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小说 > 古代言情 >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 【全文完】
    第561章 番外何以承七


    一开始的刘据也以为肯定是自己感觉有误, 但随着时间流逝,刘据很确定自己的感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刘据都不明白,刘彻为何要妒忌刘挽?


    刘挽所拥有的权势地位,甚至是刘挽的一条命, 但凡刘彻开口, 刘挽都能毫不犹豫的还给刘彻。刘挽身上有什么是值得刘彻妒忌的东西?


    后来, 刘据终于懂了。


    刘彻所妒忌的是有人愿意为了刘挽逆天改命, 不惜付出性命。


    而且那些人拼了性命改变的不仅仅是刘挽一人的性命,还有大汉的国运。


    对, 没错, 刘彻和大汉江山是既得利者, 但在刘彻看来最应该得民心的人难道不是他这个大汉皇帝吗?


    那些愿意为大汉舍弃性命的人, 不是更应该为他谋划,助他一臂之力吗?


    然而事实却在刘彻的脸上狠狠的甩了一记又一记的耳光。确实这个世上是还有能够逆天改命的人,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刘彻付出性命,也没有人愿意为刘彻而努力。


    况且, 无数的人清楚明白的告诉刘彻, 刘彻纵然身为帝王,在刘彻的心里当真事事以百姓为先吗?


    他一个心存私欲,只是为了江山稳定而爱惜百姓的皇帝,他自问比得上刘挽吗?


    刘挽也有私心,但刘挽没有刘彻那么多的私欲,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为百姓谋的刘挽是如何行事的?富可敌国, 甚至可以完全借助刘彻的势垄断整个大汉经济的刘挽, 并没有靠各方研究出来的科技而让自己成为大汉更富裕的那个人。


    刘挽将科技无偿的教给百姓们, 只为了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让他们能够吃饱穿暖, 让他们可以免受天灾人祸。


    这一些刘彻没有看在眼里?亦或者完全不在意?


    与天相通的人,能够懂得那一份真心或者假意。


    为刘挽这样的人,他们可以不计一切,为了刘彻,宁死也不能从。


    刘彻如今再活着对天下人乃至大汉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刘彻自己敢说吗?


    瞧,刘彻最迫切想要的,却是他这一辈子或许都得不到的一切。偏却是刘挽一直拒绝不想要的。


    那让刘彻怎么可能不妒忌呢?


    妒忌又如何?


    刘据受刘挽的影响远胜于刘彻,而且刘据也并不懂人间疾苦的人。他对刘彻的许多想法虽然从来没有说出口,但也是极为不认同的很多事的。


    如在上林苑内大兴土木,如在网罗天下术士以求长生不老。


    这两者所费的人力和财力,刘据瞧过账本,自是一千个一万个的不同意。然而没有办法,他根本不可能阻止得了刘彻。甚至连不认同的话都不能说出口。


    他太清楚的知道刘彻是一个奢侈的人,国库有钱,刘挽会挣钱,在他眼里那些钱也都是他的,他可以随便的用。当他用剩了他才会考虑给百姓。


    所以,刘彻和刘挽之间的差距越大,也越发让刘据心中的天平不断的倾斜。


    “一个被废的太子,你想过自己的下场吗?”刘彻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竟然会被儿子教训,但他不想示弱,到了这个份上刘彻想说的只有一点,被废的太子是何下场刘据是否已然做好准备?


    不料刘据丝毫不以为然的道:“或许别人未必能活得下去,在二姐的手里我一定可以不必再担起那些我担不起的重任,我可以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


    太子这个身份像是一把枷锁,在刘据自懂事的时间以来,套在刘据的脖子上,让刘据在很长的时间里喘不过去。


    如果能够选,刘据是真不想当这个太子。


    然而他成为这个太子为的并不仅仅是自己,更是为了卫子夫,刘挽他们这些亲人。


    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刘据不当太子的话,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得过一死。


    刘据无可奈何的只能坐在太子的位置上,竭尽全力的做好这个太子。为他们所有人争得一个未来,而不是绝望。


    什么时候刘据稍稍得以放松的?


    大抵是察觉刘挽有心往最高的位置争一争的时候吧。


    是的,刘挽很坦然的问过刘据,如果有一天她要和他争皇帝的位置,刘据会如何?


    那个时候的刘据刚刚及冠,刘挽丢出这份心思的那一刻,刘据同样震惊,可震惊之后刘据是欢喜。


    得刘挽教导长大的刘据,心里有一个不敢为外人所知的小心思。他想有机会和刘挽斗上一斗,争上一争,他想知道自己比之刘挽如何。是不是他可以赢刘挽一回。


    争皇帝的位置吗?好啊,他乐意之极。纵然他得天独厚,纵然刘挽想一争的可能太小。甚至或许刘挽苦心经营许久,都未必能够如愿以偿。在这样一条他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赛道上,极其不公平的比试下,本不该用来比,但他们没有别的机会能比。刘据在自己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尝试赢刘挽,纵然对刘挽极不公平,但这些不公刘挽清楚得很,并没有因此而生出不愿。


    但结果自不必说,刘据根本没有任何赢刘挽的可能。自家姐姐的本事,他哪怕是再活上一世也休想能像刘挽。


    败给刘挽,刘据从来没有任何的不满,也并不觉得自己输得冤。


    刘彻的视线落在刘挽的身上,“你早已准备妥当。连大汉的太子都心甘情愿对你称臣?就剩下朕了吗?如果朕不同意呢?”


    刘挽直到现在并没有完全露出她的爪牙,“若父皇不能亲手杀了我,大汉皇帝的位子我非要不可。不过是名正言顺,亦或者强抢得来而已。我既然在当年和据儿说了实话,多年苦心经营,我非得到不可。”


    是的,非得到不可。


    刘彻的眼瞳放大,如何也是没有想到刘挽敢如此坦然的告诉他,这点心思她并不是一时兴起。或许在很多年里刘挽并没有对大汉的皇位生出心思,但她既然生出了这样的心思,还能让刘据心甘情愿的为她说话,并不认为刘挽是在夺取属于他的位子,那么刘挽就一定会得到大汉皇帝的位置。


    “如今父皇可以做下决定,您是要杀我,亦或者让我成为名正言顺的大汉皇帝。”是的,刘挽现在给刘彻的选择不是立她为太女,而是让她成为大汉的皇帝。


    刘彻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是时候该退位了。


    刘彻气乐了,半响没停下来,他那手里的剑在动,许久才问出,“你在逼迫朕?”


    “我若不逼父皇,该是父皇逼我们了吧。”刘挽都到这一刻怎么可能再退。


    刘彻是个什么样的人,他都做了些什么事。如今长安大乱,人心惶惶,刘嘉卷入其中,刘据在里头又都做了些什么,以及钩弋夫人都和谁有所勾结,如果不是刘挽迅速赶回上林苑,将局面完全的控制住,不让刘彻借题发挥的将事情闹大,怕是那曾经记载在史书上的巫蛊之祸将会再次发生。


    巫蛊之祸,世人道刘彻在意识到自己中了别人的计,逼得太子刘据自尽时悲痛欲绝,后建思子宫以怀念刘据。或许伤心刘彻是有的,但那里头要说没有刘彻半点的推动,刘挽绝不相信。


    只是有些事情开了头,随后的很多事情都将不受控制,哪怕刘彻以为自己大权在握,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得过他的手掌心,可惜最终的结果却狠狠的在刘彻的脸上抽下一记耳光,也正因如此,刘据死后,刘彻开始清算那些坑害刘据的人。


    作为皇帝是断然不会反省自身的,只会一次又一次的将责任推到别人的头上。


    错的是那些臣子,是他们逼死了刘据,逼死了他精心培养的太子,他是受人蒙蔽,以至于落得一个晚年丧子的下场。


    刘挽经营了四十余年,等的就是在这样的一天,不管刘彻想做什么,容得下也好,容不下也罢,都只能容。她不仅要保全自己,保全家人,大汉皇帝的位子,她要了!


    “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你这一辈子经营多年,为的正是这样的一天吧。”刘彻果然不愧是一等一的聪明人,突然明白了刘挽多年的经营到底都是为了什么。想想这四十余年来刘挽的经营,谁能想到刘挽会早在四十多年前已然预料到这样的一天?


    不,不,别人或许不会,刘挽却极有可能。


    “你是早知道会有这样的一天?”刘彻的剑指向刘挽,凌厉的逼问,刘嘉挡在刘挽的面前,“父皇,就算二姐早知道会有这样的一天又怎么样?那么多年来二姐是怎么对您的?您扪心自问,天下间还能找得出第二个像二姐一样待您的人吗?您如今怪罪二姐对您防备诸多,谋划诸多。可是父皇的作为无一不在告诉天下人,二姐对您的防备是对的。否则我们都会死在父皇的手里。”


    刘嘉压根不怕,她这番话丢出来,气得刘彻都快要喷火了。


    可惜刘嘉不为所动,“父皇薄情寡义之极,却怪我们对您防备无比。倘若您的薄情寡义皆为大汉江山,我们绝无怨言,可您是吗?您的心里当真以大汉天下为重?而不在意个人的得失?倘若当真如此,您更应该清楚,我二姐是继任之君的不二人选?您敢让我二姐成为您的继任之君吗?”


    第562章 番外何以承八


    正所谓请将不如激将, 显然刘嘉也是深谙此道。


    于此时迎向刘彻的剑,刘嘉犹觉得不够,因此她更迫不及待的质问刘彻,“为君者, 为国为家, 谁不怕后继无人。可您呢?您这些年没少企图挑起我二姐和据儿相争。您图的到底是什么, 您说得清楚吗?您如今恐惧死亡, 求长生,更舍不得权势。父皇, 您现在没有一丁点大汉天子的威风, 只像一个懦夫。”


    一声声的指责下, 刘嘉更不掩饰对刘彻的看不起。


    刘彻怕是怎么也想不到有生之年会被女儿所瞧不起, 指向刘嘉喝斥:“你放肆。”


    剑移向刘嘉,刘嘉并没有害怕,反而更是迎向刘彻道:“对,我是放肆了。可我请父皇自省。那么多年父皇贪图享受, 您为了害怕权利的流失, 您自己一回一回的挑起据儿和二姐相争,但凡不是他们的心中有大义,顾念骨肉的情分,早已斗得你死我活。为君为父如此行事,令人唾弃。”


    对啊,想刘嘉在早年里是如何的畏惧于刘彻, 然而在察觉刘彻的很多心思后, 刘嘉突然意识到, 她的父皇并没有她以为的那样英明伟岸, 他就像普通的男人一样恐惧害怕, 甚至为此不惜挑起骨肉相争。


    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刘嘉对刘彻的所有崇敬都化为乌有。


    刘彻的剑于也控制不住的往前,刘挽将刘嘉护在身后,毫不犹豫挡在最前面,何尝不是也在等着刘彻。


    刘彻的剑在迎视刘挽的那一刻,终是不得不收回。


    对刘挽,刘彻始终保留了一份清醒,清醒的知道在他面前的女儿,她至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没有企图伤害他,这个孩子,她担起了天下重担。


    然而其他的人,他们听到刘嘉对刘彻的质问,一声声透着不信任,甚至是怨恨的质问,低下头。


    刘彻的行事,但凡只要是瞧见的人,心里如何能不暗叹。


    英明的皇帝陛下终究也是在最后成为了一个普通的男人,恐惧于死亡,恐惧于精力的流逝,恐惧于无法再掌握更多的权力。


    哪怕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可他依然无法控制的因此而生出畏惧。


    到最后,被恐惧所操控,刘彻像一个昏君一般的做下了种种的事情,甚至不惜挑起国中相斗,如今长安城内的所有局面,上林苑内的对峙,哪一样不是刘彻所引造就的?


    “父皇可以杀我,我在这里。”刘挽依然迎上前,到了如今的地步,刘挽定然是要让刘彻做出选择的,不成功便成仁,那是他们到这一步必须要存有的觉悟,断不可能因此退缩。


    刘彻气得胸口阵阵起伏,剑依然往前伸出,在这个时候传来一阵声音道:“陛下,昌和公主和樊少卿在外等候多时,他们还领来了几位皇子。”


    昌和公主正是刘息,而樊少卿是何人?


    樊希而已。


    那么多年以来,樊希追随于刘挽南征北战,可是早些年樊希觉得他应该要留在长安了。


    以他的能力和本事,一个大理寺少卿的身份,他自然是坐得了的。


    况且他追随刘挽南征北战,也是屡建奇功,只是偶尔太过阴狠的计谋不为刘挽所取。但正常一些的计谋该听的刘挽是从来没有一丁点的犹豫。


    至于刘息,五年前刘息往西域参军,这些年颇有功绩。


    此时听到华刻的禀告,刘挽在第一时间望向刘嘉,刘嘉方才同刘彻放过话,早已告诉了刘彻,如果刘彻不放过他们姐弟的话,等着吧,刘嘉一定会让刘彻断子绝孙。


    如此断人后路,完全不让人有回头可能的计谋,未必众人在听见时心中没有闪过很多的想法,但在此时都会控制不住的想得更多。


    “是他们。”刘彻何尝不在想,与刘嘉合谋的人到底会是谁,他想过陈谦,想过萧定,但他确实没有想过会是樊希和刘息。尤其是樊希。


    刘嘉从来与樊希都没有往来,谁承想他们之间竟然早已达成了共识。


    “对,是他。”刘嘉非常肯定的告诉刘彻。


    “不错,论聪明才智,我不过尔尔,但是樊希此人如何,父皇清楚,二姐也清楚。我做不到的事情,没了退路的情况下,他一定会做。至于息儿,她不过是认同我的想法罢了。”刘嘉更得提醒刘彻和刘挽,他们认为她做不到的事情,在樊希那里是没有这个问题的。


    樊希既然选择了出面,很明显已然做下决定,绝不会后悔。


    他选择了刘挽,那么多年追随刘挽,他何尝不是极其了解刘挽的人。


    与其让别人上位不一定会把他用到极致,那必须是让刘挽上。


    为了利益,不过是赌一赌而已,该赌的时候就得赌,不可有半点迟疑。


    刘息不过是一个附带的存在,兵马是刘息所领,也能保住退路。


    “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一直护着,你一直以为没有野心的妹妹。”刘彻绝没有想到掀起轩然大波的人竟然会是眼前的刘嘉,一个他以为只懂得吃喝玩乐,一心系于情/爱的孩子。


    结果刘挽理所当然的答道:“这些年父皇不是说了吗?到最后最像您的人是嘉儿,因此您不应该觉得不可思议才对。嘉儿做任何事,您都应该想得到的。”


    又是把刘彻给堵得说不上话。


    刘彻都这样的年纪了,今天遭受的种种,绝不是刘彻所能预见的。


    而刘据于此时劝道:“父皇,请父皇息怒。”


    息怒是不可能息怒的,刘彻的火气分明是被一个个冒头的人气得不断的往上涨才对。


    “你们以为朕会在意所谓的断子绝孙?”刘彻纵然到了这样的地步,依然并不愿意接受自己是那样一个受制于人的皇帝。断子绝孙那就断子绝孙好了。


    刘挽一见刘嘉待要开口,已然喝斥道:“好了。”


    刘嘉难得有机会好好的怼上刘彻一对,但也懂得何谓适可而止,真把刘彻气出个好歹来,最终受损的可是他们。


    刘挽迎向刘彻道:“父皇的狠绝我一向明白,也一直都在防备,而今一切的决定权依然在父皇手中,父皇要杀要剐,息听尊便。”


    是的,刘挽一步一步的走向刘彻,并且伸手握住剑,直抵她的胸口。不顾众人叫唤,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向刘彻表明道:“我曾和父皇再三说过,我想要的从来不瞒父皇,给与不给我,由父皇来决定,这句话到现在依然作数。”


    刘彻望向目光依然澄清,多年从来没有改变过的刘挽,变的从来都是他。


    挣扎中的刘彻与刘挽对视问:“你无子传承,在你之后大汉的江山当如何?”


    是的,刘挽无子,无子的她,将来天下如何传承下去,那是他们谁也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一个闹不好天下要生乱。


    听到这话,刘挽明白刘彻已然放软了。


    “我没有,据儿有啊。我辛苦争来的江山,我一定会好好的传下去,而且一定会选一个明君,绝不会让任何人毁了大汉的江山。”刘挽并不认为这算问题。没有孩子的她更能公平的选出一个最好的继承人。


    “待你百年之后谁家的侄子会为你祭祀?”刘彻更是说出另一个现实的问题,百年之后的刘挽怎么办?她这样辛苦的建立大汉的江山,为大汉呕心沥血,不该无人祭奠。


    结果刘挽浑然不在意的道:“父皇,人死如灯灭,我不在意百年之后的事,我只要做好大汉的皇帝,得百姓认可,自然会有无数人引我为榜样,我何惧于将来无人祭祀。”


    瞧,他们父女的目标根本不一样,自然是不可能同日而语。于刘挽来说,死后的事情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活着的时候,她活着的每一天将她本份该做的事情做好,便是她不枉此生。


    刘据在此时道:“二姐也可以过继。”


    站在刘据的立场,他也曾考虑过刘挽无嗣一事应该怎么解决。


    如果刘挽愿意生断然不可能等到现在。直到如今都不肯生的刘挽,只能是她不想。


    那就不用想了,企图让她生孩子不可能,那就只有另一个办法,过继。


    过继啊!刘据从前想到的只有这样一个办法。


    结果刘挽瞪了他一眼道:“孩子不是你生的,你轻飘飘一句话就要决定孩子的一生?你乐意我还不乐意呢。我不需要,我也不在意所谓的后继有没有人。我这样的人,早在十七岁那一年就该死了,能够活下来实属意外。自然,如果十七岁死去的我本就是后继无人,如今也一样,没有太大的区别。你们别总给我设定各种各样的目标,我不用。我很清楚自己所处的境地,我也知道自己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如果你们当真要为我好,请你们尊重我的选择。”


    是的,尊重她的选择。


    刘挽的话说到这里,刘彻在此时道:“朕不该遂你。”


    这句话落下后,刘挽与刘彻对视道:“在父皇的心里,有可以取代表哥的存在吗?”


    得,提及霍去病,刘彻再也说不出别的话,只能长长的一叹,终是放下了剑。


    所有人看到这一幕都不由的松一口气,为帝王的退了,一切都好。


    是的,一切都会好的。


    大局将定,这个结局没有人可以预料,然而大汉皇帝的位置最终还是落到刘挽的头上,这一点,想必很多人期待,却因为刘挽是女儿身这一点,终是不敢有此奢望。想必这样的消息传扬出去,必令无数人振奋。


    第563章 番外何以承九


    此时的刘彻放下了剑, 扫过刘据问:“你当真能够接受?”


    问得凌厉,却也让刘据再一次朝刘彻作揖道:“儿臣不如二姐。自问担不起大汉江山。多年来没有选择,儿臣只能居于太子之位上,但儿臣心有余而力不足, 否则也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心有余而力不足。刘据确实没有那样的能力, 否则今天赢的人又怎么可能是刘挽。


    纵然刘彻什么都没有问到, 可刘挽人在这儿已然说明了一切, 刘挽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皇位她是非要不可。不管刘彻和刘据答应不答应, 她都要。


    如此的自信又让人无法拒绝, 那是刘挽多年来的底气, 是她经营数十年才得来的结果。


    刘彻不得不承认, 他断然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的结果,而最后他的孩子以这样的结果达成了共识,一个上位,一个退下, 他们都觉得彼此这样挺好, 刘彻又能如何?


    “拟诏。”刘彻下令,作为门下侍中的陈谦立刻上前,他之所以会被召来的意义就在这儿了,门下省拟诏,中书省中书令审核诏令,那就可以下发了。


    刘彻在诏书中所要体现的意思也不多, 不过是向天下人肯定了一番太子刘据, 在最后又更是点明最重要的一点, 太子自以为才能不行, 故以退位让贤。同时刘彻也表明, 他如今年事已高,是时候退位了。最重要的一点是点明继位之君是刘挽。


    诏书下发,举国哗然,可是有多少人为此而欢呼自不必说。


    有人想反对,然而刘彻既然选择了退,断不可能允许横生枝节,刘挽要如何才能坐稳皇帝的位子,如何才不会给人机会将她拉下马来,刘挽心里清楚得很。


    是以,不用说,整个长安守卫森严,任何人都不许轻举妄动,在绝对的实力下,刘挽顺顺利利的登基成为大汉朝的第八个皇帝,并改元始平。


    无数臣子在触及刘挽一身冕服坐在上位时,那都是心情十分复杂,没有人能够想到,最后会是刘挽登上皇帝的宝座。


    但在下方的无数女官们,她们是欢喜的。


    女官,女相,女帝,这些都成了。将来的她们真的可以凭本事在这世间立足,再也不用担心这一切毁于一旦。


    一直以来支持女子出仕,支持女子自强,给女子们机会的刘挽成为了大汉的皇帝,接下来她一定会更加想办法令她们都可以越来越好。


    只是刘彻突然的退位,似是一下子没有了精气神,刘挽登基的时候刘彻亲自领刘挽走上了皇帝的宝座,并且将头上的冠冕戴到刘挽的头上,以示他将权力都交到刘挽的手中,何尝不是在昭示他对刘挽的认可。


    而后,刘彻成为了太上皇,卫子夫也成为了皇太后。


    虽然卫子夫在知晓事情的经过时受到的惊吓不轻,最终的结果是好的,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于卫子夫而言,不管是刘挽或者刘据,都是她的孩子,只要他们两个不争不斗,卫子夫便无所畏惧。


    而今刘据已然自叹不如,愿意一退,刘挽成为了大汉的新任皇帝,从此大汉天下易主,刘彻在刘挽登基之后也退于上林苑内,对于臣子们的拜见他都拒之门外。


    卫子夫至于此算是赢了,对于许久不见的刘彻,卫子夫思来想去终是去见上他一见。


    听闻卫子夫的求见,刘彻本能是拒绝的,不见待要脱口而出,最终还是松口道:“让她进来吧。”


    有多少年刘彻没有认真看过卫子夫的样子?


    兴许刘彻自己都不记得了。


    但这个时候的刘彻对于求见的卫子夫,又存了几分好奇,想知道卫子夫到底为何而来。


    卫子夫缓缓走来时,刘彻也注意到卫子夫老了,满头的银丝,满脸的皱纹,再不复当年的秀丽。


    可是,人谁不老?刘彻难道不老吗?


    老的啊!


    正因如此,刘彻才不想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为此,刘彻终是离得卫子夫越来越远,也越发的不想再见卫子夫。


    而今卫子夫在刘彻的跟前,无悲无喜的唤一声陛下。


    刘彻冷淡的应一声,不料卫子夫突然朝刘彻跪下行以大礼,刘彻呆滞了,不解于卫子夫何意。


    卫子夫却言辞诚恳的道:“妾谢过陛下。”


    听到这一声谢,刘彻更呆住了,这一声谢该从何说起。


    “妾一谢陛下当年的知遇之恩,若没有陛下,妾不过是平阳侯府的一介歌女,未来的日子也不过是碌碌无为,终老一生。妾能享此尊荣,能成为大汉的皇后,皆是陛下之功,妾对陛下一直心存感激。妾二谢陛下遂泰永所愿,若非陛下愿意,泰永不可能得偿所愿,也不可能会有如今的局面。”卫子夫说罢更是跪下朝刘彻叩首,再叩首。


    刘彻怎么也没有想到卫子夫来这一趟竟然是为谢他。


    仅此两桩事改变了卫子夫的一生,卫子夫不该来此一谢吗?


    但刘彻以为卫子夫会来此炫耀,炫耀最终她成为了太后,而他这个皇帝终究不得不退为太上皇。


    结果却出乎刘彻所料,卫子夫的性子本不是那张扬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出那张扬的事儿。


    “你不必谢朕,朕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朕自己。”是的,都到这样的年纪了,刘嘉那样无所避讳的揭露刘彻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难道刘彻以为他还能装吗?


    他本就是一个事事为自己谋划,为大汉寻利的人,以前如此,以后也如此。


    “况且,泰永这一辈子为朕做的,为大汉江山做的,远比为你做的要多得多,朕哪怕将所有的一切都给到她,都是她该得的,不必你来谢朕。”都到最后了,刘彻依然不断的想要表明一点,刘挽为他所做的一切远胜于为卫子夫做的一切。


    卫子夫不禁笑了,都到这个时候了刘彻依然还是没有改变,他总想证明在刘挽的心里,他是最重要的那一个人。


    不错,刘彻在刘挽的心中确实很重要,谁也无法否认这一点。


    但刘彻并非刘挽心中最重要的那一个,这一点刘彻何尝不是从来都心知肚明。


    卫子夫目光复杂的与刘彻对视后,“陛下如今想证明在您的心中泰永很重要,那为何这些年却要挑起据儿和泰永相争?甚至不惜一次一次的试探泰永的底线,只为了知道泰永对您是否忠心?”


    是的,卫子夫很早之前已然在心底里无数次的想问刘彻。


    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父亲?


    他怎么可以挑起孩子们的争斗?


    难道他不知道挑起他们姐弟相争的后果吗?


    最差的莫过于你死我活,国破家亡啊!


    刘彻脸色有些难看,怕是也没有料到卫子夫会敢来质问于他。


    当然,刘彻反应过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今连卫子夫都敢来质问于他,果然都觉得他退位让贤后,他也失去所有的权利。


    “你知道朕若是下令让你殉葬,泰永也救不了你。”不悦的刘彻自然是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对卫子夫,他希望卫子夫可以永远的牢记一点,她这个皇太后也不可能违背他的意思。


    卫子夫闻言笑了,“陛下以为我畏死吗?”


    是的,卫子夫很想知道,在刘彻的心中,她到底算是一个怎么样的女人?她害怕死在刘彻手中吗?


    刘彻微微一顿。


    “妾不畏死。得到这样的结局而死去,妾已然无憾。然妾此生虽感激于陛下,但妾也想要告诉陛下,若有来生,妾不愿意再遇见陛下。如果可以,妾更希望这辈子从来没有遇见过陛下。对,没有陛下,妾一家未必有这样的荣华富贵,也未必能为天下知。可是我们这样的一生,得尽了荣华富贵何尝不是呕心沥血?泰永如何为的陛下,陛下心中有数。陛下不是一个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好君王,于妾,更不是一个好丈夫。陛下之于妾,曾经是妾的希望,到最后却又成了妾的噩梦。您一次一次的挑起据儿和泰永相争,您想要他们斗得两败俱伤。那一刻,妾真的想让陛下死。”有些话藏在心里太久,久得都烙在了骨子里,卫子夫吐露出这些话时,神色间的恨意让刘彻都止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在这些年里,刘彻却从来没有察觉。


    “若非泰永和据儿都是好孩子,大抵陛下是可以得偿所愿的。只是陛下是否想过,大汉将要因此遭受多大的损失?”卫子夫既然选择将话摊开的说,断不可能再留情,继续的指出另一个刘彻避之不愿意去想的问题。


    刘彻凝视卫子夫,卫子夫无畏的与之对视道:“陛下不悦了吗?陛下这辈子肆意行事,无所顾忌,您自问对得起大汉,对得起大汉的百姓吗?这样一座上林苑,还有陛下的陵寝,花费多少财力人力,陛下当真没有算过?不过是陛下将一切视之理所当然罢了。可陛下,这一切当真都是理所当然的吗?大汉的天下并非是陛下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以天下之力满足陛下的私心,陛下凭什么?”


    第564章 番外女帝临朝一


    稳坐于皇位之上, 居高临下的俯视于群臣,刘挽真正坐上这个位子才把心放下。


    没办法,纵然她多年苦心经营,没有到最后一刻, 再多的准备都有可能横生变故。唯有真切的听到他们俯身与她称臣, 唤一声陛下, 刘挽才相信自己当真成功了。


    作为大汉朝的第八任皇帝, 刘挽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是下令减少徭役赋税。相对于大汉朝如今而言,百姓的赋税是算少不假, 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依然高。是以刘挽再一次下令, 将三十税一改为五十税一。


    此诏令下达, 百姓们自是欢呼雀跃, 旁人可就不太高兴了。


    毕竟对于先前的国家们来说,赋税的收益是国库收益根本,也正是因为如此,突然将赋税降下, 考虑过这将对大汉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然而刘挽也不跟人吵, 只是让人将所有的国库收益都给亮出来,也不用放很多,就近十年的足够了。


    让他们睁在眼睛看看,百姓耕种所交的税都占多少?


    想靠田地的赋税以养活整个国家,怕是国家得要穷死。


    是以,刘挽干脆再下降, 只为了让百姓们知道, 大汉朝心系于百姓, 绝不会让别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却叫他们大多数的普通人还得为税发愁。


    不仅如此, 刘挽先前虽然严查了世族们不假,如今还得落实一件事,大汉的田地到底有多少。


    毕竟人揪了出来,依刘挽的意思应该顺势将田地也要量上一量,查清楚了这些田到底是归于谁的。


    无奈刘彻不乐意,先前的刘彻认为动静太大,再闹下去怕是大汉天下都要大乱。


    好嘛,刘挽没有办法代替刘彻做主,也只能见好就收。


    可是刘挽先前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现在她成为大汉的皇帝,完全可以操作起来。


    至于谁来办理此事,樊希是不二人选。


    樊希这个人,心够狠,对付故人从来没有半点心软的意思。正是因为如此,日常在刘挽的身边,刘挽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让他悠着点。要是满天下的人死绝了,那这天下还算是天下吗?


    可樊希认为,有很多人活着就是祸害。


    但同样,樊希非常的清楚一件事,刘挽能够给他兜的底不算太多。他对付人不愿意手下留情,这不能算一件坏事,得看用到什么地方。


    在对付世族一事上,樊希是非常的认为可以操作一番的。


    所以虽然樊希没有随刘挽一道出行,但他给刘挽出了不少的好主意,以至于刘挽生出要仔细的清算大汉朝内到底有多少田地时,第一个想到的人即是樊希。


    樊希也干脆,连问都不问理由,已然答应下此事。


    然后再没有然后,樊希高高兴兴的出京,至于别的人高兴与不高兴,不归刘挽管。


    随后,刘挽再一次推行简官政策,而且对于各部门乃至各地方都有相关的明确规定,一件事要多久落实,都不许给她拖,谁要是为官不作为的,趁早的滚,她不养闲人。


    在其位谋其政,这是最基本的为官之道,做不好的回家去。


    从此,大汉朝的风气自然是一正。


    很多在刘彻那儿,他自己本身都做不好榜样的事儿,想让别人去干,真当满天下的人都是傻子不成?


    到刘挽这儿,刘挽算不上一个贪图享受的人,大抵除了吃食外,其他的东西刘挽是有就可以了。


    是以,刘挽完全能够以身作则,不管是对上对下,刘挽一个榜样在那儿,谁都不能说出半句不好。


    如此一来,大汉朝以肉眼可见的好了。


    而也在这个时候,刘彻下了一道轮台诏。


    这一道诏书相当于是罪己诏。刘彻自我反省,认为为帝多年的他有很多的过错。穷兵黩武不说,他贪图享乐,这些年挥霍无度,以令百姓受苦。


    刘挽在看到这份轮台诏时也是愣了半响,随后得知卫子夫前往上林苑亲自骂了刘彻一回,把刘彻都骂得郁闷了。


    额,刘挽忙于国事,也不管父母间的事。


    当年卫子夫最难熬的时候已然过去,刘彻那儿,刘彻想必不会垮下来。哪怕他失去了他最看重的权利,但想来败在刘挽的手里,刘彻不至于过不去这个坎。


    轮台诏一下,刘挽必须得去见一见刘彻,而刘彻显得有些苍老,比之先前刘挽所见的刘彻要显得苍老得多。


    对此,刘挽有些忧心,还是刘彻挥挥手不甚在意的问:“你怨为父吗?”


    刘挽被问及于此时,如实答道:“我只是不明白,父皇当真是铁石心肠吗?为何我这一辈子竭尽所能,依然没有办法让父皇相信我?父皇为何如此畏惧于我?”


    是的,畏惧,到最后的刘彻对刘挽的态度中透着畏惧,那是无法言语的畏惧。


    “朕只是不相信,你真的可以让大汉江山更上一层楼。哪怕你做了这许多,但那其中难道没有朕的功劳吗?”刘彻是不服气,明明他作为一代皇帝,他做得并不差,为何却没有得到那些人的认可。那些人为何不愿意为他逆天改命。


    刘挽长长一叹,不知该如何与刘彻解释。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刘彻做得不算太差,在对百姓上,他尽所能的控制世族,没有让他们掌握太多,以至于大汉天下为之易主。


    然而让刘彻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利于百姓,刘彻做不到,这就是刘彻受这个时代影响的局限性,也是别人所无法改变的。


    但为百姓谋福这一点在刘挽看来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


    天下非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舍一己之私欲以令天下振兴,那是再好不过。让刘挽满足自身而忘天下,刘挽担不起,也万万不敢如此为之。


    “父皇做得已然很好。”刘挽这句话并非是在哄人,但于刘彻听来,刘彻瞪了刘挽一眼,刘挽道:“不过是差了那么一点点,父皇比之其他的君王绝对不差。”


    刘彻挥挥手,并不愿意再跟刘挽说话。


    “天下江山交到你的手里,以后由你说了算,你要如何便如何,不必来此奉承。”刘彻打断刘挽想安慰他的话,而且十分诚恳的道:“你要做得比谁都要好,唯有如此才能证明朕不顾天下非议,有子不传,而传到你的手里是明智之举。”


    是的,刘彻最后的希望不过如此,刘挽郑重的承诺道:“父皇放心。”


    别的事刘挽或许不一定能够做到,但这一点刘挽可以保证,她一定会做好。


    刘彻许久没有吱声,他不会告诉刘挽,他昨夜在梦中看到了没有刘挽的大汉天下,大汉,在他手里终是民不聊生。他的太子死在他的手里,大汉的天下乱成一团。


    108人的命,换的是大汉的江山多了108年,这一切的功劳在刘挽。


    始平三年,刘彻驾崩,享年七十岁。十六岁登基的帝王,在六十七岁时,上林苑变故后退位于刘挽,为太上皇活了三年。他之一生,以灭匈奴为己任,平百越,安西南夷,兴察举、科举之制,改法制,改官制,皆为后世效仿。在他去后,刘挽按众臣之意,追谥其为汉武帝,他这一生的功绩和过错,都将由史书记载,留与后人分说。


    随刘彻下葬,真正属于他的时代终结了,大汉朝上下都明白,从今往后大汉朝的主人是那一头银发的女帝。


    只不过,刘彻驾崩不久,立刻有人提议该给刘挽修皇陵了吧。


    刘挽


    这是盼她死吗?


    结果马上有人解释,按历代的规定,国库收益的三成用来修建皇陵。


    刘彻在的时候,每年那么一大笔拨出,那谁也不想得罪刘彻,让这位独断专行的帝王不痛快,加上刘挽完全不想提皇陵的事,谁不是求之不得?


    可是现在刘彻驾崩了,如何修建刘挽皇陵的事不得不提上议程。


    结果没有想到,刘挽闻言摇头,“朕并不打算如此挥霍。不必你们跟朕说所谓的规矩,朕想把大汉国库的钱用在实处。况且,朕并不贪图享受,朕也不认为朕死后须得有无数的奇珍异宝陪葬才好。”


    说到这里的刘挽,相当不厚道的问:“你们觉得,将来要是有人穷了,得知陵中珍宝无数,会不会有人掘墓?”


    “陛下。只要大汉江山在,断然不可能有这样的一天。”一听刘挽的话,吓死个人,急忙有人向刘挽郑重的道来,希望刘挽不要说那些个吓人的内容。


    刘挽笑道:“何必说那些不着边际的话,你我都清楚,朝廷更迭无可厚非。非你我所能左右。所以,寄希望于别人为了钱财守住道义,倒不如一开始就别放那些引人动心的财物。朕的陵墓父皇早年帮朕选定,那位置挺好的,不用改。也不用修。你们大可不必劝朕,要不你们参考参考在朕死后给朕一把火,把朕的灰都给扬了?反正朕无子嗣,也不指望将来谁来祭奠朕。”


    “陛下。”闻刘挽所言,无数人心惊肉跳的要给刘挽跪下了,刘挽疯了吗?让人给她一把火,再把她的灰给扬了?


    “二选一,要么将来给朕一把火,要么朕的陵朕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你们谁也不许给朕添任何东西。”刘挽知道不可能有人按她的心愿把她烧了,是以退而求其次,先跟他们达成共识。


    行,只要刘挽不说烧了扬灰,一切都可以商量。


    第565章 番外女帝临朝二


    君臣之间算是达成一定的共识, 然后刘挽就跟各家的人一道商量了。


    刘挽确实不想要什么珍宝首饰作为陪葬,但文化工艺这些倒是完全可以刻在墓中,多备几分都无妨。


    没有别的意思,刘挽仅仅是想起后世对于各种古代工艺流传的惋惜, 既如此那就让人在她这个墓里多备上几份。现如今各种的工艺都记录下来, 如此将来不管怎么样, 一但有人开启了她的陵墓, 都可以得到这些手工艺的制作办法。


    甚至刘挽更是萌生了另一个念头。


    未来的事情不可知,如今的那倭国尚不成势, 可在将来, 这样一个国家几乎要将华夏毁灭, 很多时候的事情根本不可控, 刘挽也不知道有了她的时代,在未来的一天能不能够改变那百年的耻辱史,但至少还是应该要留下些许警示,以备后人可用。


    是以, 刘挽让人将那一段历史刻了下来,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这一切的发生,以及相关的人和事,都得一字不落的记下,或许有可能改变一切。


    帮刘挽建起皇陵的人们, 见之一墓, 刘挽没有让人陪葬任何的金银珠宝, 只是将这些手工制作的方法, 以及后世的一些大事件记录下来, 以流传后世,也希望能够为后世起到警醒的作用。


    一个个原本未必乐意建皇陵的人,懂得刘挽和刘彻是截然不同的帝王时,对墓内的种种机关遁甲之术,都是挖空了心思的做到最好。


    刘挽也是懂得其中门道的人,最后还坏心眼的与人提议道:“我这个皇陵,心正之人可入,心不正者自该让他们死在外头。虽说我这里没有珍宝,但这样的手工艺制作的法子何尝不是举世无双的好宝贝。落入心术不正的人心里,我还觉得挺可惜的呢。既如此,也得设几个机关,防小人不防君子。”


    这一点自然是引得无数人同意的。


    是以后世皆知,泰永女帝的陵墓是当年最精妙的五行机关阵法之地,而且,没有人知道,每一年道家的人都会出现,都会加固里面的机关,直至数千年后,刘家后人出现,并且带人进入主墓之内,将刘挽留给后世人的示警,从而也让华夏因此而避免了几乎被灭亡的命运。


    从此,华夏崛起。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刘挽的那一个平行空间,那样一个以人民为主的政府是对刘挽推崇无比的,是以才会为天下所知,为天下所敬。


    而卫子夫在得知刘挽准备开始修墓时,也不与刘挽绕弯子的提及,“百年之后,我陪着你可好?”


    这样一句话,既因卫子夫心疼刘挽,何尝不是因为她并不想与刘彻在一道。


    刘彻的墓里已然有了李夫人,那么多年以来,卫子夫忍着让着,在最后卫子夫既然不忍了,也没有打算死后继续的忍下去。


    “我与你父皇早已说得很清楚,如果可以,希望我们永远不再相见。如果可以,我希望从来没有遇见过他,是以,我并不想和他葬在一处。”卫子夫坦然的向刘挽承认她的心思,别的孩子或许会因为种种的原因相劝于卫子夫,说什么生同床,死共寝是夫妻最好的结局。


    呸!早已夫妻情断的两个人,说什么好的结局。


    如果没有刘挽在,卫子夫已然可以预见自己的结局是有多惨。


    故,她并不想死后同刘彻再有任何的纠葛。而她相信刘挽一定会同意的。


    果不其然,刘挽一听既重重点头道:“好。”


    一个好字,便定下了刘挽墓成了母女墓,对此不是没有臣子提出反对的意见,以为这样不妥,毕竟刘彻也不是没有给卫子夫留位子。


    驾崩时的刘彻将江山传承于刘挽,心中唯一挂念的便是刘挽百年后的事,可惜刘挽丝毫不以为然,她从来都觉得活着能够过得好,将事情做得好,百年之后的事大可忽略不记。


    于无数的人来说,死亡并非结束,而是开始,但刘挽一直觉得那已然结束。


    她啊,不追求长生,也不想要永生,只珍惜眼前。


    臣子不同意卫子夫和刘挽同葬一处,以为该让卫子夫和刘彻同葬。刘挽以刘彻为尊,不该惊扰刘彻为由,将此事圆满解决。


    始平二十七年,刘挽七十二岁的生辰,一个年迈的老者一大早便给刘挽送来了一份礼物,那么多年来,一直如此,从来没有间断过。


    刘挽在看到那样一份礼物时,问:“这是表哥给我准备的最后一份礼物了吧?”


    对面的老者躬身应下一声是,有些事情,纵然从来没有说破,但各自都心知肚明得很,因此不必过多的解释。


    “多谢你。”刘挽道一声是,那老者与刘挽作一揖,“陛下甚好。冠军侯在天有灵必为陛下骄傲,也会欣慰无比。”


    闻此言,刘挽低头一笑,“想来是的。”


    老者再以作揖,便退了出去,刘挽打开盒子,才发现里面是一副画,刘挽明显一愣,还是将画打开了,不料画中所画的竟然是霍去病,更让刘挽意识到的是,这副画分明是当年她送给霍去病的画。


    画保存得很好,一如当年出刘挽之手时的模样,最最难得的何尝不是,上面竟然还上了颜色。越发将霍去病显得英姿飒爽,耀眼无比。


    这么多年以来,整整的54年,每一年刘挽的生辰都会收到霍去病送来的一份礼物,有他们年幼时一起做的一把弓,或者一个小玩具,亦或者是霍去病亲自网罗来的各种新奇的玩具。


    总而言之,应有尽有。


    54份礼物,对应那为刘挽舍命的108人,他们各用自己的一条命为刘挽换来半年的寿命,但不知能为大汉延续多少年。


    刘挽低下头一笑,画中的霍去病一如她记忆中的样子,但那些记忆显得有些模糊了,在最后送来这副画的霍去病,是怕经年太久,刘挽忘记他的样子了吗?


    想到这个可能,刘挽将画收了起来。


    他们约定了来生,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有来生。


    始平二十七年,泰永女帝无疾而终,定原太子刘据之孙刘询为下一任承继者。


    为帝二十七年的泰永女帝,减赋税,抑世族,大兴教育,整治官场,以令朝廷政治清明。有人统计过泰永女帝一朝,在她继位前,国中存粮无几,在她驾崩时,粮仓堆积成山,直到五十年后依然留有余粮。


    而她统治的二十七年,执法如山,凡有作奸犯科者,无论何人,皆以论处。


    但泰永女帝也讲究道德教化,在这一点上泰永女帝也是做了好榜样。


    法不可不存,但法不外乎人情。执法的过程中不可忽略人性,也不能无视常理。


    据载,在泰永女帝后期,朝中作乱犯法关入大牢者,或者被判处死刑之人,一年竟然不到三十人。


    而终其一朝,百姓的日子过得是相当好的,赋税降低不说,所谓的徭役,刘挽也并没有强制要求人们必须要去。而是出钱出力,以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


    对外自不必说,刘挽一个镇守边境多年的人,她成为大汉的皇帝,对外那是绝不允许任何人进犯,大汉虽不犯于他国,他国若敢来犯,绝不放过。


    在刘挽一朝,虽不像刘彻那样大举兴兵,但不管是西域各部亦或者是西南、百越等地,凡有作乱者,最后都归于大汉的疆域,消失得无影无踪莫过于此。


    而自刘挽之后,大汉的公主再不曾和亲各国,在她之后,如昌和公主刘息,镇守于西域二十年,也开启了大汉公主从军的先例,大汉的公主,可以战死沙场,绝不和亲。自此,大汉的公主再不是只会享乐的存在,更是守护天下的代表。


    是以,论文治武帝,刘挽并不逊于任何皇帝。当然,最值得人津津乐道的当是,在刘挽一朝,不管是早年追随刘挽的人,亦或者是后来刘挽提拔起来的人,为相为官,只要不曾犯于国法者,都得以善终。


    其中也包括那引得无数的世族欲杀之的樊希。


    没办法,此人够狠,奉刘挽之令前往丈量田地,对付世族,刘挽的态度一向是治得住就治,治不住那就杀。到樊希这儿,配合的可以留,不配合的解决了就是,反正该杀就得杀。


    按理来说刘挽这样一个整治世族,下手如此狠的人,应该为世族所不能容,更应该为儒家所骂才对。


    然而刘挽做得太好,好得根本没有办法抹黑。


    而且刘挽早年已然懂得史书的重要性,早早让人开始编写史书,到刘挽登基为帝后,刘挽无论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敢让人明明白白的记录下来,都没有一丁点要避讳人的意思。


    板上钉钉记录下来的事儿,而且是各家记录的史书内容都是一样的,并非一家之言。哪怕想黑刘挽,请问找得到黑点吗?


    况且,刘挽驾崩时,满朝的臣子,是的,哪怕是恨刘挽一直在不断的压榨他们的世族们,也禁不住伤心。


    刘挽是个善于纳谏的人,也十分的认为广纳谏言有利于大汉的兴起。她虽然有一定的目标,并不代表她就是对的。


    进言之臣,刘挽从来没有对他们有过任何的不满,但凡说对的人,在她这里她就会听话改正。


    是以,未必有人不松了一口气,庆幸于刘挽终于是死了,但那心底里依然是免不住的伤感。


    据载,刘挽下葬的那一日,满城皆是哭声,乌压压的人们从各地赶来,只为了送女帝陛下最后一程。


    将百姓放在心上,真正以百姓为重,以天下为重的女帝走了,从此,他们再也不可能遇上这样一个女帝了!


    第566章 番外后记


    但见满城的哭声, 无数的百姓前扑后继的从各地赶来,只为了送这一位驾崩的皇帝。画面止住了。


    这个,这个,竟然真有女人能把皇帝当成这样的吗?


    是的, 此时是汉文帝刘恒一朝, 刚刚继位为帝, 刘恒和朝臣们的对峙里, 刘恒算是暂时占据了上风,但也仅此而已。


    突然天现异象, 异样的场面出现, 让人们倍受惊讶。


    然后他们看到了一个名叫刘挽的女子的生平, 不出意料, 都惊住了。


    这,这是他们刘家的孩子对吧。大汉朝,肯定是他们的大汉朝。


    但是,一个女人, 能文能武, 她竟然还一步一步算计让自己成为了大汉皇帝,厉害了!


    况且,在他们眼里应该算得上没有任何益处的诸子百家,在她的手里却能发光发热。别一个个的都当作看不见刘挽所处的时代后期的一应吃穿用度,尤其是所用的武器,谁人看在眼里不冒精光。


    天下最精良的马匹, 最好的铁器, 还有那能将山夷平的武器, 这些要是落到他们手里, 试问他们大汉会变成什么模样?


    于他们而言, 他们更会觉得,同样的东西落在他们的手里,他们也能做得比刘挽更好!


    相比于老刘家的人欣慰于后继有人后,随后想到的是他们完全可以学习刘挽的方式,从而改变大汉朝的局面。


    但与之而来刘恒也必须考虑一个问题,他的想法是很好没有错,真正想要实施当真能够成功吗?


    比起刘恒的不确定性,汉景帝刘启在看完刘挽之后,得知将来的刘彻会因为卫子夫的缘故,得到后世称赞的帝国双璧,还有这样一个改变大汉格局,令大汉上下焕然一新的继承人。


    女子,女子又如何?


    别管男的女的,有本事将大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令后世人纵然经过了数千年依然怀念的时代,那何尝不是刘启毕生的追求。


    是以,此时的刘启不得不考虑的是,刘彻和陈氏的婚事,到底还要不要定下呢?


    思来想去,刘启最终还是决定请来阴阳家的人。


    一头白发,被唤为安夫人的这一位。


    但见刘启,安夫人直率的道:“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福气,能够得到一个足够改变天地日月,乾坤扭转的人。况且,陛下以为在预知之后能够得到这样一个人,是否想过会有很多人阻止这样一个人的出生,成长?在她没有真正的长成之前,已然有人将这样一个人毁掉。”


    刘启怎么可能没有想到这一层,只不过是自知,但亦无法改变而已。


    安夫人分外认真的同刘启道:“一切皆是定数。上苍让陛下看到这样一个优秀的帝王,不仅仅是让陛下知道大汉的未来会比陛下以为的还要好,未必不是有别的提醒。”


    对此,刘启显得更是一愣,不禁反问:“夫人有话不妨直说。”


    “陛下只看到大汉的女帝而已?”安夫人面上沉着的问,刘启并不蠢,立刻明白了安夫人的言外之意,与安夫人对视时,刘启道:“许女子出仕为官?”


    “陛下英明。”安夫人称赞一声,“陛下的注意力若只放于一人之身,天下人的注意力也只会放于一人之身。那对尚未出生,也没有长成的人而言并不是一桩好事。如何让他们所有人的注意力落到别的人身上,陛下懂的。”


    安夫人的话是一语双关,那指的可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的人。


    不仅是以后,还有现在,刘启还活着,如今的太子是刘荣。


    那么他们所得知的开疆壁土的汉武帝刘彻同样也尚未长成,若是有人出手,别说那一位刘挽女帝将来还会不会出现,怕是刘彻也危矣。


    刘启怎么可能会没有任何的防备,不过是不曾道出,不叫人有所了解罢了。


    但于此时的刘启而言,他想知道以后大汉会不会能够出现刘挽,安夫人是给不了答案的,一切未知时,未知的事情变幻莫测,不可预估。哪怕上天有所警示,也并不代表一切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安夫人离开后,在她身后的人也没能忍住的询问:“我们可以得到那样一位公主吗?”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道是为何?治国之策,如何兴于国,诸子百家他们写出来的书,讲出来的道理足够多了。治国者不听不行,谁又能奈何他们?自然,大汉能否大治,不在于能不能得到那样一个公主,而在于有没有那样一个人真正的以百姓为重,所思所想皆为百姓。数千年来,天下难得一见这样的帝王。那样一个时代的人,甚幸也。却不是我们所能奢求的。”安夫人看透本质,一个个想要得到刘挽的人,或许他们有那一点想要天下大治的心不假,可是想想他们所见的刘挽是多少年的经营才换得那样的局面,甚至令天下真正的大治更是在刘挽成为皇帝之后才得以的推行。


    汉武帝刘彻,他是一个明君不假,却也同样是一个昏君。


    不是所有皇帝都是刘挽,而有幸得见刘挽那样的皇帝,才让她觉得,不枉此生。


    安夫人是羡慕的,羡慕于竟然有人真能遇上一个心存百姓,以百姓为重的皇帝。为那样一个人而死,死亦无憾。


    倒是汉武帝一朝时,刘彻已然得了卫长公主一女,此时的卫子夫肚子里正怀了一个,对于所见的刘挽,刘彻的心情显得十分的复杂,他既盼肚子里的孩子是那样一个刘挽,能够让他更兴于大汉,又害怕是刘挽,所见的刘挽过于能干,连皇位都抢到了手上。


    卫子夫颤着声音的唤一声陛下,刘彻抬眼与之对视,卫子夫道:“或许这孩子没有那么聪明,如此陛下会失望吗?”


    被直接的问到这个问题,刘彻一顿,不禁反问卫子夫道:“你希望吗?”


    卫子夫低头浅浅一笑道:“不瞒陛下,妾只希望孩子平安康乐,聪不聪明的都是其次。”


    大抵卫子夫是怀揣的一个母亲的心思,并不希望这个未出生的孩子承担得太多。


    被太多的期待和憎恨所裹胁出生的孩子,卫子夫很害怕这个孩子承受不起的。


    刘彻听出卫子夫的言外之意,也明白在如今的情况下,其实卫子夫的想法才是最正确的。刘挽太能干,连刘彻都心存忌惮,遑论旁人。


    在这个孩子没有平安生下来之前,无数人纵然有很多的想法也不会道破,但不得不说,未必见得他们可以得到那样一个刘挽对吧?


    “罢了罢了。”刘彻本就心情复杂,对于未出生的孩子,他只管等着,看着就是,再心急也断不可能让孩子这就出来,这就长成。


    将来,他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那个可以捍乾坤动日月的人。


    西汉有女帝的平行空间里。


    一所知名大学内正侃侃而谈起关于西汉女帝的种种传说。


    “西汉之最强,莫过于西汉泰永女帝时,你们都是学历史的想必已经知道,不管是历朝历代,论人口,国土面职,以及粮食储备,甚至是学术发展,泰永女帝一朝综合都能进入前三。如今我们所读的史书里,真正被列入官方编纂始于西汉武帝时,但诸位都不能忽略一个事实,主持修史的人是咱们的泰永女帝。可以说,汉武帝时期的官制改革,科举发展的兴起,甚至是各种工艺的蓬勃发展,泰永女帝都在其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须知当代修的都是前面的历史。关于泰永女帝的种种事迹都是在泰永女帝去世后由当代的史学家们所查找资料编写的。咱们最如雷贯耳的一位史学家司马迁,那对汉武帝一朝的态度从种种的记载中都可以看出,但在对咱们泰永女帝,那个时候女帝只是长公主,却是赞不绝口。后来修史的每一个人,是每一个,无不对泰永女帝称赞有加,毕竟文治武功这位都已经摆在了那里,作不了假。很多人是不相信西汉时的工艺技术,百姓的生活是有多美好的,今天我给你们看点你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显然某一位头发发白的教授也是泰永女帝的迷弟,道起泰永女帝那是掩藏不住的推崇,在这个时候已然上图,“你们都知道泰永女帝陵中无珠宝,又因她爱民如子,故数千年来,除了盗不动的帝陵外,她的陵墓没有人动过。这上面的图却是出自于泰永女帝陵。”


    “不是,说好的不动泰永女帝的陵?”马上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那样一个女帝的陵,千百年来连盗墓贼都不去碰,我们怎么能去。


    “你们啊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据传数千年前,泰永女帝驾崩时曾留有遗言,到了那样一个时间点,让人一定要进入她的墓中。关系国运的大事记载在她的陵中。此事关系重大,刘氏一族数千年传承下来。近代时,某个小国企图对我们实施侵略战争之始,我们之所以能够及时的阻止化解,有赖于泰永女帝的相关记载。而且,刘家的人也说过,泰永女帝曾言,若是想要研究西汉所有的工艺制作,她的陵墓里有,欢迎考古学家们进入参考,泰永女帝哪怕在死后也希望能够在将来还能为这家国天下再做一份贡献。所以,如今我们都在进入泰永女帝陵将女帝陵内的相关工艺全都复杂出来。现如今我们在泰永帝陵里不仅发现了各种的工艺,还有先秦的许多著作,甚至包括先秦及秦汉的所有兵法,其中更有大将军卫青及骠骑将军的相关兵法及行军路线的记载。别忘记了,泰永帝也是极其能打的皇帝之一。从目前的发现来看,泰永帝修建皇陵二十余年,几乎都用来收集各种各样的书籍记录在其中,诸位都不要忘了,论起对各方面书籍的收集,泰永帝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在未来的岁月里,如果能把泰永帝陵中的书籍全都整理出来,那我们华夏又将是巨大的发现。当然,我们是绝对不会损坏泰永女帝陵中的任何东西的。”


    无数学生听到这样的话都发出了一阵敬佩的感慨,教授立刻接过话道:“死后两千余年,泰永女帝依然在为我们国家着想,这样一个人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并不让人意外对吧?”


    学生们纷纷的附和,很是认同。


    当然也有人问出,听闻泰永女帝陵的机关重重,所以有些不讲道义的盗墓贼进入其中都是有去无回的。


    “据传泰永女帝陵得诸子百家守护,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进入陵中设下阵法机关,以确保没有任何不长眼的人闯入其中,惊扰女帝。”底下的学生里,一个英俊朝气的青年开了口,声音低沉而性/感,引得无数的女生窃窃私语,夸赞他的容貌和声音。


    “霍去病说的是真的。”那位教授肯定的告诉众人。对于某个取了和冠军侯同样名字的人,自然也是引得无数人侧目,但在这样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时代,好像也不是那样的重要对吧。


    “再多的机关,女帝本也不在乎死后诸事。倒是无数的人想要守护她,也包括和她没有关系的刘家人,不得不说,女帝是相当成功的。”一个明朗的女声接过话,很是以为刘家人也好,诸子百家也罢,都在女帝死后两千多年依然守护她的陵,更是证明了女帝的得人心。


    一场课讨论下来,很多人都对女帝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下课后,霍去病寻着那位提及刘家人的女子,没有想到那一位已然走到他的跟前朝他伸手道:“刘挽。”


    有些人,纵然过去千千年,万万年,一眼再见,便知道那是他要找的人。


    “霍去病。”


    轻风拂过,似在人们的耳边低语。


    再相逢,两人相视一笑,这一次,他们会很好。


    【作者有话说】


    啊啊啊,终于更完了。女帝的生涯就不细写,请大家自行脑补吧!


图片    【请收藏魔镜小说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