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现在的橡胶在实验上比较多, 这种轮胎的也是在军用的马车和县衙公用的马车上,还没有公开在市场上售卖。梁少好开口要,就是看在两人的交情上, 王怀玉才舍得割爱。
梁少和想的也是用在军事上, 有了这个东西,那些贵重的武器装备就可以减少损失了。
不过东西价贵且稀有,他要多少还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不过我们马车的尺寸不一样, 你们这边可以根据我们需要的制作吗?”梁少和问道。
这时候就体现了大一统的重要性了。其实大旗的货币马车大小和官道也都是统一的,是岭南这个地方比较特殊,政令下来往往都需要延迟一点。就导致了他什么尺寸都有。王怀玉也是来了之后慢慢整理,才弄成今天这个岭南内统一的局面。
至于大齐就要看梁少和后面怎么做了。
梁少和这一趟来收获丰富, 尤其是从岭南借来的粮食,解了淮安军的燃眉之急,替他们打了一场大胜仗。
回到了淮安府后,更是在势头强劲的时候, 及时停止了扩张, 在所占领的六个府城中,大办教育大搞农业, 将握在手里的几个府城经营的蒸蒸日上。
而他们借鉴的就是岭南的模式,再加上卢婷婷在一旁的指点, 可以说是无往不利。
至于岭南, 这是从他们手里换来了一批又一批的铁农具。满足了岭南当地百姓, 每户都有一套农具的需求。
不过农具终究是铁的, 淮安府担心他们拿到后再融打成兵器, 所以出售的铁农具也有限。更多的还是用耕牛和马匹来换。
平河县的码头上, 无数人翘首以盼。
“听说今天北方跟我们换的第一批牛马就要到码头了,到时候直接拉到牲畜坊那边出售, 各个县的县衙也派衙役来挑选,再拉回到各个县里给大家选。”
“咱们县里的就直接去牲畜坊买,买不起的也可以去县衙租。我孙子早早就过来叫我选了,选头好的牲畜回去,能顶两个壮劳力用呢。”
张老头一边伸长了脖子往河道上看,一边扯着嗓子和旁边的人聊着。
他过了大半辈子了,之前泥胚房都没有两间,至于牛,就是地主家里头都没有,他那里敢想自己有一天家里也买得起牛?
岭南现在买得起牛的人家不少,租的起的就更多了。所以码头上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
为了维护安全,平河县的衙役们不得不过来遣散人群,不过大多数都是一望三回头的往牲畜坊去,没有人舍得离开。
“来了来了,我们的牛来了。”
不知道谁眼见,远远看着装了牛羊的大船就嚎了一嗓子。
好家伙,这下大家伙是真的走不了,猛的全转身往码头跑去。
“都退后退后,让人把货卸下来,谁要是再堵在这里,一会最后一个进牲畜坊!”衙役们拿着喇叭在一旁大声吼道。
这下,所以人不得不离开了,但他们看着这一船船的牛羊,比看到亲爹娘还要亲。
平河县最大的牲畜坊,人头攒动,一共是六千五百头的耕牛和三千头退役的战马,放在一个个圈起来的围栏里也是颇为壮观。
这个已经是淮安府掏空了家底,甚至从匈奴那里掳了一批才凑齐那么多牲畜。
东西看着很多,可是分到每一个县就只有二百来头,再分到个人身上那就更少了。
这还是张老头第一次见那么多牛马,还有银子,这些人举着银子伸长了脖子,惦着脚往里挤,生怕别人不要他的钱。
各个县的衙役早就准备好了马车和船,就等着牛马一到拉上回自己的县去。平河县的人看到了很多,但真正分到他们手上的可不多。
这些年大家去打工、种菜还有卖粮食都赚了不少钱,能买得起的人可不少。
“这是我们先来的,我们就要角落的这三头母牛,十五两一头?我们钱已经准备好了。各个村的青壮年都来了,他们圈起来围成一堵墙,将有经验的老人放在最里面,让他们到圈里去挑选牲口,他们拿着钱看中哪一个就立马交钱牵走。
这种一个村一起抢的,很快就把自己村想要的牛选好买好了,只有单个人的挤在外面动弹不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意牛被买走。急得眼珠子都红完了。
“你们怎么回事,跟个强盗一样在,这牛不是谁来得早排队买的吗,你们这些往里头挤的算怎么回事?”
“让让让,快让让,我们要牵牛走了,你们别堵在这门口啊。”
“老爷,看看我们的户籍,我是真的在山里住的,我们村离得最远是有名额买牛的,能不能让我们进去选牛啊。”
为了让这一批牛马利用最大化,王怀玉叫各个县整理了一份贫困村的名单出来,像那种村里青壮年和耕地少的,住在山里面又什么额外产业收入的,这些村每个村最少能分到一头牛,价格不会便宜但是可以分期付款。
各个县现在都在每个村派了驻村衙役,那个村是什么情况不说了如指掌,也是心中有数,很快就把名单整理出来了。
这些村就让村长或者族老带着村里的青年过来买牛。因为他们是特殊情况,大家都能理解,让他们能够买的上牛也没有什么好嫉妒。至于剩下的那些,也是要核对身份去购买的,凡是家中田地过多,已经超过县衙划定的亩数就会被限制购买,或者是多交一笔银子。
王怀玉这样做,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土地兼并和地主世家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政策掰开来揉碎和百姓们讲,他们就能听得进去,只要是为他们好的,他们能够获利的就没有人会不支持。
至于那些占不到便宜的世家地主们是不太服气,也对王怀玉有所怨言,但是他们不敢出声。他们还是知道要不是王怀玉,现在他们就是各路叛军的血包,能不能保证性命都是两说,还想要保住家业,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而且王怀玉也只是在土地上对他们苛刻了一点,读书识字当官做生意,也没有对他们限制,条件甚至还比大齐要放宽许多。再加上王怀玉鼓励他们经商和办厂出海,这些算下来怎么都比种地赚得多。这样一对比下来,心里有怨气的也能往肚子里吞了。
至于百姓,那就是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日子,他们已经很知足了。
张老头有三个儿子,这一次都来了,三人护着他往里面挤,才勉强在人家一村一村,一族一族的人下抢到一头小牛犊。
“哎,这牛看着才两岁,我们买回去好好养,明年就能下地干活了。有了这个伙计,你们以后就不用那么累了。”
老张头看孙子一样,满脸慈爱的牵着小牛犊,一只手还不停的柔柔的给它梳毛。小牛犊也很通人性,哞哞叫了几声,朝张老头的手心蹭了蹭。
牛是最畅销的,退役的战马价格比较贵且下不了地,不是百姓的首选,但小商贩们就看中了这些战马的价值。
“现在各个县去找活干的人多了,码头还有工厂那些地方也要货车,不过我们岭南的牛马驴都挺少的,这些地方还是人推车、背货。要是我们搞几匹马再打个车架子,顶多不过三五年就能把本赚回来了。”有头脑的商贩和苦力想道。
“就算我们自己一时钱不凑手,但我们可以一起凑钱啊,这马拉得怎么都比人多吧?一匹马顶我们五个人,赚的就是五个人的钱,难道我们五个人还凑不出三十两银子?”想干的人不停的游说道。
现在这些战马虽然说是退役了,但也只是有些小毛病,跟不上军营训练的速度而已,真要说大问题不能动的,早就杀来吃了,不会送来这里。
送来的这一批马少说还能干个七八年,要是照顾得好的十几年都不成问题。这些县衙特意请了会看马的人来仔细确认过的,坚决不让任何一匹不能干活的牛马混进来。
他们知道这些但凡是有一只,在这六千多头中算不了什么,但落到任何一户人家的头上,那就是一家人几年都白干。所以王怀玉对这方面把控得很严。
县衙主持买卖的都有保障,这是这些年来已经深入岭南百姓心中的一个共识,所以他们买起东西来也比其他地方的人要舍得。这就越发的吸引北方的商贩过来做生意了。
知道岭南对牲畜需求大,很多人都想做这个生意,但现在除了以放牧为生的匈奴和部分北方游牧民族,都缺耕牛缺得很。
王怀玉早在来的那一年就看到了这一个缺口,这些年也一直在培育,官方的养殖场和民间的租养相结合,岭南的耕牛从原本的三千多头变成了现在四万多头。人畜兴旺,在岭南这里不再是一句愿景,而是切切实实的变化。
市场里的牛马被一扫而空,不过是一个下午就只剩下空荡荡的圈了。抢到的人喜笑颜开,抢不到的垂头丧气。
第152章
北方来的牲畜一共有三批, 一共一万二千头,全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有了这一批牲畜的投入,岭南的产量又能增加将近三成。看着日渐增长的粮食, 王怀玉琢磨着也能用来做点啥。
“选个地方再建一个食品加工厂吧, 不需要多复杂,做点饼干这样的存放很久的干粮就好了。”王怀玉计划道。
虽然方便面这些东西更好吃更符合百姓的口味,但是岭南一不长小麦没有面粉制作面条, 也没有足够的植物油去进行油炸,制作饼干这一类技术含量不高,原料要求也不多的食品最合适。
想到这里,王怀玉突然想起之前自己看到的一个段子。如果你给一群犯人天天提供榨菜和白粥, 他们会不会造反?
当然是他们会让你披上黄袍。
这足以证明古代百姓的生活有多贫穷,改造代表的是细粮,榨菜是盐分。而两样东西现在岭南都不缺。
也确实证明能够提供这些东西给百姓,他们真的会对你俯首称臣。
和底下人听到王怀玉的要求, 却是绞尽了脑子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点心吧, 大都是用面粉做的。像岭南用米粉做的,就是粉条和籺比较多, 是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天做当天吃,想要长久保存非常困难。
“咸鱼晒干了能保存, 放多了盐也能延长这个时间。米粉上我们也试试看把它晒干了咋样吧。”
应聘来建设食品加工厂的管事和工人,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还有到处去取经。尝试了许多法子。
说北方有做馕和做馍馍的方法, 也和北方的人学习了一下。然后将米粉打碎晒干, 这时候发现只要将它稍微炒一炒, 泡水也是能糊口的好东西。
把它做成粉条晾干了,吃的时候再泡开来煮, 味道也不错,只是需要耗费的柴火比较多。不过现在大齐往南的地方并不缺柴,往北的地方开发了煤矿。
晾干的米粉条子,需要煎炸的大龙籺,还有各式各样的米饼,炒米都被做成了干粮。味道上有些欠佳,但方便了不少。
新出的米饼也瞬间成了各大商贩,尤其是走南闯北,跨越几千里的行商们的欢迎。在荒郊野岭只要有一个锅一把火,不到一刻钟就能吃上热乎乎的东西。再不济有碗热水也能直接就着它下咽,填饱肚子。
新开的食品加工厂,让岭南的粮食有了去处,百姓们又多了一个选择,不过他们交完税后,岭南官府一年需要的存粮也准备好了,并不需要额外的再去收购。
百姓们现在有了更多的作物选择,县衙税收则是只收玉米和稻谷,这也倒置了水稻和玉米的价格更贵一些。不过岭南的百姓很乐意,稻谷玉米虽然作为税收粮食,一年上交一大半,但剩下的自己可以吃也可以卖,已经够养活一家人了。更不要说像木薯、土豆这样的东西没有做另外的税收。
关于岭南的税收,王怀玉是深感其繁琐,又恨他们的苛捐杂税。但一开始想要改革的时候却无从下手,因为岭南的财政支出就是从这些苛捐杂税中来的,真正贪的人有,但岭南已经穷到这种地步了,上面下来的正常税收也把百姓压得死死的,根本不用层层加码。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怀玉只能选择把蛋糕先做大,再讨论分蛋糕的事情。
王屋村,因为离苍梧县最近,变化是最明显最快的。
他们村以前一共有五十六户人家,七百六十三口人,每人不到一亩地没有一头牛,但一年要服两次徭役,一次最少半个月多则一个月。一年要交的除了夏秋两季的粮食税,还有什么坡地税、稻种税、砍柴税…林林总总下来,一年一户人家最少要交一两银子,这还不包括他们交的粮食。
但是现在他们只要交两种税就可以了,一个是玉米和稻谷的粮食税,这个也不是县衙或者谁说了算,而是看他们村这一季一共收了多少亩、亩产量多少,平均下来交一半的粮食上去就可以了。
剩下一个就是人头税,家中人口满十岁到六十岁的,每年交一百文钱就可以了。剩下的,不管你打柴还是挑水、开垦还是租用农具都不需要再额外交税,还有一年两次的徭役也免除了。
这些政策不见得比以前要少交多少,但是它足够公平足够透明,让百姓看得见,知道自己钱交到了那里,而不会被巧立名目去收取。每一年的税收多少都是会公布在县城的广场和村里的,得益于送教下村,现在各个村都有几个识字的人,自然也看得懂公示上写的东西。
但凡写出来的和收上去的不一样,那百姓就能到郡主府或者相应的监管机构去举报了。而农业尤其是水稻人口这些税收,能赚的还是很少,想要动手脚很难。
所以在王怀玉处理几个屡教不改的贪官后,岭南官场就少了许多这样的事情。还有比较特殊,比如说种植茶叶香料的,那就是根据他们的营业来收税。
起征点是在一百两,采取的是十税一;五百两起就是十税二;一千两就是十税三;一千五是十税五。每往上增加这一个收入,税收也会不断的上涨。逃税的人那里都有,但是不管买方还是卖方,官府都是做有备案的。只要两方一对账,对不上来的将会罚得更重!
有人尝试过,最后就是连本带利都被罚个精光。受不了的商人想要往外面走,刚出岭南关就成了流民匪盗的肥羊。好不容易保住一条命回来,才知道岭南的环境有多好。
钱进不到官员的腰包,他们有县衙包办的一切,甚至包括了养老、生病也能优惠去看,地位上还受人尊重,很多衙役都满足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当一个地方的人都养成了这样的认识,那些有自己小心思的人有不得不藏起来。
官员不贪,环境自然就好起来了。做生意的人只要按照规定,遵纪守法,缴纳税收,在岭南做生意比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安全。
岭南的东西在这几年打出了名声,来往的商贩越发多,尤其是淮南府和淮安府这几个地方,因为合作关系也受到了诸多优待。
在岭南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的时候,淮安等西北各府的百姓,也迎来了他们新的生机。
“不要急,排好队。这些种子每一个人都有份,赶紧去找衙役落户,拿着户籍过来领种子和田地去种。”淮安府的衙役学着岭南衙役的模样,走到街头为百姓宣讲政策。
也许是他们高高在上的习惯了,在劝说上带着命令式的,吓得百姓瑟瑟发抖。
黄老根带着仅剩下的一个孙子,紧紧的依偎在一块,警惕又敏感的看着前面的队伍。手上的破碗是他们唯一的家当。
“爷爷,你说我们真的能领到神仙发的种子吗?一亩地就能让我们天天吃饱肚子。”小孩瘦的只有两只眼睛,一脸向往的望着最后一个亲人。
经过这几年的残酷生活,才十岁的黄小强自然不是什么天真的孩子。他见过卖儿卖女,见过为了一点吃的把父母推出去挡刀,甚至见过父母把孩子和别人交换来吃,怎么可能天真的起来。
县衙官府也好,叛军匪盗也罢,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区别。
但淮安府却是不一样,这是第一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拿出粮食来给他们,还给他们分田地,分农具和耕牛。这些政策他们看不明白其中深意,也不想去追究人家是为了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有粮食吃了,能填饱肚子不被饿死,还有地可以种有农具可以使用,这比什么都重要。
祖孙两伸长了脖子往前看,已经吃过几天有淮安王府发送的救济粮。吃到过那个玉米,觉得非常的顶饿,后面又听说这个玉米能亩产千斤,不用怎么浇水,施肥也可以有最少七百多斤的收获,便第一时间跑过来排队了。
这长长的队伍全是排队要玉米种的,金黄色的种子,一个人头分了一斤,可以种半亩地左右,收获能有四百来斤。
轮到黄老根他们,衙役看了看他们老的老小的小,放种子的时候特意抖一下,往旁边的农具摊子提醒努了努嘴:“你们两个符合租用农具是条件,可以去旁边看看,租把锄头可以省点力气。”
语气很凶,但是让黄老根受宠若惊,连忙把种子护在怀里,“唉,好好好,谢谢官爷提醒。”
一边鞠躬点头,一边拉着孩子快步往旁边走。
卢婷婷吸取岭南的经验,在淮安府这里也搞了农业帮助,除了分发种子的田地,将无事可干的流民笼络起来,还注意到了那些没有什么能力的老少穷残的流民,在县衙招募了一支给农民犁地的小队。
耕牛和铁农具,尤其是曲辕犁都是难得的东西,就这样借给百姓大家都不放心,所以干脆让自己人拿着去给他们干活,老百姓就只要反正下种和管理就好。
原本只是想着保护农具,没有想到这个反而提高了效率,靠近府城的那些良田被迅速的开垦出来,种上了玉米、木薯这样的高产粮食。
周边府城的流民听说淮安府这些地方招人,还给粮食种子田地,组织人给他们犁地,就纷纷拖家带口跑来投靠他们。
一波波的人口让淮安府这些几乎空城的地方,逐渐变得繁华,淮安王和下属的人笑得见牙不见眼。
第153章
“没有想到岭南的法子竟然这样好用, 只是把这些地和农具借给百姓,就能让他们都来我们淮安府了。好啊好啊,哈哈哈哈。”淮安王哈哈大笑着。
对王怀玉的做法越发的钦佩, 想着她的才能, 要不是甘愿屈居于岭南,现在的局势还真不好说。梁少和看明白其中的原理,但人口往自己这边来, 是有利于他们的好事,傻子才会拒绝呢。
在太平的时候土地金银珠宝是最珍贵的东西,在乱世的时候粮食是最重要的,现在灾后重建嘛, 那就是人口最重要了。
太原府崔家,崔老太爷听着下面的人上报,最近几年收容的流民成批的往外逃,太原府内原本的百姓也是十不存一, 全往淮安府去了。
淮安府和太原府就只隔了一个州府, 离得很近,以往只有淮安府的百姓逃亡太原府, 没有想到有一天位于中原地区的太原府,也成了要逃离的地方。
人走了, 就没有人给他们耕地, 做出来东西就没有人买单。人才是他们世家享福的根本, 这个虽然大家都不说,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朴素的道理。
他们希望人越多越好, 尤其是底层的百姓。但他们又不会善待这些人, 看着他们离开了又无能狂怒。
淮安王几乎能想到被自己撬了墙角的各世家是上面反应了,但一想到他们忌惮自己的兵力不敢反抗, 他就暗爽不已。
他们梁家被世家欺负了那么多年,终于轮到他让世家吃亏了。
“还是王爷想得全,学了岭南的法子知识换了换,对百姓们好一点就把人收拢过来了。新添的这三万人口,能把淮安府的十万亩良田开垦出来,在今年春种完所有的玉米和木薯,等到六七月份,我们淮安府就不缺粮食,也不用和岭南买了。”
属官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把这段时间来的收获,和预计的收成一算,所有人都激动得不行。
经历了十年的旱灾水灾还有兵祸,不止是百姓,就连他们这些当官的的也过得很艰难。现在好不容易看到了希望,自然都是激动的。
老天爷也很给力,在西北的三月份树梢刚刚抽芽回绿时,淅淅沥沥的下了好几场小雨,给冰冻了一冬泥土喝足了水。
除了必要防守和驻扎的士兵,淮安王全都安排他们去地里犁地耕种了,卢婷婷也根据自己的所知,向淮安王提出了兵屯制,进一步扩大了淮安府的耕地和粮食。
张老根很幸运,分在了府城出去三十里不到的十里村。
十里村原来是府城某个世家的庄子,但是旱灾后世家就居家搬离了,这里被官府收下,现在分给他们这些无地的人。有的家里离得远,也全都被集中到了县城或者府城附近。
人少了,地也空出来了,给他们这些人刚刚好。
北方的土地除了戈壁滩,都很肥沃。尤其是府城、县城附近,都是有河流经过的,水土肥不需要发愁。
只是到底丢荒了几年,需要好好的养一养才能肥回来。但这再开垦的田地,用来种木薯和玉米一点也不差。
官兵用牛耕翻开了结实的泥土,百姓拿着锄头、钉耙在后面把它再敲碎打细,然后翻起合适的长垄,在上面挖开碗口大小的坑,每个坑放一到两粒玉米,间隔半米左右,然后再轻轻盖上一层土就可以了。
这个活计就算是五岁小孩都能干,所以淮安府的玉米种得很快。有些地方没有条件牛耕的,就用锄头刨个合适的坑,就把坑里的泥土打碎就可以放玉米了。效果差不到那里去。
木薯就比较费功夫一点,它要完全把泥土打碎了才好生根长木薯。
看着一截截木头一样的东西丢进土里,还煞有其事的施肥盖土,不少人心里都有些嘀咕。
“这玩意真的能长出粮食吗?俺咋看着那么不靠谱呢?木头棍子一样,不会到时候白做工吧?”
“牛老三你说什么屁话呢,这可是府城从岭南运回来的木薯,别的人想要还没有呢,给我们种了你还说三道四的乌鸦嘴!”在一旁的牛大一听,瞬间怒目圆睁。
他有幸在王怀玉的煤矿那边干过活,当时吃的就有这个木薯。煤矿的管事就是岭南人,当时他们吃到木薯还惊奇什么东西那么好吃,管事知道他们生活得苦,返乡的时候特意给他们带了木薯,还有种子过来。
不过岭南管控得严,也就带了几节过来,种在了煤矿旁边的菜地里,管事跟看宝贝一样照顾那几棵木薯,他们本来只是好奇,结果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他们这才知道,原来一节这样不起眼的木薯杆子,竟然可以种出几十斤的木薯,足够一家人五六天的嚼用。
当时牛大就想要换一点自己种,但是管事也有自己的难处,他们当时也没有自己的地,也没有时间去管理就先搁置着了。但煤矿那边的木薯却是被他们照料得好好的,这两年种下来也扩大了规模。
牛大对木薯了如指掌,甚至种植上比这些来教他们的衙役还有熟悉。不过他不想给自己拦事情,只是自己悄悄的根据管事告诉他的方法种,没有去指点江山。
牛老三也就是那么一嘀咕,哪里知道自己这个兄弟跟吃了枪药一样,当即不满道:“我就是嘴快说两句怎么了?我又不是不干活了。我管它能不能吃呢,反正现在官府管着我们吃饭,种不出来也和我没关系。”
牛老三除了种植县衙规定的木薯和玉米外,最宝贝的还是自己偷偷攒下来的麦子。麦子米面是他们吃了几十年的好东西,傻子才会真全听官府的。
和牛老三一样想法的很多,几乎全都自己种了麦子,放在木薯上的心思也比麦子少了很多。
牛大将他的小心思看得一清二楚,撇了他一眼懒得再说。
看吧,等木薯的收成出来了,这些人就知道后悔了。
不过他们的做法其实是对的,只是王怀玉忘了和卢婷婷他们说。不管哪一种作物,收成有多高,都不要大规模的种植,不然很容易引起病虫害然后绝产。最重要的是木薯可以做应急的粮食,但绝对不能替代小麦水稻成为主食,人长期吃木薯容易生病。
这个在岭南是有一定的控制,主要的也是因为木薯的种子不多,主要提供给桂西北那些靠山的县城,真正的平原和能种植水稻的水田,王怀玉是不允许他们拿来种植木薯的,百姓也不舍得。
玉米的限制倒是没有那么大,它的种子也相对比较多,所以玉米虽然是后面才找到,但种植面积早已超过了木薯。
好在卢婷婷有这方面的常识,在选择种子的时候也是偏向了玉米。
这两种作物迅速在大齐传出名声,但只有岭南,淮安和淮南三地有,其他府城发现这两种神作物,分给王怀玉写去了帖子。甚至有人已经组成了使者团,要过来参观拜访岭南。
“果然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才什么时候?我记得淮安府的玉米和木薯才刚刚下地吧?产量还没有出来呢,这些人就急不可待了。等他们看到这两东西的产量,怕不是得把岭南关的门口踏破?”王怀玉看着案桌上堆了半人高的帖子笑道。
“你倒是想得开,不怕这些人不怀好心,进来给你搞破坏?”林清风看着这些帖子,感觉每一张上都写着我不是好人。
想当初提到岭南这个地方,谁不是一脸的嫌弃。素质差的人甚至还得骂上两句,踩上两脚。现在倒是成了人人都想要的香饽饽。嗨,真是世事难料呀!
一想到自己当时来岭南遭到了各路朋友的嘲讽。但在自己的经营下,岭南成了他们求之不得的地方。林清风睡着了都能笑醒。
王怀玉看了他一眼笑道:“要是能通过层层关卡进到岭南来搞事情的,我还真挺佩服。就怕他们不敢而已。”
要是真有那种人,她也有把握把人都扣下来。刚好最近放开来采的只做铁矿,都缺少人手,送点劳动力来再好不过了。
岭南百姓现在生活富足,出门找活干也容易,自己卖菜也能挣点钱。耕种的粮食一家吃完一年还有剩的。还真的不愿意去干挖矿这样辛苦又危险的活计。
这也就导致了挖矿的工资越来越高,但也经常找不到人手。然而岭南的铁农具缺口还是很大,不说人手一套,一家一户都还没有配齐。更不要说王怀玉还想制作一些铁锅来改善一下百姓们的生活。
“也就是你敢这样想,现在谁要接到这样多的帖子,都要怀疑他们是不是联合起来要打过来了。”林清风这样说着,其实他心里是和王怀玉一样想法的。
他们岭南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岭南了。现在的岭南强的可怕,谁要敢来犯他们,他们就能打得对方回不了家!
林清风很自信,王怀玉也很自信。但是来岭南想要打小算盘的人不自信了。
第154章
大齐现在最有可能和淮安王相抗衡的有青州起义军、鲁王军, 其他分散的小股势力现在不是抱团取暖就是夹缝中求生存,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但他们也不想就这样被淘汰, 联合起来的团结军, 还有蜀郡的知府也都派了人过来。
这一群不是很熟悉使者事务的使者,齐聚在岭南关的时候,竟然默契的收起了敌意, 装起了友好使者的模样。
“哎哟,这不是青州的三白军师吗,真是久违了。”一身洗的发黄长衫的官云煜看着自己的死对头也在来访队伍中,不由得嘲讽出声。
石三白没有想到他也在, 闻言也是有些晦气的样子。但旁边在站着不少其他地方来的使者,岭南的守军还在核查他们的身份呢,不想节外生枝的他,和气的笑了笑。
“是呀, 没有想到能在这里碰上你们, 早知道如此,我们就结伴一起来了, 这样路上也能热闹一些不是?”
两人见面都是恨不得打起来的,听到这番话, 官云煜被恶心得差点要吐。
“石三白, 你可真恶心, 竟然说得出这样得话。”察觉到石三白意图的他咬牙切齿道。
石三白微微一笑, 恰好这时候岭南关的守备过来, 指着他们身上的武器道:“你们携带的兵器过多, 还请放到岭南关让守卫替你们保管。返程的时候我们再交还给各位。”
在场的人,除了人手必备的刀剑, 还有弓箭、银针、各种暗器等。五花八门的东西,让守卫头疼不已。然后按照规定不得不留存一部分。
“防身的武器怎么能拿出去!”
此话一出当即有人炸毛了,纷纷附和道:“是呀,是呀,这些都是我们防身用的武器,把它拿给你们,不就是把我们身家性命给放出去了?这要是出点什么事情,我们怎么办?”
守军却是不为所动,眉眼坚定,“每人能带一样武器防身,暗器和多余的需要放在关卡处,违者不可进。”
好几个来使都气得不行,甚至拔出了刀剑威胁。
“你可知道我们是谁?岭南就是这样对待客人的?”
“不管各位是什么身份,我们都要为岭南的百姓负责。岭南已经三年没有发生任何恶劣事件了,各位的安全在岭南有衙役和士兵保护,还请配合我们的工作。”
守备说得很客气,但动作一点也没有退让。
来使气得不行,守军寸步不让。
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石三白忽然将身上的佩剑接下来递了出去。
“这位将军麻烦了,我们青州军想要进入岭南,还望您尽快放行。”
他一动作,后面的下属就齐刷刷的将身上的佩剑按照岭南的要求放下来。看到他们都配合了工作,守军这边也是迅速的清点放行。
还以为他们是统一战线的,这下青州使者进城了,所有人都傻了眼。聪明的人立马和石三白一样,把自己身上超量的武器上交。
“一群没有骨气的家伙!”官云煜怒道。
但是看着丝毫不为所动的守军,还有身边逐渐减少的使者,官云煜咬牙忍下了这口气,把自己身上多的武器也拿了出来。
早已进城的使者,自己沿着水泥路到处去逛了逛,这一路上的震撼同梁少和刚来的时候是一样的。
因为守军那边会第一时间把消息送到苍梧县的县衙,而郡主府又在苍梧县,像这样的消息自然也会第一时间送到王怀玉面前。
听闻有人想要来参观访问岭南,王怀玉想到的就是玉米和木薯这两个东西出名了。
而事实也确实是,他们过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和岭南购买玉米和木薯种子。但以为岭南只有粮食的他们,在进入岭南后才发现自己的狭隘。
“我十五年前来过岭南,那时候的岭南街上连个穿丝绸的人都没有,现在竟然连路边做生意的大娘都穿了,真是让人惊叹啊。”蜀郡来的诸葛宁感慨道。
旁边的下属听到,不禁侧目,“大人,不是说岭南比我们蜀郡还穷吗?可是您看他们吃的穿的,这是比我身上的还好啊。”
能跟过来做侍卫使者的,自然也是有点本事的人,银钱上比普通老百姓宽裕不少,但就这样,他们看着还是比不上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商贩。
“几位老爷是从蜀郡来的?”一边的商贩听到他的话了,打量了他们几眼道:“我也是从蜀郡过来做生意的。这些年走南闯北不说是我们蜀郡了,就连江南京都都比不上岭南。”
他指了指人群中穿着丝绸的人道:“这些人别看他们是在这里做小生意的,说不定人家家里养了蚕、种了茶呢。”
诸葛宁这下是真的瞪大了眼睛,声音都变大了,“你说岭南还能养蚕种茶?”
“哎哟,这位老爷,你们是在蜀郡又不是坐牢了,这岭南的丝绸和茶叶好几年前就打出了名声了,不比江南的差多少,你们竟然不知道?还有岭南的药材、玻璃、罐头,那可是外面都没有的。”
啊?竟然是这样?几人都是面面相觑不可置信。
这几年他们蜀郡也和岭南一样,几乎是关着城门不进不出,偶尔有些商人翻小道出去了,那也是把消息传进去,这就导致了他们消息闭塞。要不是最近天下太平了,玉米和木薯又那么重要,他们还不一定来这一趟呢。
这群东逛逛西走走,像个刚进城的乡下人。直到被请去了县衙,和王怀玉面谈后,才后知后觉岭南的变化何止是他们看到的那样简单。
岭南的工厂、书院、每个县每个村的特色产业、开办的衙役考试等等,这些涉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困扰他们多年的难题,在岭南这里都找到了答案……
但是来的人中也有一个是熟面孔,且对岭南的一些政策感到很担忧。
“崔老板许久不见了,这几年过得可好?”
听着王怀玉的依旧清朗的声音,崔钱生有些许的恍惚,再看看在岁月摧残下反而越发有魅力的人,崔钱生更是感觉复杂。
“郡主别来无恙,多年不见郡主越发好看了,岭南也是蒸蒸日上。”崔钱生很是羡慕道。
战乱初起,他就和族人回到了太原府,在家族的庇护下躲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但最近出来走商了,才发现自己这几年的错过了那么多,很是后悔没有继续往来岭南做生意。
“崔老板过奖了,岭南没有您的商队生意都差了不少呢,不知道多少商贩盼星星盼月亮的,可算是把您给盼回来了。”王怀玉打趣道。
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是事实,岭南初始崔钱生的商队就是最大的一个,每次来往都必然给岭南带来不少的北方的稀罕东西,后面嘛,则是岭南货物最大的外销商。少了他,很多货物不知道要找多少个买主才能售完。
崔钱生却是一脸的苦笑,自己家中的事情自己知道。原本把着岭南的生意,他在族里还能有个薄面说得上话,现在在家几年,嫡枝就想着要派人过来接管了,这不,这次过来就让他带了个少爷过来,做事显然不把他当回事了。
“郡主这些折煞我了,能混口饭吃,已经是郡主念着旧情,哪里还能同以前一样?”
王怀玉也是有所耳闻,毕竟崔钱生也是老朋友了,就不相见咋一过来还带着个小年轻,还对着他毕恭毕敬的,想要不多想都难。
“旁人我不放心,和崔老板也是多年的交情了,和您做生意自是公道没有话说的。该给您留着的还留着呢,不会让人占了去。”王怀玉承诺道。
像是往常和他谈论生意一样,也不多问也没有给他冷眼,就是这样始终如一的态度,叫他这个见多了冷眼和眼色的商人也忍不住动容。
“怪不得林大人等人愿意一直在岭南,干出这样一番事业。有郡主这样好的上官,就是我这个钻钱眼里的,也愿意为郡主肝脑涂地啊。”
“得得得,崔老板这话说得着实是让人瘆得慌,您老人家这家大业大的,还要讲究这些呢?”王怀玉连忙打趣道。
“郡主,外面有个自称是崔家三公子的人要来拜访您。”
崔钱生还想要说些什么,秋香便轻轻敲了门回禀道。
王怀玉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崔钱生,挑了挑眉等待他的意见。
崔钱生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丝毫不见外得朝王怀玉努了努嘴道:“得,崔家的主事人已经来了,郡主怕是要和他再商量了。”
不是他不给本家人面子,而是这些人的吃相越来越难看了。来的路上崔三就不懂也要做主,将商队好些赚钱的买卖丢了,现在到了岭南,他想着要先来和王怀玉交流交流,对方就跟着上门来,生怕他做什么了让崔家吃亏了一样。
“行,那就让这位崔少爷进来吧。”王怀玉吩咐着,旁边机灵的小姑娘立即去沏了一壶新茶上来,将崔钱生的杯子茶水也换掉了。
崔三一进门,率先看的是自己这位族叔,看着他杯子里还冒着热气的没动过的茶水,有些嘲弄的笑了笑。
然后转眼看向尊位的王怀玉,瞧见她长相的时候眼里闪过一丝惊艳,再一看她穿着男子的长衫,丝毫没有闺阁女子的文雅在那里坐着的时候,眼里又闪过一丝鄙夷。
不愧是将门出身的莽户,好好的一个娇女子竟然学个男人做派,还单独和外男坐在一块,实在是有辱斯文!
王怀玉见人进来,既不打招呼,眼神也轻飘得很,当下对他印象不好了。
第155章
王怀玉坐在主位纹丝不动, 也不出声打招呼,而是冷冷得看着对方。
崔三也是逐渐的难堪,他崔家的三少爷, 现在家主的三少爷, 对方一个舞刀弄枪的草头郡主,竟然还敢拿乔不起身迎接他!
“荣安郡主久仰大名,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崔三十分不礼貌的将王怀玉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遍, 态度让旁边的丫鬟愤怒不已,崔钱生也感觉到了羞愧。
王怀玉不知道他的优越感到底从何而来,对自己的看不起又是为什么,只是觉得这个人简直是有辱世家教育。
“不知道崔三少爷百闻了什么?见到的又是什么?”王怀玉眉眼不动, 不喜不怒问:“崔三少爷远道而来,不知道冒然登堂所为何事?”
“你!”崔三没有想到王怀玉知道他的身份了,还是这样的态度,甚至言语中还说自己没有礼仪, 是不请自来!
“荣安郡主怕是在岭南这个蛮夷的地方呆久了, 竟然也和这些蛮夷一样,不懂得待客之道。”崔三也冷下了脸色。
“若是客人, 那荣安自然是扫榻相迎,但崔少爷可不像是来当客人的。”这副模样, 像是来当大爷的。
崔三脸色变得漆黑, 没有想到王怀玉竟然这样头铁吗, 盯着她看了许久, 见她还是不为所动, 不由得被气笑。
“好好好, 不亏是在岭南多年的荣安郡主,早听说先帝时期就敢将岭南知府砍了, 现在没有皇帝,倒是让岭南捡了个大便宜。只是这猴子始终是猴子,想要成为老虎那就是痴心妄想。”
王怀玉都无语了,还以为世家出来的再蠢也懂得做表面功夫,没有想到竟然是个那么直白的蠢货。
不过到底是直白,还是看不起自己呢?王怀玉想应该两者都有吧。
在崔三看来,就是太子来了他也有傲气的理由,这个世界上同辈中身份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也就王家、卢家、谢家那几个嫡公子,其他人算得了什么?谁看到他不是毕恭毕敬,卑躬屈膝的,王怀玉一个破落户的女人,竟然敢这样对他!
崔钱生简直是满头大汗,既担心崔三惹怒了王怀玉,牵连自己,又担心崔三在这里不开心回去折腾他和商队。
但看着两人不对付的场面,心里又升起隐秘的窃喜。最好两人闹得更不好看,这样以后岭南的生意就还是自己的了。
“在座的各位回溯几万年,祖先都是猴子。就是怕有些忘了本,明明是猴子还想要当老虎。这猴子就是猴子,还得分个高低贵贱来,这才是好笑呢。”王怀玉嘲讽道。
说着,不待他再讲便下了逐客令,“崔少爷,不管您是什么官什么爷,不请自来就算了,但进了主人家还要骂主人家的,这不管从那里说都是没有理的吧?还是您觉得您就是比我们这些人都要高贵?”
世家的人皇室的人都见过了,但是就连皇帝也没有那么神经。当大家都在装模作样的时候,王怀玉自然愿意遵守规则,但是像崔三这样的,王怀玉知道自己只要退让了,那换来的绝对不是他的平等而待,反而是越来越轻视。
崔三没有想到她竟然这样说,崔钱生听着也是目瞪口呆。虽然他不想承认,但崔三的身份确实是比他们要高贵,但大家祖先都是猴子,这个话听着怎么像是把自己也给骂进去了?
“我郡主府庙小,请不来您这一尊大佛,秋香,送客吧。”
王怀玉冷声说道,秋香立即上前来伸手将人请出去。
第一次受到这种待遇,崔三真的是脸都气绿了,但偏偏他怕崔钱生过来抢了生意,自己急匆匆的赶过来,一个人也没有带,现在还真只能被人家扫地出门。
崔钱生夹在中间,可太知道崔三的小心眼了,赶紧出来打圆场,“我们三少爷不了解岭南的情况,您大人有大量不跟他一般见识。”
崔三像是找到了发泄的地方,恶狠狠地看着他道:“什么叫我不了解岭南的情况,不跟我一般见识?崔钱生看看你这卑躬屈膝的奴婢样子,哪里有一点我们崔家的风范?简直是丢我们崔家的脸,怪不得族长不让你继续干。”
崔钱生气了倒仰,没有想到他竟然如此的不识好歹。王怀玉实在是不想跟这样的人废话,直接将人请了出去,转头看着崔钱生说:“你们家主让这样的来接管生意,确定是不是来结仇的?还是真的有个好出身就能继承一切了?要真是这样,我笃定你们崔家崩塌不过是这十年的事。”
崔钱生苦笑:“我们世家讲究血脉也讲究有能力者居上,崔三少爷的血脉是最为尊贵的,母亲是王家的嫡女,大舅舅是王家的下一任家主,他个人能力在太原时倒是挺不错的,和各个世家的公子相比也能排得上名号。正巧他已经及冠,家中长辈想要让他来岭南历练一下,把我手中的生意接管过去。但没有想到他出了太原府就是这样一番模样,确实是比较让人意外。”
王怀玉这下懂了,感情这是个来镀金的贵公子啊,瞧不起她这种草根泥腿子也不稀奇,但是看不清形势那就是大问题了。
“现在天下的局势,难道你们的家主没有和他这位宝贝儿子讲吗?”
现在虽然世家还是有影响力,但可不是那几百年前的只认识世家不认识皇帝的时代了,现在不管是大齐还是淮安王,都不是能容得下世家的人。更何况还有她在这边大坡世家的知识垄断,世家跌落顶峰是早晚的事情。她不信这些人精看不出来,但看出来了还这样干,不顺势而为,她就不能明白了。
崔钱生确实沉默不语,他当然知道,家族中的人也知道,不然也不会在乱世的时候扶持那些叛军,不就是为了下一个皇帝出来的时候,他们世家还能稳坐钓鱼台吗?但是世人又不是傻子,他们世家已经延续那么久了,就算是王朝也到了该终结的时候。
崔钱生隐约可以猜测出来家族的打算,只是他是被放弃的那一部分。像崔三,就是家中铺路了,让他早早过来岭南接手生意。别看人人都说商人地位低,但是谁有商人过得好呢?尤其是当家族中有人当官的时候,那就是官商相护。崔家已经有了可以继承家主之位的崔大少爷,崔三少爷可不就是经商嘛。而且还有自己给铺好了路,崔钱生嘲讽的笑了笑。
王怀玉倒是对这种东西不熟悉,只是觉得崔家的反应有些不正常,竟然派了崔三这样的人过来,这不是和岭南结仇吗?以崔家的实力,不可能看不出来岭南是站在淮安府后的,除非他们不想让淮安王坐上王位。
想到这里,王怀玉略有诧异的看向崔钱生,崔钱生除了无奈便是无奈。他需要在崔家的庇护下生存,对于家族来说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轮不到他来做决定。
“岭南永远欢迎崔老板,如果崔夫人喜欢,不过带她和孩子们过来看看大海?我祖母在岭南也多活了好几年,可见这里是个不错的地方。以崔老板的能力,我倒是想聘请您替我跑一下海外,和洋人争利。”王怀玉抛下橄榄枝。
现在的海外市场,基本被戴森的船队包揽,岭南这边能数得上号的只有一个陈莫忘,但是他也是独木难支。尤其是在南洋那边,不管是橡胶还是粮食,这么好的没有开发的地方,王怀玉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它被洋人占领。
崔钱生不可置信的看向她,没有想到王怀玉竟然对他如此看重。顺着她的话一想,崔钱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些心动了。
“此事还不能给郡主您明确的答复,不管如何我还是要回太原府一趟的,更何况我们家业都在太原,内子和孩儿亲朋好友皆在太原,一时难以割舍。”崔钱生有些感激又有些遗憾道。
王怀玉点头表示理解,“这个不着急,只是你在崔家的商行呆不下去的话,岭南的商行随时欢迎你。”
崔钱生越发觉得自己来岭南做生意,没有看不起这一位郡主,是自己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崔三还不知道自己被撬了墙角,回去后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跟着崔钱生的这些掌柜那是有苦也难言,对崔三的感官也更差了。
“我还不信,没有了他崔钱生我崔三在岭南就干不了事!她王怀玉还能让整个岭南不和我做生意了!”崔三不屑道。
这一次过来他最主要的就是要购买玉米和木薯种子,崔三也确实不是什么草包人物,他在打听到这些东西才能海外来的,官府严格管控后,就放弃和官府购买的念头,直接找到了留在岭南的西欧国公爵。
“公爵大人,听说你对我们大齐的文化很感兴趣,这是我们崔家工匠制作的玉镂镶嵌金丝宝玉玉如意,你看看如何?”
崔三带着自己小时候得来的玩意找到威尔逊,摆足了自己世家的派头,一眼就让威尔逊入了迷。
“哦,亲爱的客人,你的玉如意真的像是上帝的杰作,我真不敢相信这竟然是我们人能做得出来的东西。”威尔逊一脸惊艳地看着盒子里的东西,久久移不开视线。
良久,他再次抬头看向崔三,看着他身上华美的衣服,精致的玉佩,举手投足间都是贵族的风采,不由得深深着迷。
“远道而来的客人,你就像是上帝最宠爱的子民,真的是太好看了。”
第一次接受外国人的直白,崔三眼里满是得意,同时又有些不屑。
海外来的蛮夷都知道他的身份高贵,王怀玉这样村姑竟然敢给他脸色看。
“威尔逊公爵,您过奖了,这不过是我们的日常罢了了。如果你也喜欢,等我们成为了朋友,我可以带你体验一下。”
话里充满了高高在上,给威尔逊不好的感觉,但是看在手中玉如意的份上,威尔逊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
第156章
“哦, 那当然,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能拥有您这样的朋友,用你们的大齐话说, 那是我的福气。不知道亲爱的朋友你远道而来岭南, 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是,不去拜见这里的领主,反而来找我整个外国人, 是有什么企图?
威尔逊湛蓝的眼睛,深情地望着崔三,还没有见识过外国人直白表达情绪的崔三,有些不适应地挥挥手, 拉开两人的距离。
“听说岭南有一支外面来的船队,历经风浪跨越大海,带来了海外的很多东西,特意过来长长见识的, 不知道公爵大人能不能带我去看看你们带来的东西, 竟然真的如此神奇吗?”崔三不着痕迹道。丝毫没有提起自己在王怀玉哪里受到的不待见,更不要说来这里的意图。
这一番话让威尔逊知道他这是冲自己来的, 虽然他在岭南住了好几年,但他的船队可没有停着, 每年都来返西欧国和大齐, 给他带来大量的财富。他留在大齐, 一是被这里的文化所吸引, 想要留在这里深入的学习, 二是为了给船队打通商道。在他还没有定居在岭南的时候, 他们每次来都拿不到最好的丝绸和茶叶,但是住在这里后, 他可以在茶叶和丝绸刚出来的时候就和商人农人预定好,等待他商队到来收购了。这其中赚的利润,可不是一丁半点。
崔三不知道其中的利益,只觉得威尔逊果然是从蛮夷之地来的,哪怕穿上了大齐人的衣服,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对他的看法越发轻视。
“公爵大人,我的时间比较紧张,而且我们太原最好的布帛正好要出一批,作为朋友,我想你应该很感兴趣。”崔三诱惑道。
威尔逊眼里闪过精光,闻弦知雅意,“我们的商船还有大概三个月回来,不知道尊贵的朋友你有时间吗?”
三个月,崔三眉头紧皱,三个月都能把种子带回太原下种了。他虽然是有自己的傲气,看不起王怀玉,但基本的农时他还是清楚的,这要是耽误了可是太原一年的收成,还有他们崔氏的粮食。
“时间太长了,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威尔逊当即领悟到了他的着急,谄笑者试探道:“不知道您要什么东西?我在岭南住了许久,还有一些国人留在这边,往年的货物可能还有一些在,看有没有您需要的?”
有没有货物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崔三要什么。
崔三可不管他是真的有还是假的有,很是满意他的态度,“我需要玉米和木薯,还有你们带来的土豆,不知道公爵大人你手里还有没有?”
威尔逊听到这几个东西的时候,立马就明白过来了,眼睛一转道:“这个我得去仓库给您看一下,联系一下我们的人才知道,您在给我三天的时间可以吗?”
崔三有些不悦,但是想到自己和王怀玉闹掰了,不得不点头应下。
事情谈妥,崔三一刻也不想留在这里,这洋人身上的味道难闻得很,简直是折磨。几乎是一出门就露出了嫌弃的表情,却不知道他们的样子被人收入眼底。
“哼,这个人一点都不好,没有和荣安郡主一样的尊重我们,不是值得结交的人。他想要岭南的粮食,荣安是不允许的,我一定要告诉她有个这样不怀好意的人才行!”
说干就干,崔三才一出门,威尔逊就立马叫助手把马牵出来,彻夜狂奔到苍梧。
还好苍梧离平河县不远,骑马一天一夜就能到了。王怀玉刚刚才睡下,听到有人来禀告说威尔逊过来了,而且好像还很急。
“那么晚过来,肯定是有什么急事,快去把人请进来,还有准备一下餐饮和客房,让人休息好。”王怀玉一边穿上外袍往外走,一边和秋香说道。
这哪里用她叮嘱,知道有客人来,秋香就让下人做好了准备,“郡主放心吧,东西都备着呢,只要热一下打扫一下就好了。”
王怀玉点点头来到了客厅,威尔逊看到她便把昨日崔三和他说的话,一股脑到给了王怀玉。
“他想从你那里买进东西?”王怀玉有些诧异的挑了挑眉,转眼就明白了为什么。
她轻轻的摸了摸指节思考了一会,灿然笑道:“既然他想要,那公爵大人就和他做这笔生意吧。东西我会让人给你准备好的,价格就按照市场价卖给你,至于你收他多少,那就看公爵大人您的本事了。”
现在玉米和木薯都种植了不少,绝大部分岭南百姓手里都有这两个东西,想要绝对的禁止流传是不可能的,只要对方出高价就一定能买到,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让他们那么轻易得逞,还扰乱岭南的市场呢?
这个钱不如自己挣了,还能坑对方一笔。至于给威尔逊的价格自定权,就当是回报他连夜赶来和自己说这个事。毕竟好朋友能想着你,你也要有来有往才能维持友谊不是?
闻言,威尔逊也是十分的惊喜,更加确定了自己交的这个朋友才是真的朋友。
看看荣安郡主的做法,不比那个什么崔公子好多了吗?有什么好事情都想着他,还好他把这个事情告诉荣安。
威尔逊由衷的希望王怀玉能够越来越好,毕竟这些年他确实得到了王怀玉的各种关照,在岭南过得风生水起。
威尔逊回去,当天就找到崔三,一脸神秘的告诉他:“三少爷,您想要的东西,我给你找到了,不知道你要多少,需要我们帮你用船运到那里?这个价格又是怎么算呢?”
威尔逊一脸商人模样,眼睛都掉进钱眼里了,崔三厌恶他这种市侩没骨气的样子,甚至敷衍都懒得敷衍了。
“我们有自己的商队和商船,你给我把东西送到码头就好。至于价格,我用比市场上高两层的价格和你买怎么样。”
说是商量,却是带着傲慢的笃定,像是施舍一样的语气。
威尔逊听的不舒服,但是在钱的面子上他可以原谅他的不礼貌。
“不,不,不!尊贵的朋友,你是不知道这一批货我们用了多大的代价才拿到。现在对他们管的很严,大批量购买都是要有官府的条子才可以的,而且像我们这些外国人,你是知道的非常不受欢迎。所以我们拿的价钱就比市场价高了两成,我必须要比市场多四成的价钱才可以卖给你。”
“什么!多四成的价钱?你这是在把我当冤大头宰吗?”崔三听到这个价钱变了脸色。
然而威尔逊咬死了不松口,不断的诉说他们要拿到一大批玉米种子是多么的困难,岭南对他们管控有多严。最后还是一句杀手锏,让崔三无话可说。
“如果尊贵的客人您觉得昂贵,可以到别的商人那里去购买。但我相信绝对没有人能拿得到和我一样多的种子给您。”
崔三脸色阴沉,不得不承认他的话。这三天的时间,他并不是只寄希望于威尔逊,但是他跑遍了岭南大大小小的商行,找了许多相熟的商人。虽然有些人看在崔氏的面子上愿意给他找,但就像威尔逊说的那样,他们找来的东西都是三瓜两枣,远远达不到他想要的数量。
“你能给我提供多少?”崔三几乎是咬着牙齿问道。
威尔逊笑眯眯的伸出五根手指头,“我最少能给您提供五千斤的玉米,五千斤的木薯和土豆。”
这个数量几乎是岭南最大的批量了,比较现在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百姓除了日常要吃用的,经过小半年的时间,大多数百姓留有余粮的,现在也吃得差不多了。
崔三听着比其他人多了近十倍的种子,不得不承认威尔逊确实比自己想象的厉害,怪不得敢要这个价钱。
“三成,不能再多了。”崔三还试图砍价,然而威尔逊还是摇了摇头,“实在是抱歉,这个价格已经很优惠了,您知道的,现在整个大齐的人都在求这个种子,除了岭南只有海那边的大陆有,都来回一次最少要两年,我们能在岭南给你找到那么多,真的是花了很大代价的。”
“如果您不需要,我相信哪怕我再往上加价,也有很多人抢着要。但是您是我的朋友,看在朋友的份上,我只需要一些打点的银钱而已,一点也不赚您的。”
这和崔三打听到的一样,知道价格不可能再降了,还是很不愉快,但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捏着鼻子买下这一批种子。
好在威尔逊不是奸商,拿的种子确实是好种子,只有正常耕种就能有收获。但是崔三的待遇和其他使者相比起来,那可就天差地别了。
石三白等人进入岭南逛了没有多久,被官府的人请到了县衙去,他们的来意后就被当做官方接待了。不但带他们参观了岭南的商行书院,还带他们去了心心念念的玉米地,木薯地。
驻村的衙役指着已经结穗的玉米和他们介绍玉米的种植方法,告诉他们这个时候要怎么做,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等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采摘玉米,又怎么样保存等等相关问题。
使者们没有想到岭南竟然如此大方,不但没有防止他们还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做。见惯了有什么都藏着掖着的使者很是不自然,心里也升起了浓浓的敬佩。
“怪不得人家岭南十年就发展的那么好呢,这个大方敞亮的模样,要是我也乐意来这里。人和我分享了那么多东西,我肯定也乐意和大家说。要是所有人都这样,何愁世人不通礼仪呢?”蜀郡来的使者感慨道。
他们蜀郡因为地理原因一直都很闭塞,他觉得岭南的样子很值得他们学习。回去了他一定要给郡守上书才可以!
这一趟他们真的见识了很多,但重心还是放在了粮食上。现在各地人口凋零,想要恢复人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岭南的这些玉米,木薯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
还好往年收购粮税的时候,水稻和玉米都各占了一半,至于木薯种子,现在也快到了成熟的时候。再等上一两个月就能砍了,让他们带回去明年种植。
相比于给崔三的价格,王怀玉给各地使者的价格就实在多了,堪堪和市场价持平,也就是赚了一点点本钱。
没有想到王怀玉竟然如此厚道,各地使者对他的印象更好了,回去大多夸赞了她。
“岭南的这一位郡主是位人杰,若是当官便是封侯拜相也能成。”至于当皇帝没有人敢想。蜀郡的使者如此夸赞道。
李太守听着他的话,升起了不小的好奇心,“岭南那片荒芜的地方,韦家在经营的时候就经常和我抱怨,刁民难以管控,土地贫瘠长不出粮食。怎的,这回你去竟是如此大的改变了?”
“确实是,属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岭南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不说我们蜀郡比不上,便是江南和京都也不过如此。那里的百姓人人穿丝绸,吃干饭,用铁农具,家家户户都买得起耕牛,县与县之间竟然是用水泥铺路。是豪横富有的府城,大人可曾见过?”
李太守还是不相信,只当他是夸张。
“好啦,这世上如果真有如此富裕的地方,大概是神仙住的了,岭南那个地无一尺平的地方怎么办。”李太守摆摆手转而问道:“这次去你可把那个什么玉米带了回来?”
“带回来了,不止带回来了,就连玉米的种植方法怎么管理,岭南的衙役也一一告诉我们。还给我们写了一份种植说明。”使者岭南每个百姓都有的玉米种植小册子递给他。
李太守看着册子上事无巨细的种植经验和方法,不禁有些入迷。等他反应过来则是有些震惊,“岭南人竟然如此舍得,把这样的好东西都给我们。”
使者也是点头赞同,“是的,他们非常大方,还和我说,如果我们种植遇到什么难题,可以第一时间去岭南,他们派专家来给我们解决。”
“专家?这是何意?”
“就是专门种植研究玉米的人家,岭南开办了很多书院,还有一所大学,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读书识字,还能通过考试考取衙役当官,或者是到天工大学去做研究。听说这个大学非常厉害,很多新鲜的东西都是从里面出来的。”实则指了指旁边的罐头,橡胶圈等等介绍道。
李太守看得稀奇,不过也只是看个新鲜,转头还是把它放到了库房。有玉米和木薯珍之又重的让有经验的农人去种植。
其他各地的使者也是,拿到种子的第二天纷纷启程赶回家乡,想要赶在春耕之前到达,让玉米赶上第二年的种植。
上天还是有好生之德,经历了几年的旱灾,涝灾和人祸,终于迎来了风调雨顺的日子。
最先种植玉米的淮安府在今年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当农人们掰出一个个手臂粗细的玉米棒,在地头就称起重来。
“一千斤,一千斤。这个玉米竟然真的能亩产千斤!”
“老天爷呀!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感谢你把玉米恩赐给我们,我们能够活下去了。”
“我的老天爷呀!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才给我们啊,我的孩子啊,你为什么不再等等。等等现在就能吃饱肚子了呜呜呜。”
田间地头是百姓们的欢呼声,哭叫声,激动声,过来巡查秋收的淮安王听着都为之动容,在看属官称重的玉米,一向严肃的脸上也笑得跟农民一样欢快。
“这个玉米果然是好东西,在这样的地里都能亩产千斤,而且浇水施肥也不需要像麦子那样呵护,实在是个皮实好养,产量又高的好作物。但是神物啊!”淮安王感慨。
梁少和也很高兴,不过让他更高兴的还是木薯的产量,前三天他去了地里看了今年丰收的木薯,竟然比玉米还要多上几百斤,只是王怀玉告诫过他,木薯不能当做主粮来使用,大家对他的重视才没有玉米那么重。但一样让百姓很兴奋。
“孩儿恭喜父王得此神物,想来要不到三五年,我们淮安府的人口可以再翻一倍,三五年的休养生息定能创造一个盛世。”梁少和是奉承也是真心的认为。
“粮食高产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还要看上位者如何做。我们是经历过苦难的,知道没有粮食期有多痛苦,所以日后不管是你我为帝,还是子子孙孙,都绝对不能严苛杂税,让百姓活不下去!”淮安王严肃道。
“是!孩儿谨遵父王教诲。”梁少和也坚定的回答。
淮安府种植玉米木薯的时间是除了岭南外最早的府城,而且王华玉给的种子也是其他府城的几倍,几乎两年的时间,淮安府就实现了自给自足,第三年的时候就能够让百姓吃饱,并且上交一定的税粮。
其他府城还在慢慢发展的时候,淮安王府以惊人的速度,休养生息,练兵囤粮。终于在王怀玉三十岁的那一年,再一次动兵。
第157章
战争来得猝不及防, 但又好像在预料之中,所以人都知道当下的稳定只是暂时的,只要天下一天还没有统一, 就还会有纷争。现在再一次掀起了战火, 反倒给人一种果然如此,快要结束了的痛快感。
这一次不同以往的钝刀子割肉,而是以一种摧枯拉朽的速度席卷了大齐各地, 以淮安王为主的这一支,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打下了西部和北部十二个府城。
如果说这些地方,都是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看不上的蛮夷之地,当淮安府兵临太原府的时候, 崔家终于感觉到了恐惧。
“果然是狼子野心,这样草莽出身的人要是坐上了皇位,还会有我们这些世家的活路?听说淮安府已经在搞什么书院,把那几个眼皮子浅的人都叫去教学了, 还各地用各种方法去收集书籍, 假以时日,这天下还有我们世家的位置?”
崔家家主终于看到了淮安王的獠牙, 看到他远远不止当皇帝如此简单的野心,他这是还没有当上皇帝呢, 就已经想好要怎么对付他们世家了, 等他当上了皇帝, 那还了得!
“通知卢家那些人, 淮安王的情况告诉他们, 名其中厉害。他们在和我们角力不愿意合作的话, 就让淮安王把我们逐个击破,摧毁世家的传承吧。”
崔氏家主把事情讲的严重, 底下人也不由得战战兢兢,被一直培养着的世家嫡子理解他的担忧,给各个姻亲世家都递去信。
顶尖的世家都看得明白,知识的下沉就是在断他们世家的传承,这千百年来他们能掌握话语权,就是因为知识的垄断,不见大齐建朝时建国皇帝就想要打压世家,并且后面几个皇帝也是这样干的。要不是他们是家底蕴深厚,各种礼仪文化上皇帝都要求着他们,哪怕是当官也要他们世家出手。这大齐还真不一定是谁说了算。
但就是这样,大齐的皇帝也在多年的努力下,撕开了世家的一个口子,藏书阁里面藏着的几万册书籍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不要说现在那些小官吏不也都是从世家流出来的吗?
崔家开始惶恐,卢家也不遑多让,他们有一个嫡女嫁给了淮安王世子,原本是可以借着这一门姻亲高枕无忧的,但谁能想到这一位嫡女竟然就是带头撬世家墙角的人?
卢婷婷几乎是以世家割裂,才有在梁少和身边打拼的机会,也正是知道他的付出和决心,梁少和才敢把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她。他们是相互信任又相互防备的,有感情更多的还是利益纠葛。
卢婷婷看着手下承送上来的文书,有自己这具身体的生身父母,上面写着浓浓的传统是父母的威胁和高高在上,明明是在求着她办事情,却像是一副恩赐的模样。
还有那些曾经看不起自己的姐妹们,如今也来攀了关系,真是只能说权势比人不得不低头啊。
“去发个帖子,五月一日我将在清河夜设宴,这些递了文书过来的都邀请,名头嘛,就定为赏析名家典著好了,让他们各带一本家中稀有的古籍来,大家一起交谈一下想法。”
卢婷婷为自己想到的这个绝妙的点子鼓掌,个名头能把这些人聚起来,符合他们想要见自己的要求,又能让她知道这些人手里有什么书,然后再安排过目不忘的人在一旁看着,回头把书默写下来,便是没有成本就获得一批典籍。
这场宴席远在岭南的王怀玉都听到了,卢婷婷无耻的名声更是传播广泛。
听到她的这一个杰作,王怀玉都不由得鼓掌:“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花了那么多真金白银才买回来那么点东西,还比不上人家开了一场宴会。实在是失策,失策。”
林清风白了她一眼道:“好像你宴请了他们就会来一样,别忘了人家卢婷婷是卢家嫡女,大齐的四大四家之一,现在又跟在炙手可热的淮安王世子身边。我们几个都是人家瞧不上的泥腿子,贴子送到门房估计都被仆人拿去当柴火烧了,还想要请他们来参加我们开办的宴席?”
十年前王怀玉哪里敢想这样的事?别人能够邀请她,她都得感恩戴德的去赴宴,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如果她递了帖子,她不相信有人敢不来。
想着之前使者来岭南求种子的事情,她便觉得她也可以学一学卢婷婷,实在不行,让他们拿点书来做敲门砖,换种子也可以吧?
想到这里王怀玉便去做,让人印了一大沓巴掌大小的广告,凡是出岭南关的商人都被塞了一沓,然后告诉他们,让他们帮忙发给各个地方的人。也不拘是平民百姓还是世家大族,只要发出去了就好。
广告上就写着岭南拥有玉米,木薯这一些高产作物,可以书籍过来兑换。如果离得比较远的想要兑换其他商品的,也可以到惠民书肆或者是优选海货这几个店铺,只要拿出来书就能对应相应价值的东西。
除非是春宫图这些不健康的书籍,王怀玉也不管是不是他们已经拥有的,只要上面有文字的都可以拿来换。
这可把一些百姓乐坏,他们当然没有什么书,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战乱,那些小世家掏的掏,忘的忘,不少人还真捡到了写有文字的东西。更何况前几年洪涝推翻了不少墓穴,里面冲出来的东西,除了金银财宝,还有一些是带有文字的竹简。
眼里只看着钱的百姓,这下知道带有文字的东西那么值钱,都非常懊悔当时自己为什么不捡一点?
而各个书店和商铺的掌柜收到了各式各样的书籍竹简,都有些震撼,这样离谱的方式竟然真的能换得到,看似不起眼的平头老百姓也有这样好的东西。
能够做店铺掌柜的都认识字,他们发现上面甚至有春秋注释,周朝礼仪这样重要的东西。一刻也不敢耽搁,稍微的清洗保存好,便快马加鞭的送到岭南去。
天工大学也进入了最忙碌的时候,谁叫他们的研究渐入佳境,各种实验结果都到了关键的时刻,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造福百姓的东西也更多。
“这才不到三年的时间,化工院那边竟然研究出了细菌?还找到了可以让伤口消炎的东西!”王怀玉相当的震惊。
酒精和消炎药当然是医学界的一大利器,尤其是在这个冷兵器时代,能够做好消毒消炎工作,就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死亡率。但以大齐的医学水平来说,他们能用到烈酒和一些名贵的药材达到这个目的,已经是很先进了。
王怀玉不是没有想过让他们炼制,尤其是提炼酒精,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前些年因为粮食不足,她不敢轻易提起。后面则是因为不想自己过多的干预他们的工作。
如果自己把什么东西都提出来拿出来了,那很可能会扼杀他们的想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科学思维的形成。她要做的是引导,让他们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概念,然后在自己的实践中慢慢的去发掘新东西。
虽然这些东西对她来说很有可能不新鲜,但不管对大齐还是天工学院的先生学子,都是跨越式的进步。
“这个东西是谁想出来的?制作的方法怎么样?成本高不高,效果好不好?”王怀玉一连串的问题,将汇报的人问的有些慌了。
不过来之前,他已经把想要说的都准备好了,连忙翻着自己的稿子回答:“是化工院的院长带着学生们制作出来,听说是想制作高浓度的烈酒给海军那边用,因为海军最近出海,遇到了浪人受伤比较严重。所以送来医学院这边治疗了。”
“这里没有高浓度烈酒给将士治疗,是葛院长带着学子熬蒸出来的,因为用着比较急,所以是从外面买回来再经过蒸馏的,也就是这次阴差阳错才让大家发现,流过后的烈酒比原来还要好用,只要涂抹过的将士基本上不会出现化脓现象。”
“书院里的人一开始以为是巧合,但后面又做了几次实验之后,才发现蒸馏过的酒比原来的浓度要高,虽然不适合人饮用,但非常适合用来消毒外伤。”
王怀玉点点头,“这是一个好东西,非常不错,能够挽救许多人的性命。”
按照她给天工大学的规定,发明了酒精的人是能够拿到一千两的奖励,并且在东西投产之后能获得三十分之一的股份,也就是说一旦酒精投入使用后,只要是官府出面去制作的,盈利了就要分三十分之一的利润给她。
汇报的人脸上喜气洋洋,因为他就是化工院的人。自己学院是第一个取得这一奖项的人,简直就是脸上有光,走路都带风。
“群主,您有没有空去学院看一看?我们在学院里弄了一个蒸馏室,要是县衙的人想要过来学,我们可以手把手的教。就是这些设备他们不能带走,等他们学完之后,我们要接着做别的实验。”
第158章
当然可以, 怎么不可以呢,王怀玉非常乐意去给这些有后成就出来的学院颁奖,给他们鼓励鼓励。从金钱和精神上满足科研人员。
带着王怀玉回大学, 化工院的走路都是仰着头的, 在听说王怀玉不但给了他们股份,还给他们加餐了从钦防县运来的第一批鲍鱼,其他院的人羡慕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不过农学院的人不在意, 因为他们在研究出杂交水稻的时候也一样受到了这样的待遇,甚至当时最好的一批茶叶、丝绸,罐头这些东西连着供应一个月,那时候他们可比化工院的人风光多了。
农学上的一次实验最少要半年的时间, 想要出成就真的是以年来计算的。但每一次的进步,都会给无数百姓带来新的希望,所以哪怕他们的成果不多,待遇也没有降低。而实际上, 自从他们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每年稻种的分成就比学院发的俸禄要多不少,在书院里继续做研究, 是他们自己的理想而已。
此时的天工大学和刚开学的时候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当初连夫子带学生不过五百人, 现在却已经有了三千学子, 四百多个夫子, 除了原来的五大科目还另外增设了法学科, 而不管什么科目, 他们除了日常的学习实验外, 最重要的就是到外面去实习增加经验。这就让原本处于县城边边的天工大学热闹了起来。
陈三强是从山里出来的,这一次过来是因为他家孩子长了大脖子病, 以前他们村的人得了这个病就只能等死,但是现在他听了驻村衙役得话,说在平河县每逢初一初五、十一十五这样的日子,天工大学医学院的先生和学子就会在大学门口摆摊义诊,生病的人都可以免费去看,要是疑难杂症难以治好的,还能进入大学里让各个厉害的大夫给他们会诊。
家里就这一个孩子,陈三强想了想还是咬牙把家里种了几年的三七拔了,带着孩子来试一试。
陈三强来得很早,天不亮就带着孩子过来排队了,早饭都是从旁边的小摊贩里讨价还价买的,此时天都没有亮,但每个摊子面前都排了长长的队伍。
望着几十米的长龙,陈三强有些安心。能有那么多人都来排队看病的,大夫的医术应该很好吧?大宝的病肯定能看好。
旁边一个老太太看着他抱了个孩子站得腿麻了也不送一下,很是心疼地道:“小伙子,你是带孩子来看病的吧?天工大学的大夫医术都很好,来排队看病的人多着咧,看这个队伍怕是要到队伍才可以,你抱着孩子不方便,先坐一会吧。”
说着,从自己身下抽出一张小马扎。
陈三强这才后知后觉,许多人竟然是有备而来的,不单是凳子准备好了,甚至还打着伞拿着水壶过来,一看就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不不,您老人家不方便,怎么能用您的凳子呢,还是您坐着吧。”陈三强感激不已但也连忙拒绝。
自己一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对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真要拿了她凳子坐,那自己成什么人了。
“嗨,你不是平河县的人吧?这有什么好客气的,那么远过来肯定是要把孩子看好了回去的,你这排队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现在还好,等一会可就不一定了。咱俩轮流着坐,谁也不难受。一会我要是去行个方便了,你就帮看着占一下位置可行?”
老太太说到这份上,陈三强便不好意思的把孩子放上去了,“孩子坐着吧,我也不是什么讲究人,就坐地上就行。”
说着他看了一眼干净的水泥地,“这地板比我家里还干净咧。”
“那是,天工大学不知道花了郡主多少钱咧,你都不知道我们岭南赚了那么多钱,那些厂子啊书院的,还有我们茶园的茶叶,这些钱除了交税可都是转给自己的,郡主那是一分钱都没有拿,全都拿来建设我们岭南了。你都不晓得,现在外地来的商人,都说我们岭南的路是最好的,百姓生活也是最好的,把外面的人羡慕得不行呢。”老太太得意洋洋地说道。
陈三强听着这些没有听过的小道消息,很是震惊,就连坐在凳子上的陈大宝也睁着懵懂的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老太。这可把老太太的倾诉欲给勾起来了,以往她说的时候,身边的儿孙邻居都知道这些事,说起来还嫌弃她啰嗦,现在难得有个人那么捧场,她聊得那叫一个激扬,让陈三强这个没有怎么出过村的汉子,都对王怀玉对平河县的发展了如指掌了。
说话间队伍缓慢移动,大约到了下午的时候终于排到了陈三强。
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把孩子抱在怀里,坐在看诊的椅子上,小心翼翼的掀开围在孩子脖子上的围巾。
第一次出来问诊的郑天乐还没有来得及询问,看到孩子脖子上粗大的肉块楞了一下,就是这个反应却让陈三强又一次失望。
“大夫,我孩子这个病是不是不能治了?”
最是坚强的男人,这个时候也是哽咽着开口。
郑天乐立即反应过来,轻声安慰道:“不是的,孩子的这个病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身体里少了一些需要的东西,把这个东西补起来孩子就能好了,没有不能治。”
郑天乐今年才二十八,比陈三强年轻许多,在大家看来还是医术不成熟的时候,但他一说话就莫名的让陈三强觉得靠谱。
“大夫你是说,我家娃娃是东西吃得不对才这样的?可是我们村里好多人都这样。”陈三强说着声音越来越低,带着恐惧和悲伤。
“是的,这个就是普通的病,只要吃海里面的一个海菜就能治疗了。”郑天乐肯定道。
要说起来,这个大脖子病一开始是西北很多地方有,死了不少人,甚至有妖言惑众说是那些地方得罪了神仙才被降下惩罚的。可是太医们经过治疗后才发现,这只是当地的水土不好,只需要吃海里面来的盐和一种海菜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病郑天乐还是在先生们授课的时候听到过,说人体是需要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才能维持运转,如果缺少了其中的某一样就会生病,大脖子病就是其中一种。
岭南因为靠海的原因,这个病很稀少,但没有想到自己今日居然看到了,这才能郑天乐感到意外。
而且听这个患者的意思,除了他的孩子还有其他患病的人。
“你是从那里来的?你们村里的病人多不多?”郑天乐一边问着,一边在做纪录,像这样有特殊情况的,他们都是要记录在案然后和县衙汇报的,这样才方便给这个村进行排查找出病因和治疗。
“我们是大化县红坡村的,”陈三强弱弱回答,有些惶恐地问道:“大夫,是我们那里被诅咒了要搬走才可以嘛?”
郑天乐很是无奈,都说了是身体缺乏部分营养的问题,哪里是什么诅咒。但要是说那个地方不适合生活也没有错,只不过那么多他们都不搬出来,肯定是没有更合适的地方,现在只要买上一点海菜就能解决的事情,郑天乐也不想让他们大动干戈。
好的大夫不但要懂得看病开药,还要能替百姓省钱医治心里。
郑天乐无疑是个好大夫,他看着对方的衣着就是和住址,就是知道家庭不富裕。
“不是,还可以住的,只是你们村有这个病情的话,就要和村里面的人讲,让他们多买点我们岭南自己产的官盐还有海带来吃,这样有大脖子病的可以慢慢恢复,没有的以后也大概率不会有了。”
陈三强有些楞楞的,没有想到困扰他们村那么久的难题,竟然这么简单就被解决了。
“你先去优选海货的铺子里买一点试试吧,不到三个月就能看出效果了,三个月要是还没有好,到时候你再来找我复诊。”郑天乐看他不动,还以为他不知道去哪里买海带,便给对方指了路。
陈三强抱着孩子忍不住的当场跪下给他磕了一个头。
“恩人,等孩子好了我再带他来感谢你的大恩大德!”
“哎哎,快起来,你这是做什么。”郑天乐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手忙脚乱地把人扶起来。
来这里看病的人多是穷苦百姓,很多都是从岭南各个县坐了车过来的,而那些他们以为只能等死的病,在这里看完后才发现只是小问题。
哪怕天工大学的义诊只是诊断开药方让他们自己去抓药,也救了不少人。因为岭南现在的药材经过多年种植,已经能让部分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了。
他们拿着一整块开的药方自己去抓药,有钱的就多吃几次,没钱的也有没钱的用法,开药的大夫会根据他们住的地方,把当地能找到的药材开进去,可以让他们在买不起药的时候,也可以自己去挖。
“真的生活在了好时候啊,以前得了病就只能等死,生怕拖累了一家人。现在只要有十几文钱坐车出去看病,就死不了。唉,这样好的日子,我可要多活几天。”和陈三强一起排队看病的老太太感慨道。
“谁说不是呢,现在吃的也好。我这把老骨头多活几年享福才行。”一旁的老头也点头附和。
开放义诊,既可以有利于百姓看病,也有利于学医的学子积累经验。那些有疑难杂症短期治不好的,则会进入医学院让众多大夫一起会诊治疗。
张海就被收进去的一个患者,他知道自己能让最好的大夫看的时候,真的说不出来是什么感受。
第159章
“你这个病已经是深入骨髓了, 这么多年,想要彻底治好很难。”章小太医看着张海断过又错位长回去的腿,禁不住的摇了摇头。
其他大夫也上手摸了摸, 从大腿骨到小腿, 把张海腿骨的情况全都摸出来,才用针灸试各个部位的反应,发现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你这个要是一开始就来治疗, 三个月的时候就能恢复如初,现在这样的,需要打断了再重新接骨,需要的时间长, 难度也高。在场的只有两位大夫能勉强试一试。而且后面恢复我们也不敢给保证完好如初,你还要试一下嘛?”
张海今年才二十三岁,这个腿是他十八岁上山采药的时候摔断的,当时家里穷, 只能拿点常见的草药随便敷一下, 哪里有钱去看大夫?更何况他们县里的大夫也没有这个本事,就这样拖下来让他成了一个瘸子, 原本在是十里八乡的俊小伙,现在也成了大家嫌弃的对象。
想着家里唉声叹气的妻子, 还是自己断了腿什么也干不了的无力感, 张海迫不及待的点头道:“治, 治, 只要能让我好起来, 多久都没关系。不要求和之前一样, 只要能让我走路不用拐杖就行。”
张海知道自己的腿已经废了,来这里之前他都不抱有任何希望, 现在大夫们说还能治疗,已经是喜出望外了,哪里还会奢求那么多?
“既然这个样子,那你就办理一下住院吧。这两个月你先在书院这边待着,我们准备准备找时间给你动手术。等手术过后观察一段时间,差不多就能回去了养着了。这个时间大概三个月左右,不过回去后也不能干重活。”章太医叮嘱道。
转头和旁边的医学生交代:“他最近的饮食注意一下,让他多吃点好的,养养肉,一天三次过来给他针灸和推拿,把骨头和坏死的肉推一推,最好记录。”
这是难得的实践机会,旁边跟着的学子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张海,点头大声回道:“放心吧,老师,我肯定好好看着的。”
张海没有想到自己过来看病不但不要钱,在这里吃喝拉撒居然也不用钱。但就是这样子的占便宜,让他觉得浑身不舒坦,总是在自己闲着的时候,给书院里扫扫地、修修桌椅啥的。但每次都被看着他的医学生骂得半死。
“张海,你的腿还想不想好了,叫你不要干这些事,万一把腿伤加深了怎么办?院里有我们扫呢,轮不到你来给我们干活。”
学子气呼呼的声音让张海心中一颤,转头嘿嘿地笑着:“就走就走,我这不是闲着没事干,看着院子脏了扫一扫吗,之前在家里还能下地了,那就那么金贵了。”
张海还是不适应被当做国宝一样呵护的生活,哪怕是在养伤,也不觉得自己能啥也不干,这样的日子闲是闲可就是让人太不安心了。
学子白了他一眼,就走就走,每次都这样说,第二天还不是一样干,说什么都不听。最讨厌这种不听医嘱的病人了。
“你的情况已经摸清楚了,先生们那边给你制定了方案,三天后准备手术。”学子通知道。
“唉,唉,好,三天后啊?我知道了。”张海有些忐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心里有着期待又带有害怕。
看出了他的不安,学子放轻了声音安慰道:“放心吧,我们大夫都是最好的大夫,给你的治疗方案都不知道讨论过多少次了,修改了又修改,我还没有见过除了我们医学院,那里还有这样好这样多的大夫一起帮忙看病的。你这个腿肯定能治好的。”
学生不过是比张海小一岁,但看着却像是两辈人,因为学生身上带着的天真气息好像有钱人家养出来的,不明白张海的痛苦。
不过张海依旧很感激他,感激天工大学,哪怕治不好腿他也知道大夫们尽力了,只是他自己运气不好而已。说不定他的腿真的能治好呢?要是治好了,以后他就每年都熏腊肠送给天工大学的师生!张海暗暗发誓道。
就在他忐忑的时候,专门建造的会诊室里,各位大夫也在激烈的商讨着。
“这个把腿划开了再打碎重新接骨不是不行,但是人体那么多筋脉,我们万一把它给划断可怎么接回来?更不要说这血要是止不住人也是要没的!”一个老大夫催着胡子不理解道。
“这倒是不难,人体经脉我们那个不熟悉?只要慢一点就能避开那些地方。至于流血这个问题,陈大夫家不是有祖传的止血针吗?这个用上能管三个时辰呢,足够我们做手术的了。我比较担心的倒是患者能不能忍受这个疼痛?毕竟是活生生的把肉给割开,再把腿打断。跟活着受刑有什么区别?”
“这人要是忍不住疼肯定会挣扎,万一把骨头给折腾歪了,或者是把我们手里的刀给碰一下,那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毕竟他们有止血针,可没有止疼针,这人的身上没有哪个穴位是可以止痛的。或者说有,只是他们还不知道。
“听说化学院那边倒是做出了一个和麻沸散很像的东西。你们叫人去打探打探,要是真有这个东西咱们这次也能用上了。”消息灵通的一位大夫说道。
“麻沸散?这可不是化学院那边发现的。前段时间军营那边说动手术的时候太疼了,叫我们给想想办法,后面就有人想起了古书上华佗制作的麻沸散,虽然这东西已经失传了很久,但我们找了一些古籍后发现,它主要是用曼陀罗制作的。我们就去找了一点回来试了一下,效果还不错。”一位姓杨的大夫说道。
这位大夫平时不声不响的,医术也不是特别发达。突然间就说自己弄了古籍上的麻沸散,实在是让人惊讶。
“杨大夫,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怎么都没有过消息的?反倒是化工院那边传来消息说弄出了麻药?”有大夫不解道。
“说是化工院那边弄出的也没错,我主要是从书里面找到,听说要用什么萃取的方式才能找出曼陀罗里面的成分,这个东西我不熟悉嘛,就找到化工院的人帮忙。所以那边就把东西弄出来了。”杨大夫有些不好意思道。
“没事儿,没事儿,既然有了麻沸散,那我们这场手术成功率就更大一些了。这要是真的能做成功,以后人们身上再有任何问题也都可以尝试着去做。”章太医感慨道。
虽然大齐在好几百年前就有了开颅、手术的传说,但不知道是传承的丢失还是什么情况,都只能在典籍中看到只言片语,现实没有任何一个人做过。
这一次他们给张海的腿做的手术成功了,那就证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日后再遇到患者,不管是手脚还是心肝脾胃脏,甚至是脑袋遇到了问题,都可以尝试用手术的方式来治疗。
这一些大夫是不擅长做手术的,真正擅长做手术的人一般在战场,那些军医才是能面无表情的开膛破肚,但限于条件和环境,他们的手术也仅仅是保住人们的生命,而不是还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
而天工大学需要做的就是在保住人们生命的同时,还要还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突破。张杨几人知道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他们为自己能走在这样一个伟大事业的道路上而感到自豪。
会议室里的讨论越发激烈,解决了一个个问题,等确定了最好的治疗方案给张海。
躺在干净的病床上,张海只是喝了一副药,就感觉到了昏昏欲睡。再一次醒来只看到自己原来歪折的右腿,在已经变得笔直,被白色的纱布一层层的裹了起来。
“我的腿这是好了?”他颤抖着上面问道。
旁边依旧守着他的学子摸了摸额头的虚汗,这还是他们制作出来的麻沸散第一次用在人身上,没有想到效果那么好。
张海不但在手术中昏睡了过去,感觉不到疼痛。手术后五个小时了才慢慢的清醒。他在旁边做着记录,都担心他再醒不过来就要去叫人了。
“你终于醒了,”学生松了一口气回答他“你的腿已经接好了,但还没有长好。需要再养一个月才能下地,一年之内不能够干任何重活。你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好好的养上三五年以后就和正常人一样了。”
“还能和正常人一样?”张海不可置信的问道。
“可以,只要你好好养着就行了。”
张海比捡到钱还高兴,没有想到自己还有站起来的一天,比他更高兴的,自然是医学院的师生。
“张海的案例证明我们的手术是成功的,可以在别的患者上推广使用。我记得有一个妇人肚子很大?怀疑里面是长了虫子是吧?”
岭南特有钉螺病,只要是喝了生水吃过生食就有可能有这个病,这个病让人像十月怀胎一样大肚子,但肚子里面装的不是孩子而是虫子。
这个病一直没有办法根治,得了这个病的人也只能慢慢等死。现在这些大夫则是想到了开膛破肚,把里面的虫子拿出来,这样就还有可能还患者一条命。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再怎么样也总比现在要好。”试一下还有活路,不试一下就只能等死。是人都知道要怎么选。
也正如大夫们所说,让他们把招聘钉螺病患者免费治疗的公告发出去后,全岭南各地的患者都纷纷往天工大学来。
第160章
“哎, 你们听说了吗?岭南现在有一种怡术可以让人开膛破肚还活下来。但凡是你肚子里面长了什么不好的都可以给你拿出来。”
“是呀是呀,我也听说了。岭南那边现在发达的很,让人吃了就不会疼的药, 听说传说中的华佗的麻沸散都被他们给弄出来了。”
人吃五谷杂粮就没有不生病的, 除了刚需的粮食,人们最关心的就是看病,现在好了, 岭南两样都有了。外面的人不知道有多羡慕。
岭南欣欣向荣,大齐的其他地方也在淮安王的攻势下逐渐统一,唯有一些世家仗着底蕴和淮安王进行拉扯谈判。
他们知道大势已去,这天下还是梁家人的天下, 而新的皇帝还是和之前的一脉相承,对他们世家不怀好意,但想要争取利益的人是不会放手的。
“就算现在淮安府已经开始学岭南那个地方搞什么州学,县学, 大肆兴办书院。但识文断字真就那么好学?更别谈还要治理一方, 执掌大权了。这些泥腿子总是异想天开,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能力, 有没有那个命!”卢家家主不屑一顾,转头就道:“只要我们世家联合起来, 他们怕是连本《论文》都读不明白, 还怕他们联合起来取代我们?”
现在能认得字的几乎是世家子, 只要世家站在一块, 还怕他们所谓的书院不成?这是部分世家的想法。
但经过这些年的博弈, 王家和崔家已经看出了世家和皇权的更迭, 总有一天皇权会彻底取代他们,而这一天不会远。
怎么样才能在这样的形势下保全自己, 不是要抗争,而是顺势而为,这才是世家的智慧。
“我们世家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哪怕现在开了和岭南一天的所谓科举制,也是需要招收学子去考试的,而我们世家子弟从五岁就开始启蒙,有家族私塾,名家大儒教导,难道连个才几年学的泥腿子都不如?”
“这世间的藏书,哪怕是皇宫、淮安王也不如我们世家多,各类名家经典更不用说,我们的条件远远优于所谓的书院。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岭南还是淮安府那边,都没有说不允许我们世家参加所谓的科举,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顺势而为参与其中呢?”王家家主自信道。
以他们王家千年的传承,难道还考不过那些才认得几个字的平民吗?要真是那样他也就认了。但他对王家的教育有着绝对的自信。
而且这个是通过他们的能力光明正大的获得官职,便是皇帝也不能把再对他们有任何意见。
权势还是他们的,甚至还能培养更多属于世家派别的贫民子弟,这何乐而不为呢?
在所有人都当世家和科举是对立的时候,王家悄然转变的想法,最直接就是他们派出来王家嫡女前往岭南,打着使者的名义,跟在王怀玉身边学习。
“荣安郡主,我是王家的王琅,家主特意让我奉上黄金万两,藏书三百册,求一个在郡主身边学习的机会。”十八岁的小姑娘,梳着精致的发型,穿着华丽的衣裙,毕恭毕敬的将手中书册高举过头,跪在王怀玉面前。
“王姑娘快快请起,为何要做这样的姿态?远道而来是客,更何况是王姑娘这样的贵客。”王怀玉还没有来得及就看到他啪的跪在自己面前,腰背挺直,目光坚定,看着倒是比崔三要更像世家培养出来的人。
“王家王琅有求于郡主,自然要展现诚意。此番并非为了逼迫群主答应,只是事关重大,深知此要求强人所难,故而才重金相求。”王琅顺势而起,手依旧恭恭敬敬的捧着礼单册子。
这些东西都随她一块进入了岭南,只要王怀玉一开口便可以进入郡主府,成为王怀玉的私产。
黄金她不需要,但是王家送来的三百册书籍正好是岭南所稀缺的,哪怕王怀玉能忍痛当做看不见,书院的先生知道了也得杀过来跪着求她收下。像是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形,王怀玉无奈叹息的接过。
“不过是跟在我身边罢了,又不是什么大事情。反正是你要吃上不少苦头,竟然还如此的客气?”王怀玉无奈笑道。
“郡主想法做法乃天下第一人,能跟在您身边学习是王琅的福气,怎么会是吃苦头呢?若是能成为您这样的人,万金百册书又算得了什么?”王琅眼神坚定,对王怀玉是满满的钦佩。
这世界上有能力的女性很多,像她的祖母,母亲都是十分有智慧的人,但是他她比王怀玉欠缺了一点,那就是走出去的勇气。
不管多有能力的女人都好像被注定了只能在后宅。而不是像王怀玉那般行走在人前,与男子一起竞争,还取得令世人钦佩的成就。她想要过来学习,除了学习岭南是如何在短短的十年内发展成今天的样子,要学习王怀玉能够在都是男子的道路上,走出一条独属于女子的路。
王怀玉诧异于她对自己的崇拜,但是能看得出她的决心与旁人不一样,心底也升起了三分的喜欢。
“我像你这样大的时候刚好离开京都来岭南,如今你也是在这样的年纪离开你的家乡来到这里,希望你这一次能收获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怀玉欢迎道。
这便是答应了让她留下来,王琅顿时喜形于色。
“多谢郡主,我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让不让她失望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失望。王怀玉看着满是朝气的小姑娘,心里默默想道。
接下来的日子王琅便真的像十年前的王怀玉一样,势必躬行。不管王怀玉上山下乡入海,让王怀玉允许的,她便寸步不离的跟着。
在这一个经历中,她在王怀玉的身上也看到了和自己所接触的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好像岭南的人,或者说这位赫赫有名的女领主,把平民百姓当成了最重要的东西。把造福百姓当做自己的理想去做。
那自己的理想又是什么呢?王琅陷入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她要做王家的嫡女,重复世家女的生活,承担起两家联姻的重任,世家的传承?等到若干年后,再厚厚的家谱上留下一个王氏,某某之妻,某某之母?这是她想要的人生吗?
“郡主,我能不能冒昧的问一下,”王琅有些许的忐忑,看着王怀玉鼓励的眼神,有些小心翼翼的问道:“听闻您今年已经三十有二,未曾婚嫁,也没有自己的子嗣。您不觉得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吗?你所创造出来的这一片基业将来要留给谁?”
“您对百姓的爱戴胜过我所读过史书中的任何一位皇帝,您对岭南的治理也胜过任何一位明君,我想所有人都觉得你如果成为皇帝,肯定是最好的皇帝,岭南的百姓也一定会拥护你。为什么你会选择相住淮安王?而不是自立为王?”
关于自己的个人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在自己面前正面的说起,祖母去世的时候,很遗憾没有看到自己成家立业,父亲也经常旁敲侧击,不要求自己家人,但也总说要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在身旁。
现在一个比自己还小十岁的小姑娘问起这个问题来,王怀玉觉得有些稀奇也好笑。但是接着她后面的这番话,又知道她并不是在在意自己的个人问题,而是把她王怀玉和岭南当成一体了。
“琅儿,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想你需要明白,岭南是岭南,我是我。岭南不是我创造出来的,更不是我一个人的。就如同这个天下一样,他不会是某一个皇帝的也不是哪一个世家,他是天下人的天下。”
“谁让天下人过得不好了,天下人就会推翻他换另一个替他们管理天下的人。而我,只是岭南百姓相信我给予了我替他们管理岭南的权利。岭南不属于我,所以我也不需要将它传承给谁,没有了王怀玉,百姓总会选出合适的人去管理它。”
“郡主您的意思是,岭南以后……”会给其他人?
王琅觉得自己已经很能接受明白这位郡主的心思了,但是没有想到她竟然有如圣人一样的无私想法,莫非真的如传言一样,她圣人转世吗?
“生子对于女子来说确实是一个生死关,如果郡主不想要承受,我记得您的两位弟弟也十分优秀吧,为什么不考虑让他们接管岭南呢?”
王琅是真的疑惑,而不是有什么小心思。请在她所接受的教育中,传承,家族荣耀是比个人性命还要重要的东西。
王怀玉一时有些哑然,这似乎是她第三次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理解她的又何止是王琅。
她的目光变得悠远而深长,想起自己曾经面对过的那张鲜红旗帜,好像明白了站在挣扎中的先辈们的心情。
没关系,他们不理解,但历史总会记得,在时间长河中也将有人和她志同道合。
【请收藏魔镜小说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