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小说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 【正文完结】
    第319章 天下归田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此话放在中原与幽州对比情境中,也并无不妥。


    荀柔一路北上,如同赶着春风,所至都是妩媚春风,似锦春花,翠茂春林。


    “……幽州风光,与中原殊异,松林成阵,深林莽原,有熊罴虎狼之属,野闻野兽呼喊不绝,林下花丛锦簇,沟渠清浅,其中斑斑粼粼,特多游鱼,人以手舀之即得。民多以渔猎为业,又近诸胡,有番利。”


    这夜,荀柔歇宿在易水旁樊舆亭,于信中如是写。


    忽然右边贴来一个温热的小东西,他连忙抬高笔端以免沾污纸面。


    被搓揉得红彤彤的小孩,扯着他袖子,扁着嘴,满脸委屈地含着一包泪。


    荀柔无声一叹。


    兄长虽没多用心照料,但也找几个仆妇专门照看,这些妇人对府君中的小公子,当然小心又小心,孩子就养得有些娇气,都还不会自己洗漱。


    眼下他没精力时间教,只好让带过弟妹的亲兵先帮忙,不过亲兵手下粗糙,难免有扯着头发,擦疼嫩脸之类。


    从一开始嚎啕到现在能忍住哭,也算是大有进步。


    荀柔借着灯光看看,除了脸蛋红彤彤,没什么伤害,洗得也干净,于是轻轻摆手,让亲兵自去。


    他也不多说,从案边竹笥里取出一盒香膏,给小孩脸手都涂一遍。


    小孩眼泪渐渐收住了。


    荀柔抽出一张白纸,写下《樛木》,将小孩抱在怀里,一句句教读。


    行路辛苦,不几遍,小孩就眼神朦胧,小鸡啄米,蹭着他衣襟,牵着袖子,昏昏欲睡。


    榻边有一块垫了厚厚马草的苇席,荀柔抱起小孩放到席上,扯过榻边搭的一件绵氅盖住。


    五岁的男孩,也是颇有分量,就几步路就让他有点喘。


    荀柔就榻边坐下歇了口气,等小孩睡得安稳,才慢慢起身,回转案前。


    养儿方知父母恩。


    他原本没想养这个孩子,但兄长心意不忍辜负,便想养便养吧,日后不必出征,养个孩子也不多难,哪知道是他想得简单了。


    荀柔搓了把脸醒神。


    来往信使已确认,幽州牧刘玄德已至易水北岸,明日就能相见。


    前来路上,他同谋士们商量过与刘备的会面,但实际上,所有人里最了解刘备的,是他本人。


    不逆亦不驯,作出此论断的,也是他。


    带着戏志才来,一方面是会面时候,要有人从旁补阙,免得一时疏漏,遗下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他数年忠勤,在河东辅助段煨,外防匈奴、羌氐,内协荀铮发展织造,善战无功,缺少实绩,不好升职。


    他信任阿兄,然而刘备?


    百折不挠的昭烈帝,至五十岁还壮怀激烈的昭烈帝,能以弱势抗衡曹操的刘备,究竟看如今天下归一的局势?


    荀柔并不欲以恶意揣测刘备,却不得不从最坏处想。


    原本不该将小孩带着跋涉的,然而……


    “这是我兄刘伯安之子?伯安兄竟还有子嗣尚在!”


    刘备看着稚嫩的幼童满脸悲喜交加,而荀柔则仔细分辨着他真实情绪。


    易水清寒,水边宴会与以往旧宴并无不同,只是稍稍增加北地风俗,比如衣服帐篷毛绒绒的边缘,以增趣味。


    荀柔相信,若是自己什么都不做,可能在几天愉快交流过后,什么也落不了实地,就被礼送南归。


    他不可能久留幽州,刘备当然知道。


    长安对幽州鞭长莫及,刘备当然也知道。


    哪怕一时定下契约,到需要时候,就能找到一个理由打破。


    在这一点上,大概是刘备与曹操,最大不同。


    这一路,荀柔将刘备取得幽州的过程,反复想了一遍又一遍。


    刘玄德固然“顺势而为”,可是也非全无破绽。


    刘虞攻打公孙瓒,刘虞胜公孙瓒,刘虞与公孙瓒和谈,公孙瓒反杀刘虞,刘备为刘虞报仇。


    事实上,从整个行动链一起看,很容易能看出刘备在其中因势利导、煽风点火、隔岸观火、黄雀在后的意图。


    刘备并非刘虞谋主,乱世之中,这些作为并不算什么,相反,几乎足以证明,刘备是个有道德底线的人。


    幽州混乱非一日,刘备积累也非一时,然而却一直忍耐,到刘虞犯蠢无可挽回,才终于而动。


    荀柔自忖,若自己与刘备一般情况,未必有一样的耐心。


    这样一个人,有野心,远离长安,如何能让人放心。


    “当年公孙瓒忽而犯上,攻容丘侯府,灭其满门,赵将军见而不忍,故怀侯之幼子出奔青州,投家兄府,尔来二年有余。”荀柔向刘备道。


    赵云今日也在帐中,随荀柔示意,起身来到堂中,向刘备拱手见礼。


    姿仪英武的年轻将校一出,刘玄德眼中立时绽出光彩。


    他站起身来,绕过席走过去,“子龙将军,如今安好?昔时公孙伯圭败后,我遍寻不见将军,数向人打听,皆不得将军下落,竟早已往青州去?”


    刘备执起赵云双手,伤感叹道,“备实德薄,故令子龙将军弃某而去,自幽州往青州近千里,将军带着幼童,还要小心追兵,当时必十分凶险。”


    “是云当日小人之心,猜疑使君。”赵云羞愧道。


    “哪里若非将军当年忠义之行,备今日何得故人之子?还请将军受备一拜。”


    刘备果然伸手一整衣冠,向赵云长揖而拜。


    “不敢,不敢!”


    眼看赵云连连避让,俨然招架不住,荀柔一招手将阿义招来身边。


    半月来,他和小孩起卧一室,日日不离,已十分亲近,如今一招,小孩就急急跑至他身旁。


    这一打岔,方才节奏就断了。


    刘备知机,两句话收尾,二人各归席位。


    荀柔执勺给刘备盏中添满,“这些年不见,不知涿侯子息如何?”


    这就很有话说。


    与历史相比,如今刘备子息甚蘩,五儿四女,瓜瓞绵绵。


    自然聊起孩子教育,荀柔就提到带阿义回长安后,要为小孩延师。


    “……开蒙未必名师,但品行端正才好,以免引上歧途。”


    又说,赵云是孩子的恩人,有此缘分,要一同去长安。


    “太尉所言甚是。”刘备连连点头道,满脸感动,“有太尉为此子如此打算,想来伯安兄在天之灵,也必深感欣慰。”


    又两日,荀柔一行跟着刘备至涿郡,祭拜了刘虞之墓,阿义祭以冢子典仪。


    刘备又引来两个老仆,道是当年刘虞府中下人,两人当场认了阿义为主,表示愿随东归。


    荀柔接下了人,对这番结果满意。


    他带阿义北上的两个目的,俱已达成。


    其一,落实阿义为刘虞之子的身份,得要有刘姓宗亲,而刘备作为事件当事人,当然更有说服力。


    其二,试探刘备对长安朝廷态度,当年之事,刘备道德上终究有了瑕疵,若要追究终是个把柄,足以在幽州掀起巨浪。


    阿义就是核心。


    刘备毫无犹豫,愿意荀柔将阿义带回长安,表示的是自己驯顺之意。


    于是,接下来,荀柔也表现出退让。


    一是对幽州常备军数量宽容,二是对幽州官吏任免许出一定自主。


    与此相对,荀柔要求允许鸿胪寺官员和尚书台户曹常驻。


    既然对外沟通,那么监察外交与商税,都是应有之意。


    关于幽州赋税,贡马,户籍,田地,他就都没多问。


    刘备对外胡态度端正,能为国之北屏,比计较些许钱财更为重要。


    这一行,他去了上谷郡,也就是居庸关所在,又至渔阳、右北平,至辽西卢龙塞,其所见所听,足够了解刘备在幽州的努力。


    当初,封他幽州牧是不得已,封涿侯,是朝廷不得不想出的办法,合理化刘备违背三互法,更是不得已,如今看来倒适合。


    北疆形势如此,周边小国众多,且不同于西部地广人稀,幽州附近的胡族既近,人口稠密,来往交流频繁。


    如刘虞,宗室长者,忠勤仁爱,却看轻幽州国境内外族裔争斗严重性,不知事关生存,不可调和,因此失之宽纵,


    如公孙瓒,军旅出身,驱胡立场坚定,却知战不知抚,知兵不知政,只知杀戮,故失于暴虐。


    刘备出身幽州,知道内外斗争形势,又怀治世安民心愿,治理幽州,实在是合适人选。


    “至此一别,不知何日再见。”依旧是清凌凌的易水岸,刘备殷勤地将荀柔送过河,折柳相送,“万望保重。”


    “还请玄德公留步。”荀柔长揖还礼,“幽州一地,就尽托于君。”


    他知道,今后他可以像相信曹操一样相信刘备。


    英雄人物终究是英雄,有超世之才,亦有超世之志,超世之气概,他们绝做不出,为私利而乱国之行为。


    如此,他们是同行者。


    “岂敢有负君意。”


    刘备拱手郑重以答。


    离开幽州已是盛夏。


    穿过中山郡便是常山。


    赵云要回家一趟见父兄,荀柔则由堂兄荀谌引导,望井陉故地重游。


    时,麦已大熟。


    头顶苍蓝天空,远处起伏山峦,抱拥着如河流一般绵延无尽的金色麦田。麦穗上闪动灿烂的光芒,像黄金流淌,丰腴得溢出来,遮住了田间垄道。


    炽热的风卷过,带来熟麦香甜,麦浪声如波涛一般洪大,哗啦啦、哗啦啦……


    阿义站在马车窗边,早已看呆了也听住了。


    马车在荀谌指引下,驰上支叉,又驰上更细的乡路,这显然不是向县城的路。


    荀柔数次想开口,又在麦浪洪亮声中退缩,然后,他听到了那种声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略带尖锐的童声和音,穿破了麦浪低沉的波涛,那竟是比麦声更宏大壮丽的声音。


    “小学初,当格物,物为先,心相系……”


    “格物要,首实践,考其本,求真意……”


    “井陉县幼学在此,我猜含光必想来看看。”荀柔听到堂兄在他耳边说。


    他想要回答,可心神却全为外间声音所摄,已一句也说不出。


    “世间事,有正反,既对立,又相依……”


    “欲言义,求公理,官庶同,众生一……”


    “星星火,燎原炬,聚为火,散作星……”


    (完)


图片    【请收藏魔镜小说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