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义被半强制性的带进皇宫,一见到皇帝亲哥就先跪为敬,大声申诉冤枉:“哥,这里面肯定有蹊跷啊,我怎么可能篡侄子的位呢。”
赵匡义先把事件的时间定位为赵匡胤去世之后,不是篡亲哥的位,自然还有说话的余地啊。
其次,表明自己没有异心,他是无辜的,这皇位他肯定是正经得来的。
“哥,我要是真的干了什么,您那些老兄弟们哪里同意我当这个太宗,您说是吧?”
赵匡胤被他嚷嚷的脑阔痛,他板着脸道:“闭嘴。”
赵匡胤当然关心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但是现在还有一个更要紧的问题。
他看着群里对他冷嘲热讽的其他皇帝,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然后更加没好气的对赵匡义道:“谁别管你是怎么当的皇帝,你说你当皇帝都做了什么破事,为什么天幕对大宋这么瞧不上。”
赵匡胤表示:不管什么锅他都不背!一定是后面的皇帝瞎搞,比如他的好弟弟宋太宗!
赵匡义顿时委屈了,“哥啊,我哪有那么差劲,你弟弟你还不知道,我...额,您传位给我,我就算成不了千古一帝,那也不会做得太差劲吧。”
赵匡胤呵呵了,原来你还想当千古一帝呢?还我传位给你???
但他懒得掰扯这个问题,他眯着眼睛道:“从前我还没有看出你能当皇帝呢?现在还能看出什么?”
“天幕说的你也听见了,你哥我做得还可以,就是被你拉低分数。”
赵匡义一噎,想起天幕的话他心里就愤愤不平,什么叫做有我这个大宋第二个皇帝就很拉低评分啊!妖女!胡说八道!
赵匡胤想到他被阴阳怪气的那些日子,就怒火中烧,看着赵匡义的眼神更加不善。
我没问题,那有问题的肯定是你。
死小子,不知道怎么弄到皇位,这就暂且不计较了。但是当了皇帝也不好好好干,给他丢脸,给大宋丢脸,害他被骂了那么久,背了那么久的黑锅。
赵匡胤觉得拳头已经硬了,天黑了,该打弟弟了!
赵匡胤眼睛一扫,就要找东西抽人。
【“两宋的历史,啊越想越气。”李一用一句话表达:“有进取心的皇帝、贤能的臣子、超级厉害能打的名将都有,奈何都没有生在一起,永远错峰出现。”】
赵匡胤眼皮一跳,感觉这背后的故事,是个悲剧。
哦,可能是很多个悲剧。
【“不过这是其他系列了,现在就先不骂大宋车神,毕竟等到后面大家才会发现,原来咱车神皇帝已经是大宋水平之上的皇帝了。”】
朱棣笑了,“这天幕说话可真有意思。”
可不是吗?宋太宗都已经是发挥比较稳定的了,至少还敢打呢。
这么一想,就让人想骂艹!就宋太宗这已经叫做不错了???
什么时候对皇帝要求这么低啊!
【“至于车神那稳定的烂的一批的基因,啧啧,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稳定的遗传基因了,论这个我谁都不服,就服车神。”】
汉武帝表示不服气,他家从高祖到他这就没有掉尾的,据天幕说他后面的皇帝干的也不错,最后都还有刘备这么个长脸的。
秦庄襄王也呵呵,他秦国几代君王各个有作为,到他儿子政更是统一天下呢。
秦汉:谁基因不稳定了,偶尔才烂一个好嘛!
【“转回五代十国,这个时代的路就是越走越歪呗。
君与臣,朝廷与百姓都毫无信任感,既打压文人,又践踏士兵,居上者却不思百姓之凋敝,皇帝犹如走马灯,都是篡位登基。”
“这样的世道,致使愈发黑暗的社会,全都乱成一团。”
“在南北朝时期,不管北方如何混乱,南方政权总是相对稳定的,可是到了五代十国,却是北方乱,南方更乱。”
“北方五代更替,南方十国并立或相继存在,几十年间,地方各个政权更换之快,并存之多,令人眼花缭乱,想想战国时期也不过是七国争雄,就已经民生艰难,而区区一个南方居然比战国还多几个政权,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生活该如何水生火热。”
例如后梁,这是五代第一个朝代,后梁第一任皇帝朱温被儿子篡位杀死,第二任皇帝被弟弟朱友贞逼死,第三任梁末帝朱友贞被后唐大军攻破都城时,被迫自杀。
一朝两三代,皇帝各个都不得好死在五代十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而皇帝尚且如此,每逢改朝换代的动乱时刻,普通老百姓就要遭殃一次,加上各国之间不时的征伐斗争,百姓痛苦不堪。”】
五代十国各个势力都吸了口气,好家伙,这么惨的吗?
那些准备搞事的武将更是心慌慌,当皇帝好像没前途啊,还要搞事吗?
郭威看着赵匡胤,眼神莫测,早在知道赵匡胤是宋太祖之后,就想对赵匡胤动手,奈何被养子护着。
郭威冷笑道:“五代十国的皇帝各个没好下场,指不定就是咱周国就是被这小子给篡了。”
柴荣也忍不住看了赵匡胤一眼,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再给他一个机会,好歹我们兄弟一起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交情。”
赵匡胤也忍不住道:“陛下,我是不会背叛殿下的。”
郭威冷哼一声,他现在烦死赵匡胤,顺带不想看见傻儿子。
【“说起来,当时最有明君之像,最靠谱的应该就是后周了吧。”李一感叹道:“后周两代皇帝都还算不错,郭威建立周朝,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顺利把位置传位养子柴荣。
柴荣也不错,他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他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
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
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郭威暗暗点头,他没看错这个孩子。
朱元璋嘀咕道:“可惜死的早,不然换成周国统一天下,不知道什么模样。”说不定就没有元朝了,中原早就一统了。
当然,也可能比大宋更糟糕。
反正,一切都随着周世宗的死而失去一切可能。
【“奈何,出师未捷身先死。”李一可惜道:“在夺取幽州时,大概条件不到位,所以诸将均认为不可,柴荣不听。但大抵天意都如此觉得,于是当天晚上柴荣突患疾病,只得自雄州回师。”
“这一病吧,大抵把陈年旧疾啊,这些年的受伤埋下的隐患都一起爆发了吧,所以次月柴荣就过世了,年仅三十九岁。”】
郭威大惊失色。
柴荣眨眨眼,他三十九岁就死了吗?
他突然看向赵匡胤,那时候,他最大的孩子几岁?幼主继位,在乱世中如何能存?
赵匡胤心里乱成一遭,不敢再那么信誓旦旦。
他是服气柴荣的,自问不可能造反。
可如果皇帝已经不是柴荣了呢……
【“自古幼主登基就没有好下场的,但是柴家的下场不错,赵匡胤大抵也觉得对不起曾经的好兄弟柴荣,所以对柴宗训极为礼遇,虽然降封他为郑王,但却允许他在封地内依旧保留后周的宗庙,采用后周的正朔、服色,一如当年曹丕给予汉献帝的特权。”】
汉献帝:就心情复杂吧,虽然悬在头上的刀终于落下了,但好歹余生安稳吧。
【“不仅如此,赵匡胤还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其中第一条便规定: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这就是要保柴家血脉不绝的意思。
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后代会出现个什么玩意,但是不能株连,就可以继续保证血脉传承。
宋朝历任皇帝都能遵循这条遗训,与柴家子孙共存亡。”
“有宋一代,对柴家都多有封赐,例如宋仁宗,就封柴家崇义公爵位,照旧祭祀后周的宗庙,此后,柴氏子孙世代袭封崇义公的爵位,直到宋朝灭亡后才断绝,时间长达200余年。
赵匡胤虽然没有说让柴家与国同休,但是柴家却真正的与国同休。
虽然赵匡胤有点欺负孤儿寡母,但是比起很多辣鸡已经好多了吧,虽然是比烂……
不过以对前朝皇室来说,柴家这个待遇确实是所有前朝皇室中待遇最好的了。
突然又想起某些皇帝,许诺臣子的时候有多大饼就画多大饼,转头用不上的时候就把人咔嚓咔嚓。”李一吐槽道。】
柴荣捏紧的拳头,慢慢松开。
大家都是乱世走来的,也知道乱世的恐怖,幼子登基,确实危险重重,内忧外患,不是赵匡胤,也会有其他人蠢蠢欲动,毕竟周国才成立九年,很多臣民都没有什么归属感。
而外患更不用说了,被他打压下来的那些势力都不会服气,都会扑上来的想要咬周国一口,将周国分吃了。
相较之下,赵匡胤居然是最好的选择了,至于家人都能有个好结局。
郭威也脸色复杂,一时之间也没对赵匡胤喊打喊杀,也算这小子还有点良心吧,虽然不多。
【“显而易见,在乱世,一个七岁的小孩子是不可能服人的,而太后也看不出有什么政治手段,幼主登基后,辅政大臣就立刻防备手握兵权,在军队威望很高的赵匡胤。
柴荣信任赵匡胤,临死之前就改任赵匡胤为殿前都检点,赵匡胤由此手握禁军。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嘛,在柴荣死后,辅政大臣又不是柴荣,于是赵匡胤又被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这其中的政治斗争,从这短短时间内的职位变动就可以看出来。
此时的赵匡胤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距离柴宗训成年掌握大权目测还有十几年,而这十几年他必定会被打压,被防备警惕,而且即便柴宗训掌权后也未必信任他,当然那时候他也老了。
这还是顺利的,要是不顺利,干脆被除掉也不是不可能。
反正无论如何他也不可能像好兄弟在时那样了。”
“而现在,可能已经是他最有权势的时候了,如果不现在做点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最后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眼下赵匡胤的处境就是忠心耿耿不一定有好下场,但搏一搏却能单车变汽车。”
“这换谁谁不心动啊?哦,亮亮就不心动。”】
刘备不禁尴尬,天幕说他半生蹉跎就是为了等孔明吧,实在太有道理。
诸葛亮莞尔。
【“再看看赵匡胤的夺位之路,非常的顺利,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几乎就是和平夺位,就可以看出赵匡胤的权势和威望,看出周朝的根基之浅薄之忧患。”
“因为在五代十国,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政变,习惯皇帝轮流坐,何况周国的将士也是和赵匡胤一起出生入死的,他们服柴荣,也服赵匡胤啊。”
“所以赵匡胤的政变轻轻松松,嗯,就怜爱一下周国吧。”】
郭威脸色有点难看,柴荣苦笑,倒是显得他们不过如此。
【“作为亡国之君,柴宗训不仅在生前保住性命和荣华富贵,而且后代还备受宋朝历任皇帝的礼遇,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毕竟,自从南北朝开始就流行弑杀亡国君、诛灭皇族的“潮流”,嗯,司马家开的好头。”
“就不能学学人家曹丕嘛?
曹丕虽然篡位,但是人家面子功夫做得非常好啊,是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的。
而曹丕在经过“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
尽管大家都知道汉魏禅代是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但在程序上却仍然符合古代的仁政精神和礼治原则。
它仅仅以汉代帝王一姓一族权力的终结,这种古代社会最小的成本,来换得政权平稳的交接。
相对于汤武革命所带来的广泛杀戮而言,流血牺牲无疑要少得多。
从历史影响来说,曹魏禅代的成功使得往后三国到赵宋王朝等朝代都以禅代方式完成了易代鼎革,汉魏故事成了帝制社会禅代的代名词。
当然,司马家是反面例子,但是后面人家司马昭都还知道再意思意思的掩饰一下。
而五代十国呢?不仅学这种反例,恐怕还深入钻研了吧。”李一吐槽道:“真的,别学了,没前途,还容易学废了。”】
【请收藏魔镜小说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