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正式打响了叛唐的第一枪,唐王朝的反应那叫一个兵荒马乱,猝不及防。
毕竟三分之一的家当都在唐玄宗那个好“十郎”手里头攥着呢。
唐王朝只好火速募集了十余万军队,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又加之天宝十年的时候因武库失火痛失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因此军备也十分匮乏,十二月十三日,叛军即攻占洛阳城。】
可是……
这武库不是天宝十年失火被烧的吗?
安禄山反叛如果他们没听错的话,不是十四年吗?这四年干嘛去了?
难道新打造的武器都供应给安禄山他们了?
武则天:……
她的洛阳,她的神都!
【虽然这不符合常理的“信任”已经让人足够无语了,不过这也只能说明李隆基这个人眼光不行,但华夏四百多个皇帝里眼光好的嘛,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这只能证明唐玄宗的上限是不够高的。
战争一开始的慌乱和猝不及防我们也还算是能稍微理解一二,毕竟准备确实仓促嘛。
但之后的操作才真正为我们展示了他的下限到底有多低。
实际上,由于安禄山治兵并不严谨,所过之处,杀人如麻,河北沦陷的十数个郡,仍旧是响应唐王朝的号召的。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拖得越久,对安禄山的叛军越不利,如果没有比较大的胜利作为激励的话,军心溃散也是分分钟的事。
但……
没有战果怎么办?当然是拱手送上战果咯。】
李世民早在天幕谈及安史之乱之初,便已经在脑海中构建出了大致可能的行兵路线图了。
他怎么想,都想不出这场仗要打八年的理由。
尤其是还是在他之后的唐朝。
说好的“盛世”呢?
虽然说洛阳告急也是许久没有经历的故事了,但是也还能稳住,这不离着长安还有一段距离吗?
还说河北诸郡的百姓也是响应他大唐的号召,那你一面固守长安城外的数道险关,一面派大将去绕后直捣敌人的老巢,在这样那样一下不就轻轻松松解决完了吗?
感觉都用不了一年。
还能美滋滋收获剩下三分之一的兵卒和宝马。
然而……
李世民美好的构想在听到那句“送上战果”的时候彻底破碎了。
上一次听到还是在上次。
这算是什么,风水轮流转,今天到大唐吗?
【什么阵前杀将啦,什么外行指导内行啦,你统统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不要再说唐玄宗朝将领稀缺了。
虽然唐玄宗朝自然不如太宗朝拥有那么多璀璨的将星,但是说的上名来的将军,那还是有几个的。
再说了,真的稀缺,那还不是因为托唐玄宗本人精准眼光的福,在两任丞相的霍霍之下,什么将军的梯队建设,什么青年
才俊,统统都扔掉!
等安史之乱一爆发,发现朝内可以堪当大任的将军,竟然还是那群头发都花白的老将军。
不看不知道,一看平均年龄那都奔着六十多就去了啊。】
天幕你再说一遍,他都干了什么?
阵前杀将?!
你在这么危机的时刻怎么能干这种事呢?
你史书兵书都读到腿肚子里去了吗?
【前面说了,兵卒都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属于是今天刚摸着刀呢,告诉你明天上战场了,因而面对积蓄已久,来势汹汹的安禄山叛军节节败退,于虎牢和洛阳均败落,这支临时组建起来的军队,便是由封常清所率领的。
“东都洛阳”嘛。洛阳这个城市,在唐朝,那是有很浓重的政治感情色彩在的。
因而安禄山攻下洛阳之后,由于迫切地想要赶紧在洛阳登基,因而封常清能够成功突围,率残部西奔至陕郡,遇到了昔年上司高仙芝。
考虑到唐军如今的客观情况与敌我实力的差距,两位身经百战的将军都觉得还是退守潼关天险死守长安比较稳妥。】
没毛病啊,打不过就守嘛。
等对方士气散去,我方士兵也经过了一定的训练,再行反扑,焉知胜负?
【但是收到封常清洛阳战败消息的唐玄宗那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定力了。毕竟安禄山在洛阳登基,那不就等于是儿子在老子头上那啥嘛。
不过我寻思这个剧本唐玄宗你应该熟悉的啊。
你一辈子经历了好几回呢。
哦,忘了,这是你第一回成为那个“被害者”是吧。
至于战败的原因,唐玄宗那当然不可能从自己身上找咯,大怒之下,削去了封常清所有的官职,让他在高仙芝的手下做一个普通的士卒。
你以为仅仅只是如此吗?
那你可太小瞧了我们以一己之力,成功占掉了唐王朝灭亡二巨头的唐玄宗了。
复习一下,唐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不就是藩镇割据和宦官当政嘛。
藩镇割据这不用说了吧,安史之乱就是个足够轰轰烈烈的开端。
而有唐一朝以宦官监军的先河便是自唐玄宗起,唐朝宦官之实权膨胀,也是唐玄宗的杰作。】
武则天:……
因为知道监军的权力之大,甚至连御史监军的提议她都否决了,就是为了避免其影响军队的正常运行,你李隆基倒是很行,直接上了宦官?
你既然这么忌惮,怎么没见你往安禄山那边塞几个监军啊?
虽然江山最后还是姓了李唐吧,不过这也早就是她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听到亡国的两大根源的种子直接在自己脚边的人手里“发扬光大”了,还是很有一脚把人踹死的冲动的。
李旦:真希望自己没有听懂天幕说的那句话啊。
他感觉,其实这一套,他们家皇帝应该都挺熟?
看来老三还是安稳皇帝当太久了呀。
【朝中你尚可以用他身边的高力士还算是有点良心的宦官来勉强找补些许,但是显然这个外派的监军就将一切显露无疑了。
因为监军一直对于各种军令进行干预,虽然不明白,但必须要插手,因此高仙芝经常不从其令,又没有花钱打点,于是这位监军转头就给高仙芝他们扣了一顶贪生怕死,克扣军饷的帽子。
诶,唐玄宗那当然是信了。
命其带着敕书回潼关就地斩杀了封常清与高仙芝。
封常清到死之前都在恳切地希望自己的君王能够正视叛军的力量,认为只有如此,才能社稷复安。
那唐玄宗当然是不可能做到了。】
天幕轻飘飘的一句转折,虽然早已有所猜测,还是忍不住让长安城的百姓们交头接耳。
这个什么玄宗陛下听起来好像不是很靠谱的样子。
还好咱们投生的早,没有投生到他的世道里去。
【不过呢,他也还是做了一些努力的吧。
比如把已经年老还患了风疾的哥舒翰从家里薅起来了。
这位中年从军的名将曾经也是在对吐蕃的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也曾让吐蕃不敢近青海。
面对这样的局势,哥舒翰给出的策略,仍旧是坚壁不出,死守潼关,这一守便是六个多月。安禄山军队寸土难近。
在这一期间,另外一路由本来在家守丧,被夺情起复的郭子仪率领的军队与李光弼率领的军队在安禄山后方的战争是节节胜利,安禄山叛军颇有些首尾难顾,甚至萌生了要回大本营范阳的想法。
局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
但是这个时候,意外它又毫不意外地发生了。】
原本还以为是敌人过于强大,所以无法战胜,各位皇帝们正百思不得其解,寻思你这个什么李隆基又不是傻了,应当不至于反应如此迟缓吧。
这不是看着形势挺好吗?
突然,被某些下饭皇帝支配的恐惧又再一次上线了。
不是吧,不是他们想到的那个原因吧。
【还记得安禄山打出来的旗号是什么来着吗?对,没错,不正是时任丞相杨国忠的罪行吗?
这时候哥舒翰的手下曾有人建议,不然就直接效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打法,先砍一个杨国忠试试?
哥舒翰并没有下决断。
毕竟这决断也不是他能下的啊。
但是这个计谋还是被杨国忠的人察觉了,再加之他的确与哥舒翰等人早有嫌隙,自然会以自己的小人之心揣度别人的心思。
一方面赶紧用害怕战争失利为由糊弄着向唐玄宗要了兵日夜训练,还派了自己的心腹去灞上驻扎观察,另一方面也在拿捏玄宗的意思,让其催促哥舒翰开门迎战。】
这下莫说是王侯将相们了,便是不通多少政务的寻常百姓也觉得这个皇帝脑子是不是下药了?
怎么都到这个关口了,还别人说什么你信什么呢?
当然是相信前面打仗的将军啊。
你都不相信用生命保卫你的将士了,将士们又哪里来的斗志呢?
杨玉环却紧紧攥住了自己的手。
虽然家里人能帮衬她当然是希望多帮衬一点,总觉得外朝有人才是自己最大的底气,但是……
在自己的性命面前,什么哥哥弟弟的,当然还是自己活着最重要了!
刘启忍辱负重地深深呼出一口气,能不能不要再提他的七国之乱了?
再说一遍,七国之乱他平定了!而且很快就平定了!
你都等人家称帝了再杀名号有啥用啊!
他才没有这么傻!!
【请收藏魔镜小说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