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张良也趁此时机拉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响应起义。】


    【但张良是士族,他的反秦队伍和农民领导的主流反秦队伍格格不入,又不像项羽那样祖父是名将,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丞相这种文官,再加上他的身体不是很好,志向仅仅只是推翻秦朝,成为韩国的丞相,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于是,他想要寻一明主投奔。】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张良为了物色明主,与农民军领袖讲解他的太公兵法。


    面试是双向选择。


    张良侃侃而谈,把农民军领袖听的目光呆滞,流哈喇子,产生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张良问道:“懂了吗?”


    农民军领袖抬手擦了一下口水,摇头道:“没懂。”


    张良又讲解了一遍,这回讲解的更加细致,完了问道:“懂了吗?”


    农民军领袖不好意思再说没懂,连连点头。


    张良非常高兴,言道:“说说你的见解。”


    农民军领袖被问住了,大脑一片空白,把张良说的深奥的兵法全给忘了,一个字都没有记住,停顿许久方才问道:“你刚才讲的是啥?”


    张良:“……”他还是去下一家吧。]


    天幕上的农民军领袖没有听懂,但是天幕外的嬴政听懂了。在他看来,张良的《太公兵法》足以媲美孙武的《孙子兵法》,其中更是有《孙子兵法》中没有提到的骑兵这一兵种的作战方法。


    就是不知道张良的实际作战能力如何,会不会像赵括那样纸上谈兵?他想见见这个人。


    不过以他对大秦的仇恨来看,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刘邦暗道万幸,其他人能听懂就没有他什么事了,将要错失这样的大贤。


    【他本是韩国贵族,光家仆就有三百人,祖父和父亲五世相韩,才华出众。一朝国灭,散尽家财,苦于报国无门,抱着一部兵法寻找有识之士竭力辅佐,奈何伯乐难寻。】


    天幕上出现了张良走访众位农民军领袖,但未曾寻到明主的场景。


    天幕下的众人看到这一幕十分心疼张良,替那些张良拜访过的农民军领袖感到可惜,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嬴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奸人佞幸把持朝政,贤良的人才报国无门,这或许不单单是对秦朝有恨不愿做秦朝的官这一原因,现有的官员选拔制度,是不是也已不合适?


    他废除了分封制的同时废除了吕相时期的官员世袭制,主要是以军功选官。


    六国已灭,国家统一,再以军功晋升为主就不太合适了,现在缺的是治国的人才。


    精通法家学说的李斯已经不适合了,他需要的是萧何……


    【这一天,张良终于等到了他的真命天子,阿不是,是贤明主公。他在去投奔一个势力较大的农民军领袖的路上,遇到了刘邦。】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张良率着百余人的反秦队伍,与刘邦的队伍不期而遇。同为反秦组织,双方人马进行了友好会谈。


    张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同刘邦讲起了他的兵法,令他惊喜的是,刘邦是真的能听懂。


    这个农民军领袖不简单。


    两人相谈甚欢,推杯换盏间,刘邦说道:“我祖父是魏国的县令,秦灭魏之后,我父亲和我成了农民。”


    张良也说道:“我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的相国,秦灭韩之后,我组织策划了一个刺杀秦政的事件,沦为亡命之徒。”


    刘邦听到前半句时就已经十分吃惊,待听到后半句时,已经无法用吃惊来形容了。


    敢刺杀秦政,哥们牛逼。


    更牛逼的是,刺杀秦政失败了还能活到现在,甚至也是一支反秦队伍的领袖。]


    视频中人物的心声也被天幕一字不差地放了出来。


    各朝各代听到此处,纷纷失笑。


    天幕放的几个视频,语言和现在不一样,有点啰嗦,没有他们日常说话精简,放在以前可能文人墨客们都会觉得俗不可耐,却非常通俗易懂,比如这个“牛逼”,虽然不知道是啥,但联系上下文,放在这情景里应当是厉害的意思。


    哪怕是找个没读过书的人来看,大概也能看懂什么意思。


    不少人想到现在的文字,读一篇文章,说不定还因为句读的事引发争吵。或许,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后世的风格?把文书也整的牛逼一点?


    【张良的太公兵法得到了刘邦的赏识,于是决定暂时跟随刘邦。】


    【为什么说是暂时的呢?因为张良不忘初心,想要当韩国的丞相。当时项梁势大,立了原楚国王孙熊心为楚王。张良向项梁提议也立韩国的公子为王。原韩国公子成因为张良的一句话,被立为了韩王。】


    【张良志得意满,如愿当上了韩国的丞相。不出意外,他会一直是韩国的丞相,直到致仕。对刘邦只能是做为朋友,尽力相帮,而非投奔。】


    刘邦点头,项羽若是不杀韩王,他得不到张良。


    【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倒霉蛋,韩王成。因为张良的一句话,被封为韩王,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也不像其他人那样身边有许多能打仗的武将,手上只有一千士兵,和张良在和秦朝的军队打游击战,始终开创不了局面。


    这也没有什么,只要不遇到刘邦,韩王成还是能苟一苟的,游击就游击,至少还能活命,张良也不会跑。


    但偏偏遇到了刘邦。】


    【刘邦这个时候手下已经有四五万人了,攻入了韩王成所在的颖川郡,帮韩王成立国,要求便是借用一下张良。这也就为韩王成最终丧命埋下了祸根。】


    【楚王熊心给各路诸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谁先攻入咸阳的为王。张良帮助刘邦比项羽先攻入咸阳,之后又在鸿门宴上助刘邦脱身。由于张良是韩国的丞相,所以韩王成被项羽记恨上了。】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封刘邦为汉中王。韩王成和张良则被项羽扣在了咸阳。张良在咸阳也没有闲着,身为韩国的相国,不是在帮韩王成,而是在帮刘邦,真正的“身在曹营心在汉”。说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只是演义小说的精彩描写,这里就不多提。】


    “项羽……”嬴政默念这个名字。


    既然他连张良都想收为己用,为什么不也试着招揽一下项羽呢?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只要他想,就没有请不到人才,驾驭不了人才。


    倒是扶苏,还是得再历练历练。


    徐庶:“……”又是不多提,他在魏国虽然没有当上丞相,不如好友诸葛孔明在汉国混的好,但也是一个有实权的高官。


    不知道天幕盘点的能臣系列,有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张良为他心目中的明主殚精竭虑时,丝毫没有考虑到韩王成的处境。韩王成因刘邦出兵攻打关中而被项羽杀害,张良在项伯的帮助下逃到了刘邦身边。】


    【说到底,也是韩王成自己不争气,但凡有点能力,也能被张良带飞。】


    刘邦点头:没错。


    他自得一笑,说到底,还是自己有识人之明,没有错漏一个人才。


    【刘邦给了张良发挥才能的舞台,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现出自己的才能,而不像是在韩王成那里一般,空有智谋,韩王成也愿意听,但是实际操作时做不到。】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李建成有个功绩远超他的嫡亲二弟,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向名臣魏征求策。魏征给出的建议是:既然功绩不如李世民,那你就去立功啊,正逢突厥军在山东作乱,送上门的军功赶紧去抢,不然晚了又成李世民的功绩了。李建成听从了魏征的建议,平定山东,得胜归来。】


    唐高祖李渊点头,这便是他一直不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主要原因。


    老大的能力也不弱,又没有犯错。


    无缘无故废除太子会动摇国本,造成朝野动荡的。


    就是有点委屈李世民了。


    【那么问题来了,突厥军是那么好打的吗?魏征敢建议李建成上,但张良敢这么建议韩王成吗?就算张良敢提,韩王成敢听吗?就算敢听,那么他是去争军功,还是去送人头的呢?


    可别像“大明战神”朱祁镇一样,千里送人头,一送就是二十万精锐军队哦。】


    洪武大帝位面


    朱元璋的脸色十分难看,心中怒骂:这小兔崽子死在战场上可真是便宜了,论罪是应当凌迟处死的,老四家怎么出了这么个孽障?


    二十万大军啊,都没了!!!


    真的是越想越气,不如现在就下旨撤了老四的王位,永绝后患?


    周围都是低气压,引得群臣惶恐不安。


    朱标眉头紧皱,向来好脾气的他此时也动了真火,那可是二十万精锐啊,就这样白白葬送了。


    朱祁镇!!!


    祁字辈,这是父亲亲自定下的燕王朱棣那一支的字辈。老四家的子孙这么败家,朱棣该打。


    派此人领兵的皇帝也该受到批判。


    算下来,皇帝应该是允炆的孙子,他的曾孙。唉,家门不幸啊。


    天幕习惯性的大喘气。


    【啊对了,既然是盘点败家皇帝,咱们的“叫门天子”朱祁镇必有一席之地,大家别着急哦。】


    朱元璋:“???”


    什么?叫门天子?朱祁镇是皇帝?还上了十大败家皇帝榜???


    他要传位给朱标,后面怎么这个朱祁镇当了皇帝?是朱标后人不行,还是朱棣后人篡位?!不管怎样,反正肯定都是朱棣的错!朱元璋怒火中烧,也不管天幕接下来在说什么了,当即喝道:“来人!”


    左右跪地:“臣在。”


    朱元璋声如洪钟:“传朕旨意,速召燕王朱棣进京。押解进京!”


    朱标心情复杂,掩唇咳嗽起来,皇帝怎么会是燕王朱棣那一支的?


    父亲不会废他,这一点可以排除。


    朱标思考了无数种可能,从未想过父亲会废了他这个太子,因为……


    朱元璋听到大儿子的咳嗽声,心中就是一紧,连忙帮着捶背,喝斥左右:“还愣着做什么?快叫御医。”


    永乐大帝位面


    朱棣气得发昏,什么是叫门天子?是朱祁镇亲自领兵,在敌人城门下叫门?还是被敌军叫门?居然能葬送了二十万大好儿郎的性命!


    他的好圣孙朱瞻基怎么会生出这种败家玩意?


    朱高炽:“???”这种货色是他亲孙子?不会是朱瞻基的儿子吧?


    不,不要啊。


    他宁愿相信自己的子孙都死绝了,兄弟上位,都不愿意有个这样的子孙后代。


    明宣宗位面


    朱瞻基:“……!”蟋蟀不玩了,儿子将来是这个鬼样子,他哪还有心情玩蟋蟀!!


    【所以说,主公的能力,限制了谋臣的能力。“良禽择木而栖”,韩王成是扶不起的阿斗,张良在韩王成这里无法尽情地施展才华,即便韩王成是他一手扶植上位的,即便韩王成是他故国的王,他也更看好刘邦。】


    昭烈帝刘备:“!”他听到了什么?阿斗?扶不起???


    【就比如在灭秦一战中,张良调查敌人的情报,得知守城的将领是屠夫之子,商人重利,建议刘邦采取以金钱贿赂峣关守将。刘邦听取了这一建议,成功诱惑守城将领叛变,大咧咧地想进城时,张良思虑周全,提醒刘邦,将领反叛秦朝,不代表士兵也反叛秦朝,建议等到守城士兵松懈之时,迅速发兵攻城。


    刘邦再次听从了张良的建议,一举拿下峣关。】


    【同样的计策,放到韩王成这里就不好使了。刘邦能趁守城士兵松懈之时,发兵攻城,一举拿下峣关,韩王成不如刘邦兵多将广,做不到这些。】


    【峣关城坚墙固,是防守咸阳的重要关卡。峣关一破,周围守将望风而降。刘邦一路轻轻松松地收下城池,第一个兵临咸阳城下,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此战,张良功不可没。】


    【替刘邦出谋划策,攻城略地,比项羽先攻入咸阳灭亡秦朝。】


    天幕上,刘邦想要恢复六国后人王位。


    张良用筷子,列出了八条不能这样做的理由,将刘邦说服。


    说服刘邦的同时,也说服了天幕下的众人。


    各朝各代:


    嬴政心中满意:不可恢复六国后人王位,张良的政见倒是与他不谋而合。


    可见张良也不是一根筋的要复辟韩国。


    刘邦想到此事仍旧是心有余悸,他把六国的印信都做好了,差点就要给出去了,还好张良来的及时,劝阻了他。


    众人:张良高瞻远瞩,思虑周全。刘邦真是走了狗屎运,能得张良尽心辅佐。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进入咸阳城后,张良告诫已经飘了的刘邦,要与城中的军队约法三章,即:不杀百姓、不伤百姓、不抢夺百姓财物,违者处死或治罪。刘邦照做了,此举帮助刘邦迅速赢得民心。】


    天幕上展示了张良劝诫刘邦的情景。


    各朝各代:


    嬴政反思了一下自己,确实是为百姓们做的太少了。天幕上张良在劝诫刘邦,又何尝不是在劝诫他?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这么个理。


    “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大汉丞相曹操看到天幕上的情景,不由得想到了荀彧。


    众人:刘邦这一点比较好,听劝。


    【接下来我们说说历史上出名的鸿门宴。


    当时项羽势大,刘邦暂不能与其争锋。刘邦听从樊哙的建议,退军到霸上,迎接项羽进入咸阳。项羽在鸿门设宴,想诛杀刘邦。


    项羽的叔父项伯感念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想到张良在刘邦那里会有危险,于是连夜策马到刘邦的营地,私会张良,想叫张良一起偷偷地逃走。


    但张良并没有逃走,他将这一消息告诉刘邦,建议刘邦拉拢项伯,好应对鸿门宴。鸿门宴的结局,大家也知道,刘邦成功逃脱。】


    【后来刘邦出汉中,与项羽的战争进入焦灼状态,进退两难。张良建议刘邦联合其他三股势力一起攻打项羽,逼得项羽走投无路,在四面楚歌声中步了其祖父项燕的后尘——拔剑自刎。


    张良助刘邦击败项羽,取得天下。】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韩信设十面埋伏,把项羽的大军围困在垓下。


    军帐内,韩信正和张良商讨。


    韩信言道:“项羽的军队虽然被团团围住,但是士气尤在。吾听闻项羽率领江东子弟过河伐秦时,曾破斧沉舟,上下一心,击败了秦军。此刻项羽尚有数万大军,要胜过他很难。”


    张良提醒道:“若是能瓦解楚军的军心,获胜就容易了。”


    韩信经张良这么一点播,兴奋地道:“我知道该如何破敌了。”


    夜色下,张良吹笛伴奏。韩信带领楚国的士兵唱起了家乡的歌曲。


    项羽的大军听到四面八方都是汉军中传来的楚歌声,军心已散,连项羽都失去了战意。]


    天幕来了一个张良在月色下吹笛的特写镜头。


    天幕下的众人:月色很美,月色下吹笛的人更美。


    秦始皇位面


    右丞相冯去疾听到这笛声有些担忧:今上惜才,真把张良招入了朝廷,恐怕会成为第二个高渐离。


    【汉朝开国时,刘邦高度评价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尊张良为帝者师,封万户侯。后人也将张良尊为“谋圣”,位居武庙十哲右侧首位。但或许是天妒英才,张良体弱多病,饱受病痛折磨,因身体原因未能亲自领军。】


    【后来他云游四方,从容度过“狡兔死,走狗烹”的大劫。】


    天幕上放出张良晚年云游四方的视频。


    里面张良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穿着朴素,表情却非常云淡风轻,甚至怡然自得。


    嬴政看着这画面,微微皱眉。


    这个人确实很强,但也很难招揽。年轻时他四处寻求贤主,只为反秦;跟随刘邦后,一直忠诚冷静,给出的建议都非常符合局势,甚至逆转局势;功成之后,不贪图富贵,放得下名利,云游而去。


    这样的人,除了灭秦别无所求,想要为他所用,很难。


    嬴政想到六国都大一统了,招揽“汉初三杰”之事,总归不可能比这更难。思及此,嬴政轻轻笑了。


    汉初三杰,他志在必得。


图片    【请收藏魔镜小说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