规定,这幅刺绣你要返工,并罚款一元,念在你是初犯,而且我作为刺绣小队的负责人,有监督检查绣品的义务,这件事我也有责任,因此罚款我们俩平摊,一人五毛钱。此外,你还有一幅绣品工费是2.1元,扣除10的提成,再减去五毛钱罚款,你这次的工钱是1.39元。”


    汪婶子上前,愧疚地说:“对不起,书玉,是我绣错了,不关你的事,罚款我来出。”


    宋书玉将钱和那副刺绣递给她:“我是你的领导,你犯了错,我有监督和审查的义务,罚款的事不用说了。刺绣两只翅膀的颜色绣得有点不一样,你拿回去重新绣,汪婶子,做事不要急,慢慢来,稳打稳扎。”


    “谢谢你,书玉,我以后一定仔细认真,不会再犯错了。”汪婶子低头在本子上按了个手印。


    宋书玉点点头,拿起本子在桌子上拍了拍,笑着说:“大娘婶子们,现在开始分钱,我叫到一个上来一个。”


    一听要分钱,大娘婶子们一个个眉开眼笑,双眼发亮地望着宋书玉。


    “姚大娘,你一共完成了两幅刺绣,工费总计5.2元,扣除掉10,到手4.68元,确认没有问题就在后面签个字,不会写字的按手印。”


    姚大娘欢喜地上前,接过宋书玉递来的钱数了数,高兴地说:“没错,是这么多。”


    宋书玉又叫下一个人。


    去掉汪婶子,总共还有11名绣娘,而且钱的数目也不大,很快就发完了,宋书玉也拿到了两块多钱的提成。


    发完钱,宋书玉拍了拍手,笑道:“大娘婶子们,这次我又从刺绣厂拿了33幅刺绣回来,大家今天起还是继续在仓库这边上班。还是请大家量力而行,挑选自己比较擅长的绣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


    绣娘们纷纷点头,汪婶子的前车之鉴摆在面前呢。挑单价最高的未必能挣更多,耽误了时间,罚款不说还要返工,多的时间都浪费了,有这功夫都能完成好几幅自己擅长的了。


    见绣娘们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宋书玉很满意,说起另外一个安排:“大娘婶子们,我不会刺绣,平日里还要上工,不能整天呆在刺绣小队,所以我准备在你们中选出一名小组长,我不在的时候管理刺绣小队的日常事务。这个人选我属意姚大娘,她的绣艺好,沟通能力强,而且会识字写字,大家觉得如何?”


    这个想法宋书玉早就有了。


    刺绣小队的事情太琐碎了,她不能将自己一直绑在这,必须得找个人分担一部分细枝末节的工作。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还有奶奶晚上回家的反馈,宋书玉觉得姚大娘比较合适。她绣艺好,为人热情仗义,在绣娘当中人缘很好,由她担任这个小组长最合适不过。


    绣娘们都说没意见,她们平日里跟姚大娘相处得更多一些,反而更自在更方便。


    宋书玉笑道:“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咱们就这么定下来了,以后日常工作中,大家有什么事都可以找姚大娘,姚大娘拿不定主意的再来找我。这是我请姚大娘帮忙,姚大娘分摊的是我的工作,我不能让她做白工,因此每个月我会从我的抽成中拿出一块钱作为组长补贴发给姚大娘。”


    姚大娘听了连忙摆手:“哎呀,书玉,都是自己人,婶子也就帮你看着点,也不费什么功夫,哪能要你的钱啊,不用不用。”


    “大娘,那可不行,咱们刺绣小队是按劳分配,干得多,拿得多。你帮我分担了一部分工作,就理应拿这份报酬,这是你该得的,拿着,不然我可不好意思让你帮忙。”宋书玉坚持。


    姚大娘说不过宋书玉,不好意思地说:“那大娘就占你这个便宜了。”


    宋书玉摆手:“是我谢谢姚大娘帮我分担。大家好好干,以后如果咱们刺绣人员规模扩大了,姚大娘一个人忙不过来,还需要新的小组长,我会优先从表现突出的老绣娘中挑选。”


    这大饼一画,其他没当选的绣娘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万一下次轮到自己了呢?当小组长,既光荣又有补贴可以拿,多好的事。


    将刺绣小队的事交给姚大娘,宋书玉总算可以丢开手了。


    她将新的原材料移交给姚大娘,又给了姚大娘一个记录本,交代她以后怎么处理这些琐碎的事后就回家了。


    宋书玉急着回家是惦记昨晚那五袋布料。


    这些布大小不一,材质不一,颜色也不同,能做的东西也不一样,宋书玉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了几个小一些的麻袋,将这些布料分门别类归纳好,回头用的时候更方便。


    布料太多,一忙就到中午下工,刘桂芝回家做饭。


    一同跟来的还有桂花婶子。


    桂花婶子昨晚就来八卦了,可实在是太晚了。


    因此她今天一下工,连锄头都没放就跑了过来。


    进门看到院子里这堆积如山的布料,桂花婶子惊呆了:“我滴乖乖,书玉,你这也太能干了,上哪儿弄的这么多的布?”


    “别人不要的碎布,做不了一件衣服,就被我便宜买了回来。”宋书玉简单地解释了一句,然后招呼桂花婶子,“婶子,你看看有没有相中的,有喜欢的拿几块。”


    桂花婶子连忙摆手:“不用,这可是你花钱买的,我咋能白要你的。而且昨天你们家帮我们买了一大袋粮食,我还没感谢你呢。”


    宋书玉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相互帮忙,婶子别放心上。”


    “婶子记着你这份情,以后有需要婶子帮忙的,你喊一声。”桂花婶子拍着胸口豪气地说。


    但她的正经只维持了三秒,下一刻又跳到八卦上去了:“书玉,你今天没上工布知道,齐春丽被打了,脸上老大一个巴掌印,手腕上还有一块被掐的印子。听说昨晚葛慧玲把她狠狠收拾了一顿,真看布出来啊,葛慧玲竟然虐待儿媳妇,这都是年代了,她以为这是万恶的旧社会啊!”


    宋书玉若有所思,葛慧玲打儿媳妇她相信,但这是人家关起门来的事。如果赵家人不说,外人怎么会知道?


    而且桂花婶子恐怕自己都没发现,现在她们这群大娘婶子们提起齐春丽已经由厌恶变成了同情,甚至站在齐春丽这边谴责葛慧玲。


    宋书玉闻到了熟悉的配方,这是齐春丽最擅长的招数,装可怜卖惨上辈子赵文军就很吃她这一套。


    恶人还需恶人磨,葛慧玲现在是棋逢对手,遇到劲敌了,现在就看她们婆媳谁棋更高一招了。


    宋书玉并不是很关心他们家这堆破烂事,但现在家里没电视,也没什么娱乐,桂花婶子讲得挺有趣的,她听听也无妨。


    宋书玉手上速度不减,偶尔应和桂花婶子两句,反正桂花婶子也不需要别人捧场,她一个人都能讲完一台戏。


    直到家里人喊她,桂花婶子才意犹未尽地跟起身跟宋书玉道别。


    中午吃饭的时候,刘桂芝说:“桂花这人啥都好,就是好奇心太重了。有些事你少跟她说,现在队里都盯着咱们家呢,听说你昨天请假去县里了,大家今天都在讨论刺绣小队的事,要知道你们每个人都实实在在地分到了几块钱,不知道多少人眼红呢。”


    刘桂芝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最清楚不过。村里人好的时候是真好,但涉及到利益的时候,那亲兄弟都能翻脸,老死不相往来。


    宋书玉笑笑:“那没办法,妈,咱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比队里所有人都好,好到大家生不出嫉妒。”


    她没办法不让人眼红,唯一的能做的就是尽快拉开他们家与社员们的差距。当他们家的经济水平远超大队其他人,所有社员都不可企及时,这些人的态度就会从眼红鸡蛋变成尊敬讨好。


    这是她上辈子的切身体会。


    刘桂芝白了她一眼:“看把你能得,这种话家里说说就算了,你出去说,人家会笑话你的。”


    她明明说的是实话,她妈怎么就不信呢。


    但下午,宋书玉这话就应验了一半。


    因为谢铮回来了,不但买了一台缝纫机,而且还带回来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一口气集齐了三大件中的两件。


    谢铮回来的时间很不凑巧,刚好赶上傍晚下工的高峰时期,社员们扛着锄头成群结队地回家,远远地就看到他跟鲁斌、刚子三个人骑着自行车拉风地进了村。


    谢铮的自行车后还绑着一台缝纫机。


    这年月,哪个妇女不想有一台缝纫机,不少人都看得眼热。


    有些人昨晚出门瞅了,看到鲁斌他们几个。


    今天又见鲁斌和刚子跟着谢铮一块儿去宋书玉家,故意往回瞅了齐春丽一眼,说道:“咋回事?昨晚好像鲁斌就送了一堆东西到宋家,今天这缝纫机该不会也是他给宋书玉买的吧?不然宋书玉哪里来的工业券?”


    他们乡下人可没票据发,但鲁斌就不一样了,他们家都是吃国家粮的,每个月都会发一些票据,凑在一起可不少。


    “他们什么关系啊?这么贵重的东西也送?该不会两家想结亲吧?”


    桂花婶子一听这势头不对。


    这分明是要往书玉头上泼脏水,她立即板着脸斥道:“张秋芳,你别仗着刘桂芝不在,就在这胡说八道。咱们大队谁不知道书玉是要招婿在家给她妈和奶奶养老的,人家鲁斌家那条件,父母能答应他上门?这没影的事,你胡编乱造,小心刘桂芝撕烂你的嘴巴。”


    张秋芳讪讪的:“这……我不是瞧鲁斌最近三天两头往宋家跑,每次都大包小包地送东西吗?”


    “你哪只眼睛看到是鲁斌送的?谢铮那么大个人你看不见啊?谢铮家里也是城里的,还给他凑不齐几张工业券?还有跟鲁斌关系好的是谢铮,没看每次他都跟谢铮一块儿来的吗?你什么时候看见他单独跟书玉站一块儿说过话?眼珠子这么不好使,也别要了,摘下来送人算了。”桂花婶子不止八卦厉害,怼起人来那也是个高手。


    张秋芳被怼得哑口无言。


    旁边刚才跟着起哄的人也有些不自在,生怕桂花婶子将火力对准自己,连忙岔开了话题,往后指了指:“你们说她后悔没?我看这鲁斌人也不错啊,挺仗义一小伙子,跟谢铮这才认识多久啊,就经常过来帮忙。”


    桂花婶子心里头还有点不爽,不搭理她。


    但其他妇女对这个八卦很感兴趣,纷纷讨论起来,最后都一致认定齐春丽肯定是后悔了。别的不提,鲁斌家的条件可是超出赵文军一大截,这要嫁过去肯定吃喝不愁,还不用下地干活。


    齐春丽在后面听着这些议论,再想起昨晚自己挨的打骂,心里陡然生出一股子恨意。他们都看她的笑话,都瞧不起她,等着,他们迟早会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谁才能笑到最后。


    但很快她就笑不起来了,因为有个婶子惊讶地说:“不止是缝纫机呢,鲁斌骑的那辆新自行车也是宋书玉家买的。谢铮要骑宋书记的车回来,就托鲁斌帮他把自行车骑了回来,你们看,鲁斌跟另一个男同志骑了一辆自行车走了。”


    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可不是。


    鲁斌坐在刚子的后座,两人只骑了一辆自行车,新的那辆留下了。


    大家这会儿羡慕的心情到达了顶峰:“看不出来啊,宋家这么有钱,一下子就凑齐了两大件。”


    “兴许人家将手表也凑齐了呢。”另一个婶子羡慕地说。


    手表这东西戴在手腕上,只要不刻意宣扬,大家也不知道。


    还真有可能,羡慕已经很难形容大家的心情了。


    桂花婶子得意地说:“那可不,你们也不瞧瞧书玉多能干,她妈,她奶奶就没有一个闲在家里的,挣多挣少,都天天上工,几乎一天不落。农闲的时候,书玉还去挖过渠挣额外的工分,她妈和奶奶把房前屋后都种了豆子、南瓜、丝瓜之类的,人家一家子又勤快又节省,买三大件有什么稀奇的?”


    这倒是,她们家虽然都是女同志,但没什么负担,个个都能挣工分,难怪不声不响地攒了这么多的钱。


    哎,早知道宋家家底这么厚,三大件都是成双的买,这招赘上门也不是不可以。


    不少妇女心里头动了念头,自家侄子外甥,一家好几个兄弟,娶媳妇困难的那种,入赘到宋家条件有什么不好的?几句,这哪有实实在在的好日子能比的。


    宋书玉看到院子里的自行车和缝纫机很纳闷,问谢铮:“你上哪儿弄的额外的工业券?”


    谢铮说:“缝纫机要的工业券不是很多,只要八张。鲁斌不是打算跟齐春丽结婚吗?他们家里给他准备了一些工业券,但现在婚事黄了,这券还有两三个月就过期了,他们也用不着,就给我了。”


    宋书玉有些怀疑地看着他,现在普通职工一年就几张工业券,平日里买个锅,买个风扇什么的都要工业券,一年下来也攒不了几张。


    能集齐这么多张工业券,鲁家也是费了些力气的。


    哪怕鲁斌跟谢铮关系不错,但人家也不可能轻易将这么大把工业券说送就送。即便鲁斌答应,他爹妈也不可能同意。


    “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谢铮摸了摸鼻子,把她往前一推,“来看看缝纫机怎么样?售货员还建议我买了木尺和剪刀,你看看合不合适。”


    说完他将缝纫机卸了下来,揭掉蒙在上面的那一层报纸,露出黄色的桌面。缝纫机不用的时候就像一张小桌子,表面非常光滑,打开盖子,将里面的机器拿起来,放平,就变成了缝纫机。


    宋书玉特别满意,问道:“自行车和缝纫机一共多少钱?”


    工业券她暂时弄不到,只能等以后再想办法还给鲁斌,可钱得算清楚。


    谢铮本想蒙混过去,可见宋书玉一脸坚持的样子,知道她的性格,只好道:“自行车170,缝纫机150,这样吧,自行车以后我也要用,咱们俩平摊,一人85块,你再补我25块钱。对了,我今天把布料还给了厂里,王主任说让你下次去他家做客,让他爱人给你做好吃的。”


    “知道了。”宋书玉直接进屋,很快拿了12张大团结出来,塞给谢铮,“你出工业券,我出钱,这才公平,以后自行车,咱们谁要用就给谁用,万一都要用,那就再去借宋叔家的。”


    谢铮无言,只能闷闷地将钱收了起来。


    宋书玉有了缝纫机,现在就想试验一下。


    她兴致勃勃地拿来尺子,对谢铮说:“我给你做一件背心吧。你站这里,双手举起来,我给你量一下尺寸。”


    谢铮由着她摆布,平举两只胳膊。


    宋书玉感觉自己才刚刚到他的肩,嘟囔道:“阿铮,你是不是又长高了?去年那会儿我记得我好像在你耳朵下面这个位置,现在就只能到你肩膀了,你再这么长下去,你们知青点的床和被子都不够长了吧。”


    谢铮也没量过:“应该不会再长了,我们今年都19岁了。”


    这倒是,总不能二十岁还继续长个吧。


    宋书玉记下他的尺码后从分好类的袋子里翻出两块同色的棉布,用石膏代替粉笔,在棉布上画线,然后拿起剪刀沿着线剪裁,等裁好后,再打开缝纫机,先给轮子上了一点煤油作为滑润,给针穿上线,拿了一块碎布试了一下,毕竟她很久没亲自做过衣服了,怕手生毁了好好的布料。


    找回一点感觉后,宋书玉这才开始将剪裁好的布料放到缝纫机下来,然后一边踩缝纫机,一边轻轻地挪动布料。


    十分钟后,一件夏天穿的白色背心就做好了。


    宋书玉递给谢铮:“你看看,可以吗?”


    谢铮亲眼目睹宋书玉是怎么将两块布剪裁缝制成一件背心的,很是惊讶,接过一看,线头非常美观,跟供销社卖的背心没什么差别。


    他冲宋书玉竖起大拇指:“你这手艺不错啊,难怪这么有信心。”


    “什么不错?阿铮,听说你还买了一辆自行车,你上哪儿弄的工业券?”刘桂芝进门就问。


    她还没回家,已经在路上被人拉住问了好几次了。她也不清楚是什么状况,明明昨晚说好只买缝纫机的,今天怎么都买了?


    她只能支支吾吾说,都是两个孩子的主意,孩子大了,她也管不了了。


    那些人纷纷夸她有福气。


    她可不是有福气,生了个这么能干聪明又孝顺的闺女。


    当初孩子爸去世时,那些人还天天笑话她守着个丫头片子不肯改嫁,说她没儿子老了要受苦呢,现在看看,他们这些几个儿子的,哪个有她过得开心?


    谢铮还是那副说辞:“阿姨,找人弄的,自行车要的券多一点,缝纫机要得不算多,找人凑凑就够了。”


    “这样啊,还是你能干。你手里的拿的什么?”她抬起下巴问道。


    谢铮将背心递给她,眉眼带笑,一副如获至宝的样子:“阿姨你看,书玉给我做的背心,她手艺可真好。”


    刘桂芝接过一看,也啧啧称奇:“我闺女真厉害,四队的那个红梅学裁缝,是去红星大队的一个老师傅那里学了一个多月,你这在刺绣厂看了一天就会了,真能干。”


    “妈,我给你也做一件吧。”宋书玉笑眯眯地拿起尺子说。


    刘桂芝高兴地抬起了胳膊,这可是她家闺女做的衣服,以后谁再在背后嚼舌根,说她闺女空有一身的力气,不会做衣服鞋袜的,她就是把新衣服甩给他们看看。


    因为都是小块的布料,没有很厚的,宋书玉最后用拼接的方式给刘桂芝做了一件衬衣。上面一半是白色的,下面是黑色的,两块布料斜拼在一起,很有层次感,料子都是同一种,摸起来手感也是一样的。


    而且缝合的线头都藏在衣服里面,从外面看是看不出来,相当美观。


    刘桂芝一看就喜欢,要不是现在天气太冷,她铁定要现在就换上,出去溜一圈。


    最后,宋书玉又给奶奶做了一身蓝色的衣服,因为布料不够的缘故,照样是拼接款,但颜色要稍微深一些,上半部分是深蓝色,下半截用了一款黑蓝色调的碎花布,拼凑起来看起来竟还挺和谐。


    苗秀英也很满意,高兴地说:“咱们家书玉真能干,这些布能做不少衣服吧。”


    宋书玉却没这个打算,因为布料都比较轻薄,现在做成衣服,拿出去销量可能也不是很好。


    她决定先做一些简单的,比如手帕,巴掌大的布就可以做,而且材质不限。亚麻的吸湿性强、亲肤透气,棉布柔和亲肤实用性强,丝绸轻薄柔软光滑,纱布柔软好洗,都各有各的优点。


    此外,像内衣内裤背心这类的,一年四季都要穿,不分季节,需求一直很旺盛。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小东西价格比较便宜,在乡下更好卖一些。


    衣服就不一样了,就像给谢铮做的那件背心,在供销社都要卖1.8,不要票,要是女式的背心,会稍微便宜点,也要1.5,衬衣之类得好几块钱一件。


    即便这几年的生活比六十年代好一些,花几块钱买一件衣服,很多人还是舍不得的。


    不过衣服才是赚钱的大头,最后一晚上,宋书玉还是熬夜到两点多,做了十几件衣服拿出去试试效果。


    三天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宋书玉一直在做手帕、衣服之类的,零零总总做出来好几百件小东西。


    宋书玉将这些东西分门别类放在袋子里,准备明天就去赶集。


    他们这边都是五天赶一次集,集市上大多都是村民们自己种的蔬菜瓜果粮食,鸡鸭蛋类,还有一些鞋垫布鞋,竹类编织品,高粱秆做的扫帚、鸡毛掸子等等。


    但明天不是他们红旗公社的集市,而是隔壁红星公社赶集的日子。


    为了方便社员们赶集购买东西,附近几个公社将赶集的日子错开了,这样万一需要什么东西,自己公社的集市日子还没到,也可以去赶其他公社的集。


    宋书玉第一次去集市上卖东西,决定还是先从周边几个公社开始卖起。


    因为其他公社的人不认识她,卖东西更方便。在本公社到处都是熟人,不到半天功夫就会将她在做买卖的事传遍整个公社。


    红星公社在十余里外了,刘桂芝有点不放心:“书玉,你一个人行吗?要不妈跟你一块儿去吧?”


    “不用,咱们家一个都没上工的,宋叔那边不好办。妈,辛苦你了,等我忙完这阵子,你再请假休息几天。”宋书玉一边喝粥一边说。


    刘桂芝轻笑:“辛苦啥,这春天的活又不重,就挖挖地,除除草,丢丢种子,掩土,一天就好几个工分,谁家这时候傻得不上工啊。”


    宋书玉点头:“行,累您就休息两天,咱们家不缺那几个工分。你看到了,除了十几件衣服,我这都是小件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这次我一个人去探探路,如果以后生意火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再叫上你去帮忙。”


    刘桂芝只好说:“那你要小心点,不管东西卖没卖完,都早点回家。”


    宋书玉再次保证:“知道了,妈,我最晚下午就会回来。”因为集市中午就结束了。


    刘桂芝这才没说什么。


    但等第二天宋书玉出门,她就知道放心得太早了。


    她妈是没非要跟着去,但她派了个人啊。


    宋书玉看着骑车等在半路上的谢铮,有些无奈:“你真要跟我去吗?”


    谢铮笑得有些赖皮:“我今天假都请了,回去也没工分。”


    宋书玉突然升起了恶作剧的念头,笑眯眯地瞅着谢铮这张白得让人羡慕的脸:“你自己非要去的,待会儿你可别后悔。”


图片    【请收藏魔镜小说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